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華
摘要:在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需要開創新格局——讓黨建工作“強起來”。作為高等學校黨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能夠促進黨建工作質量提升。黨建工作的創新,必須從內因開始,利用骨干力量與自身優勢,在戰略層面領略工作意義與工作要求,進而確定工作對策,從思想、方法與實踐層面加強黨建工作,使其富有時代特征,更加科學與高效。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創新;學生黨建工作
高校黨建工作的落實,離不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努力。高校輔導員需要基于學生黨建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策略,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落實工作制度,利用各大平臺,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從而使黨建工作規范運行,煥發生機,促進黨建工作取得實效。
1.強化意識,激發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
強化創新意識。學校輔導員需要轉變工作態度,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放棄舊的工作模式,創新工作理念,以新理念面對與處理新問題,形成創造性思維。重新學習與認識新時代黨建工作的特點與意義。積極開展思想教育,培養學生黨員的創新思維,同時,創新工作內容、方法與工作途徑。
強化問題意識。以《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為標準,以黨員思想動態為中心,根據“四個合格”目標,發現黨員存在的意識形態問題以及黨建工作中的困難與不足,追根溯源,找到問題存在的根本,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一是仔細梳理與甄別問題,突出重點問題。二是以重點問題為中心,明確改進的方向與目標,找準著力點。三是對工作及時反思,思考哪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新問題是哪些,進而思考新問題的解決辦法,形成問題鏈,這是黨建工作創新的必經之路。
強化擔當意識。高校輔導員要把握政治底線,堅持馬克思主義,成為學生的向導,帶領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向。要在從嚴治黨的層面,以全局的視角,把握黨建工作,在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過程中積極創新黨建工作;建立創新機制,實行規范化管理,嚴格制定各項制度,提高履職能力,積極探索改革創新之路。
2.落實制度,推進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規范運行
以黨內制度為“工作準繩”。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教育部黨組以黨章為宗旨,依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從制度上為高效黨組織的決策提供指引與保障。高效輔導員應該以此為標準,找準創新方向,提高創新的科學性與客觀性。
全面落實“規定動作”。首先,要認真學習各項制度,并深入理解制度內涵,以便領會工作的各項要求;其次,仔細分析任務與工作要求,以便更好地落實任務;再次,要牢記工作紀律,起到示范作用,認真分析與理解制度的內容和要求;最后,對制度落實加強監督,強化工作責任制,落實民主集中制,促使黨員深入群眾,進一步發揮黨員的責任意識,落實黨性原則。
創造性做好“自選動作”。高校輔導員需要根據工作規范進行工作創新,積極創新組織制度、教育制度與評估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改進措施,一是制定黨建工作規范化手冊,設立統一活動日;二是以各個專業與實驗室為劃分標準,完善學生黨支部建設,建立更加公正與完備的黨員公示制度和責任區制度,健全黨員跟蹤考察機制;三是加強家校互動與海外交流;四是建立積分制度,實行優勝劣汰,完善學生教育檔案,提高學生對參與黨組織建設的積極性。
3.借助平臺,提升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能力水平
利用培訓平臺與研修機會,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水平。輔導員應該通過培訓研修平臺,學習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減少經驗盲區與短板,提高綜合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利用研修機會與黨建論壇,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各種黨建競賽。與其他黨員積極溝通,學習優秀黨員的經驗,掌握工作規律,向極具專業性的創新型人才轉變。
利用網絡平臺,提高載體創新能力水平。通過“在線黨校”、“易班”等在線平臺,更新工作方法。開展線上黨支部活動,組織黨員學習黨課,設置網絡議題,加強交流,引導輿論;強化網絡平臺責任制,落實實名制,從龐雜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積極解決問題與矛盾,保障信息安全。
利用大數據平臺,提高方法創新能力水平。輔導員需要緊跟時代發展,了解大數據技術,積極將大數據與自身工作相結合,建設校園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輔導員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大數據知識,掌握基礎技術,而且要依據數據信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做好數據分析,成為黨組織與黨員互相聯系的紐帶。
4.開展活動,增強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落地實效
設計活動內容。輔導員需要把握黨建形勢,深刻理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明確當前的工作任務,以此為依據確定學生黨員發展路徑以及支部建設要求,并且認真設計活動,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實現健康成長的目的。除了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律教育,還要重視黨性教育與黨內法規教育,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理解黨的信念與理念。
創新活動方式。輔導員還應該積極創新活動形式,設計多層次的活動,用新型的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除了討論交流、參觀考察、競賽沙龍等形式之外,還可以設計情景模擬、論壇報告等新型活動,推進學習活動與組織活動進一步融合。積極舉辦服務實踐活動,例如,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與科技服務,開展社會調研,建立黨組織與群眾的良好關系。以作品征集、投票、競賽等形式,廣泛宣傳紅色資源,使學生黨員深入了解革命遺址、紅色教育基地等資源。提高活動效果。利用項目品牌推廣黨建活動,確保活動效果。一是整理黨建活動,提煉特色活動,對其加大宣傳力度,打造“亮點工程”,提高該項目的識別度與品牌價值。二是以項目運作方式開展黨建活動,分階段設定目標,及時了解活動效果,并做好總結,以量化方式檢查項目效果,提高項目質量。三是做好總結,梳理項目經驗,尋找富有時代特征的項目,總結其規律,并推廣相應的經驗。
把握趨勢,抓住機遇。在學生黨建工作中,輔導員應該將骨干作用發揮好。在時代發展的同時,輔導員應該及時更新觀念,提高思想站位,創新思維方式,完善工作內容與方法,進而指引學生黨員不斷武裝頭腦,以創新的方法與形式開展黨建工作。另外,校院各級黨委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作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理論支持,為黨建工作創新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黃蓉生.高校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辯證統一[N].光明日報,2017-07-03(11).
[2]駱郁廷.論高校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責任[J].思想理論教育,2017,(3):6-11AF3EE8F8-F80F-4F96-96F9-5D1A5BCF5F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