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運來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大多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卻鮮有對有效作業的關注。小學數學作業普遍還存在機械重復,缺乏思維參與,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校向全體老師發出倡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改進傳統的家庭作業模式,改變家庭作業的內容,提高家庭作業的實效。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數學家庭作業有效性設計的理論依據、設計策略以及內容的舉例,辯證地說明了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優越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作業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有效性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向課堂40分鐘要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還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順應新形勢,我校提出了家庭作業限時的規定:小學生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實際時間低年級不得超過15分鐘,高年級不得超過半小時。因此如何提高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給學生提供富于實踐性、探索性、開放性、趣味性、層次性的作業材料,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空間,既不超時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作業內容貼近生活,呈現開放性
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作業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已身旁。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于養成應用數學的意識。我們在認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學知識體系與生活的聯系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各種貼近兒童生活,具有很強時代性、應用性的家庭作業。例如:教完“百分數的應用題”后的家庭作業:(1)六一兒童節,商家讓利促銷,甲商店買3枝送一枝,乙商店一律八折出售,買同一個牌子的鉛筆一打(12枝),到哪個商店便宜些?請你說說理由?
(2)了解銀行最近的利率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李老師月薪3000元,每月存1000元,年末將一年的積蓄存入銀行(兩年后用),根據以上調查,算一算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方案①存兩年
方案②先存一年期,第一年到期后,把本金和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
二、作業過程滲透活動,突出實踐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后,我布置了一道相關題:植樹節要種11棵樹苗,種成5行,每行都要種3棵,怎樣種?我先讓學生回家后根據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動腦想一想,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然后寫在作業本上。批改作業時,發現同學們都會有自己獨有的認識角度,擺成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數學問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三、作業形式靈活多樣,具有趣味性
新課程的核心是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除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要求外,特別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問題。因為很顯然,如果學生對某門功課有熱情,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那么他獲得的結果將遠遠不只是好成績而已。然而,學習的自主性是不會自然實現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創造各種條件來增加學生主體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1)日記性作業。日記是學生直抒胸臆,盡顯個性的一個舞臺。讓學生寫數學日記,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以數學日記替代部分機械重復的課外作業,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的情感空間,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數學日記主要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思考過程中產生的思維火花,抒發學習情感,篇幅可長可短。比如學習了“圓的認識”后,布置學生寫數學日記。結果一個學生這樣寫到:“今天數學課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知道了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學會了用圓規畫圓。通過折、畫、量培養了我的動手操作能力,但卻因沒有考慮到圓周率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而誤認為周長就是它的直徑的3.14倍。現在我知道了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只能說圓周長是它的直徑的∏倍或約等于3.14倍”。通過日記,學生找到了知識重難點,說出了建構知識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又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態度。
(2)手抄報作業。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家庭作業可以合作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利用周末時間,讓家比較近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由他們共同出刊一期數學手抄報。手抄報的內容可涉及數學故事,數學家秩聞,趣味數學,帶數學的文學作品,數學與生活等等。編寫數學報,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鍛煉了學生對信息的搜集、運用和組織的能力,而且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體驗著與人合作的樂趣。
(3)閱讀性作業。新教材注重體現數學文化價值,教材以生動有趣、易于閱讀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發現、數學史的知識等等。除了課堂上充分利用數學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讓學生切實領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外,課后可布置學生形式多樣數學閱讀作業,比如閱讀《小學生數學報》《小學數學》等報刊書籍中的數學通話故事以此來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激發探索熱情,發展思維能力,陶冶性情,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因此,提高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它應該是教師精心準備的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內容和形式是豐富多彩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數學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愿意學,喜歡學,并漸漸地迷上學。只有讓學生感到快樂,并且能在快樂的作業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這才是成功的作業設計,這才是有效的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