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艷
摘要:雙減背景下為實現數學教學的減負增效,在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教學時,應該保證所布置的家庭作業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以便于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鞏固效應,以便于從總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教學質量。新時代下,我們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探索特色作業創新設計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其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學策略
雙減背景下,為每個學生設置適當的課后作業,每個學生能夠更好地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到處理現實問題中,進而增強了每個學生對知識點內涵的記憶能力,在解題時也會把握對更深入的重點與難點認識。而通過設定合理的作業,每個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流程中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與探究能力,進而為每個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石,由此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與效益的提升。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一)課后作業設置缺乏完整的功能
課外作業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也是小學數學課程中一項主要的教育環節。在實踐教育過程中,這些小學數學教師往往對課后作業的設置并沒有很準確的了解。但他們普遍認為,給每個學生設計布置的課外作業實際上是在于使學生強化所學的知識內容,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課堂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卻嚴重程度忽視了小學生的全方位能力發展。另外,老師們在為每個學生布置作業的流程中,并沒有相應的針對性和合理化,也不能完全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和狀況來布置作業。[1]
(二)教師布置作業的題型過于單調
在教師的影響下,有些數學教師在給小學生設置課外作業的過程中,常常依賴課本中的有關章節。然而,由于老師們沒有辦法進行設計的探索性教學作業,使得作業形式比較單調。因此學生們往往只會強化在教材上學到的東西。在進行課后教學作業的過程中,并不能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小學生們只能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反映在教材上學到的重要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
(三)重返應試教育,大搞題海戰術
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不少老師都盲目地采用了海題策略來強化對學生的培訓,期望學生經過不斷的實驗來提高成績,但這樣強化訓練方式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也不利學校的健康發展。學生們天天都被困在問題的海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學校作業抄襲現象非常嚴重,不僅不能達到鞏固實踐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機會主義的懶惰心理,享受自己的成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2]
二、新時代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應當認識到學生在課堂當眾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知識接受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以便設置符合學生自身學習狀況的課后作業。例如,在為長方體和正方形的教學內容設置作業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也可讓學生在課后通過折紙進行練習。在做長方體和正方形的過程中,學生們將利用折紙和切割完成作業。在這種過程中,學生們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更加激起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們可以更全心全意地投入課后作業。[3]
(二)完善課后作業的功能
課外作業在小學數學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也是小學數學課程中一項主要的教育環節。在傳統教育過程中,這些小學數學教師往往對課后作業的設置并沒有很準確的了解。但他們普遍認為,給每個學生設計布置的課外作業實際上是在于使學生強化所學的知識內容,從而更進一步地了解課堂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只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卻嚴重程度忽視了小學生的全方位能力發展。新時代下我們的作業設計應做到完善課后作業的功能,讓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三)借助日常生活情景,增強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能力實效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們對于一些貼近生活的數學知識掌握起來會更為容易。所以,老師應做到把日常生活實際融合在課程中,使學生認識數學應用的重要意義,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也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讓學生對數學作業產生更強烈的興趣與熱愛。例如,在"生活和百分比"課程的家庭作業設計過程中,老師可給學生設定一個有關儲蓄利息的測算問題,并積極指導學生通過零用錢設定相應的家庭儲蓄計劃,從而通過學習知識測算到期后的本金或者利息。這樣一來,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會更進一步地訓練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對研究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掌握。
(四)靈活運用多種作業設計的形式
在給學生設置作業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具體的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作業的布置。同時,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們的作業布置不應僅僅局限于紙面習題,而是要用各種方法來完成作業的設計,達到幫助學生們積累知識的效果,從而更進一步地提升了數學課堂的品質與效果。除了常規的運動訓練外,還可以結合知識內容為學生安排其他類型的作業,如小實驗、生活調研和研究等,以提高課后作業的興趣。例如,當學會了"數據表示與分析"以后,教師就為學生們布置好了生活作業,并要求學生們在課后按照自己的愛好進行數據分析研究等活動,而這種愛好可能是根據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身高、他們最喜愛的零食和飲品,甚至學生最喜愛的顏色。計算完畢后,做好統計表并繪制統計圖表。開放式的課外作業不但增加了互動性與趣味性,也同時促進了學生鞏固實踐、訓練思考、提升教學質量。
【結語】總的來說,課外作業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給小學生設定作業的過程中,老師們應該適時轉換教育觀點,全面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掌握狀況,給小學生設定有針對性的課外作業,讓小學生們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作業,不但能夠鞏固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好與主觀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衛東.“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特色作業創新設計[J].現代農村科技,2022(02):87-88.
[2]孫玉玲.“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3):49-50.
[3]劉莉.“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2(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