沙濤
◆摘? 要:“雙減政策”的落地為義務階段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教師需要快速適應“雙減政策”下教學的變化,調整好自身的工作狀態,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要將提升教學質量作為主要的目標,從課堂教學出發,優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本文主要探討了“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1 引言
數學學科是小學教學中的主要學科,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學科。眾所周知,數學知識被廣泛的應用于生活中,知識的聯系性較強,所以打好數學知識基礎尤為重要。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深入學習“雙減政策”的精神,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配合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2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變化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家長的“超前教育”理念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不僅出現在幼小銜接階段,還普遍存在于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使學生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學習狀態,與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相背離。雖然在“超前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為學生的身心發育留下了健康隱患。“雙減政策”的提出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補習負擔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公平、統一的教育生態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一“政策”的落地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帶來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作業變化和課后延時服務上,同時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變化。
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3.1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其專業素養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面對“雙減政策”帶來的壓力,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出發,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學習“雙減政策”精神,快速適應“雙減”帶來的變化,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學校也要行動起來,組織專門的教學培訓,或者教學觀摩活動,從調整教學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優化作業布置、做好課后延時服務等方面給予教師科學的指導,突出初中數學學科特點,以此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3.2轉換課堂學習模式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小學生大多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由于小學生尚未形成完善的學習認知,加之數學知識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習慣性的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學習,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轉化課堂學習模式,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有利于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例如,在“找規律”的課堂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給定的事物中探求、發現隱含的規律和變化趨勢,對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索為核心,結合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采用有效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將課堂還給學生,能夠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3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和價值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載體,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材,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會借助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為學生搜集多樣性的教學資源,未能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價值。因此“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教材的應用,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鉆研教材,善于利用教材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避免過度的“超前教育”,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分析教材會發現是在學生學習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是分數學習的起始內容,也是核心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教學目標,以讓學生體驗平分為主,初步認識并理解幾分之一,并會讀寫幾分之一,進一步鍛煉學生比較能力和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
3.4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雙減”背景下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多,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便捷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習慣。這樣學生可以合理配置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鞏固。例如,以課后延時服務為契機,在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傳授相關的學習方法,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路,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進行數學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滲透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降低數學學習難度,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助力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給小學教學帶來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面對“雙減政策”帶來的變化和壓力,教師要從自身出發,首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然后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優化和完善教學結構,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從小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孔繁晶. 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08):29-34.
[2]陳岳婷,陳振華.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初步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1(34):45-46.
[3]高丙顯.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 試題與研究,2021(3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