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萍
摘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方面,教師注重問題設計優化教學極為重要,這不僅能幫助教師引導教學,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使他們的學習品質能夠有效保證。對此,本文通過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所存在一定的優勢進行闡述,提出如何優化問題設計的策略,希望能更好地滲透閱讀教學模式,滿足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發展需求。
關鍵詞:問題設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隨著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不斷推廣,關于問題設計優化閱讀教學的話題探討也越來越熱度。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在閱讀課堂上運用問題設計教學的重要意義,因而綜合當前閱讀教學現狀,紛紛思考問題設計予以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注重問題設計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進步發展,更好地提升學生掌握閱讀技能和理解情感表達,繼而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各個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優勢分析
1、符合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問題,將有利用于教師整體準確把握教材,進而著眼設計問題符合一定目的指向,擴展思考深度,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所有學生基本都能回答得上來;教師不直接講出答案,有引導分析的過程,能真正達到誘發學生閱讀思維的目的,也更有助于文本意義的主動全篇建構學習。
2、數量合適,難度適中細化
提出問題是探究教材的最重要乃至最關鍵的教學環節,教師在追求快教學過程中,也要對文本真正地“吃透”,深入地理解文本,設計問題往往數量合適,難度適中,有細化,不會顯得機械性。這會真正讓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師生間的一問一答、簡單對話,清晰達到全面合理設計問題啟發的目的,也有助于開發學生的主動積極思維、深入理解問題。
3、類型多樣,創新開放
教師問題設計重視教材內容,要重視關注學生成長思考的融合教學,結合教學實際意義,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與情感表達,問題類型多樣,創新開放,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起作用,也更助于學生認真動腦筋思考、回答的閱讀課堂。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優化策略
1、著眼全篇,設計主問題
閱讀文本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小學語文教師初讀文本范圍,著眼全篇,整體感知,優化主問題設計,尤為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教師要在準確把握文本的基本內容、整體結構、主要形象、情感表達等基礎上,提出能令學生初步思考、感知情感的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走進閱讀文本,深刻思考,從而讀懂內容,縷清結構,領悟情感,分析形象,欣賞語言,獲得閱讀真正的初步教學意義。
例如:《麻雀》一文飽含情感哲理,講述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不顧自身安危,保護小麻雀免受傷害的感人故事,歌頌了母愛的高尚。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主問題理清文中事件發展情節的內容,先向學生設問:閱讀文中寫了誰,發生了什么事?這樣引發學生討論,著眼全篇,抓住主要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從閱讀過程中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故事,再引問學生:圍繞麻雀,用簡潔語言描述一下文中寫這件事的過程,從而梳理文本結構是按起因、經過、結果的事情發展順序,接著發問: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在這個故事給你們怎樣的印象,讓學生互相交流,探討出它們的不同形象,最后拋出問題:課文表達了什么情感?這時學生深刻體會母愛創造的力量和感悟到生命價值觀。
2、深入理解,設計細問題
閱讀教學問題設計要有漸進的過程,從初讀文本,整體感知,到再次精讀文本,關注到字、詞、句等設計細問題,這樣有效地過渡教學重難點,達到教學目的。針對學生必須突破的重難點,教師要設計一些過渡性問題,根據學生學習認知能力的情況,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一一細化突破。在優化問題設計時,我們還要注意緊扣文本內容情感,培養學生語感逐層分析,深入思考,引發想象,從而達到感受文本的情感內涵。
例如:《游園不值》一詩篇幅短,詩中所展示的情境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也有距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按層次去設計細問題,先設計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定理解基礎,再設計進行難度大些的問題:游園遇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什么跳出墻?從“憐”這個字透露出作者怎樣的看法?“滿”字又代表了作者什么情感?這樣針對學生閱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精心細化設計扣詩本,促使學生走進文本思考、解題意,讓學生在探究中拓展思維,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結合蒼苔等關鍵詞,激發學生情感思維,透徹感受詩情內容。
3、以生為本,設計拓展問題
問題的設計要有漸進的過程,也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難度和精細度,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他們閱讀思維興趣。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設計問題做到優化閱讀教學,必須以小學生為本,在學生閱讀通透文本之后,設計符合小學生發展規律的開放性拓展問題,充分激發學生散發性閱讀思維,從文本走向廣闊的現實生活,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從自我的反思到對身邊事物、人物的聯想,設計反思問題也是最貼近以學生思想為本的方法。
例如:《雨后》一文中,小哥哥在踩水嘴上說著讓小妹妹小心地上滑,自己卻摔了一跤,也說著糟糕,但臉上卻顯得興奮和驕傲的表情,而小妹妹雖然小心翼翼地跑,心里卻也希望能痛快地摔一跤……這些看似奇怪、矛盾的心理,卻真實地表現了小孩子的天真可愛,蘊含著童年的樂趣和濃厚的人文情懷。因此,教師可以從這一矛盾心理情境出發,促進學生深入進文本的意義世界,設計出“同學們有時有沒有像他們兄妹倆這樣,在某件事也出現這樣矛盾的心理?”的拓展問題,這勢必會引起學生聯系現實生活極大的討論與分享,重新體驗童年的樂趣,獲得精神的愉悅成長。
結語
教師注重問題設計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教材的這一新要求,不僅更好地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內容與情感的感知和領悟,同時也是更好地積累學生在閱讀文學能力方面的提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局限于文本內容,也應聯系以學生為本,拓展范圍,用語文魅力更廣泛地熏陶和感染學生,為他們的文學素養能力的培養創造更有益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本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分析[J].語文新讀寫,2021(09):32-34.
[2]顧文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1):16.
[3]馬文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