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澤光
摘要:數學是一種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比較差,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鍛煉他們思維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數學,這樣才能讓他們擁有很強的邏輯性,因此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成了當下數學老師的重點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策略
不少小學生在面對數學時會有畏難情緒,不同于其他的學科,數學這門學科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學科,因此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學會自己去分析,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讓抽象的數學轉化為自己能夠理解的內容。 但由于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并不是很強,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從根本上去了解數學,引導他們能夠正確的是分析數學,這樣才能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
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只是根據課本上的知識講解,并沒有顧及學生學會還是沒學會,導致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極大恐懼,并不想認真學習數學,長期以來慢慢學生學習的效率降低,造成不愿意學習的現象。很多時候老師關注知識內容的獲得和忽視生活問題的解決,但在現實生活中,數學本身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學科,因此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而小學生因為不能夠很好的集中精力,再加上外界的影響,導致他們的注意力分散,這也就不能讓他們在數學上有一個很好的成績。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來進行學生的思維培養,通過培養數學思維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處于一種比較活躍的思維狀態,以此來激發他們在數學中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的思維活躍性。老師們要幫助學生們建立數學思維模式,讓小學生用數學思維能力來看待數字和圖形,這樣才能夠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以此來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數學是一種復雜的學科,包含了大量的數字、符號和圖形,而這些內容通常是以抽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因此學生們經常在學習數學時感到枯燥無味。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很難耐得住枯燥無味的學習,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來引導避免外界的干擾,通過對他們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來增加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只有他們真正的喜歡上數學了,他們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興趣去學習數學。一旦他們在小學就養成了數學思維習慣,那么無論是對他們現階段的學習,還是對以后的學習的幫助都是很大的,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喜歡上數學,能夠進行高效快速的數學學習。
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轉化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適當的方法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轉化思想主要是指在處理實際問題時,運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學生的獨立思維是整個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去思考相關學科的知識內涵,保證學生能夠從問題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或加甚至是的印象,在學生不斷提問、教師解答的過程中也保證了學生能夠從一個個問題的解答當中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思維模式。通過培養數學思維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處于一種比較活躍的思維狀態,以此來激發他們在數學中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的思維活躍性。老師們要幫助學生們建立數學思維模式,以此來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例如,數學教師在進行“正方形與長方形”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將正方形和長方形和生活中的門窗等物品相聯系,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圖形的形狀,并以圖像展示給學生提出疑問,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生活,以便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去理解教學內容。
(二)設置問題情景教學,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小學時期的孩子們都還是小孩子,比較會對有意思的故事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個個趣味的故事當中學習到每節課的重點,保證課堂的互動頻率、教學質量以及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進行教學“觀察物體”中,怎樣讓學生能夠通過物體了解形狀呢?這就需要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從不同的方向可以觀察物體的幾種擺法呢?我們怎樣將新舊知識溝通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找到共同點,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問題情境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們的探索精神,提升他們數學的發散思維,這樣才有利于他們的創造性的提升,要能夠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情景教學,讓孩子們能夠融入到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讓他們能夠把數學帶入到自己的思考當中,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同時情景教學還能夠促進小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增加他們對數學公式的理解,讓他們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轉變為容易理解的內容,很好的提升他們對數學的積極性。比如他們在做數學應用題時,可以將應用其中的問題帶入到生活當中,結合自己的情感去進行分析,而不僅僅是把數學當中書面上的數字,這樣能夠方便他們的理解,以便很好的讓他們進行數學學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還需要進行課后總結和討論,讓他們的數學思維得以交流,吸收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例如,比如“和差問題”“相遇題目”等等,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對母題進行深層次剖析,掌握經典題目,并在課下多次復習,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數學框架,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有良好的學習基礎。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讓每位學生講述對數學的理解,從而可以分辨出數學能力較好和較差的學生,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學習方式,然而對于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指導并對數學基礎知識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多跟教師進行溝通,對覺得較難理解的數學題目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講解。
綜合上述,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協作,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增加和老師的課堂互動,活躍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向老師反應,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解決,一起學習。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教學節奏,完善高效的教學理念,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理論,轉變為生活中教學問題解的內容,從而讓他們更好的去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華.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初探[J]. 真情, 2021(1):61-78.
[2]張穎穎.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初探[J]. 教師教育論壇, 2020(12):14-33.
[3]朱佑鳳.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J]. 課堂內外(小學教研), 2021(9):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