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金
摘要: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有著明顯的成效,當教師在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時,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方法能夠增進教育認識,進而減少了中國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病,增加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便獲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在教學道德和法治課中,采用創設情境氛圍、角色扮演、游戲互動、生活實踐等的方法進行體驗式課堂運用,使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道德體驗和情感感受。
關鍵詞: 角色體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品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內容已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容缺席的重要內容,是中小學生優秀綜合文化素養得到發展的途徑。但針對于這一種課程,如果老師只采取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成效必將不是很理想。角色體驗式教育是一個重視學生個人經驗的教育教學模式,注重于學習者在多重體驗情境中的自主認識與內化,可以增強主體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良好思想品德。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能積極地運用角色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重體驗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的洗禮和意志的歷練,從而達到提升道德品質、提高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一、創設情境氛圍,燃起體驗欲望
人們都明白興趣是學習者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們對教學形成了強烈的興趣才全心全意投身其中,進而大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小學生目前在這一年齡階段他們并沒有真正的走入社會,在思想和情感的方面還有待開發,那么老師他們就應當以平等和讓學生容易接受的角色與學生展開互動,了解他們的內心然后貫徹核心素養價值觀。
《讓我自己來整理》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三課,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尚淺,動手能力較低,很難把學生引入到要學會整理書桌、書包的話題上來。在教學時,我先是播放一則有關光頭強小時候收拾玩具的視頻,孩子們對光頭強這個動畫角色非常熟悉和喜愛,看到光頭強時,大家的興趣就提起來了。視頻中,光頭強亂放東西,要找東西時怎么也找不到。這個時候老師提出問題:光頭強收拾玩具的方式對嗎?熊二提醒光頭強用什么方法收拾玩具呢?孩子們在觀看著光頭強亂成一堆的玩具畫面上,聽到這個兩個問題一下子就激發孩子探究如何整理的欲望,后面的教學就事半功倍了。
二、開展角色扮演, 增進體驗共鳴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進行角色體驗式的課堂教學,就如同小學生思想與品德形成的催化劑,能夠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精神健康和情感思想提供保證。為了推動各種角色體驗式教育在課堂實踐中的推進,以及增強學習者對課堂知識的印象,老師們可以運用學習者活躍好動的特性組織角色扮演式教學活動。使學習者從不同的角色體驗當中增進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從角色體驗環節當中增進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與感受,從而順利實現體驗式課堂教學。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七課《生命最寶貴》一課時,為讓孩子們更好地感悟到生活的來之艱難,并感受媽媽在十月懷胎的艱難,教師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書包背在媽媽胸前,然后挺著"大肚子"玩撿書、為自己修剪手腳指甲、上樓梯等小游戲。在剪腳指甲游戲中,一位男孩為了能夠得到小腳趾,用力扭下腰,結果"肚子"被壓得變形,急得旁邊的女孩子在一旁連忙提醒:“小心壓壞肚子里的寶寶!”一名學員在體驗了“挺著大肚子”上下樓后就流淚了,說是因為看不見路擔心會摔跤,不敢走路了。一輪體驗下來,孩子們都說媽媽懷自己的時候確實不容易,從而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是多么無私,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并且表示以后盡量不再惹媽媽生氣了。
老師還可以根據一些重要人物事跡或有主要情節的素材,組織學生進行人物塑造活動,使學生以人物的視角思考現實問題,從人物的行為中體會角色的情感,并從角色的思考中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從親身感受中提高道德意識,從而培養學生思考方式創新能力和解決現實困難能力。
三、參與游戲互動,塑造自身行為
孩子在這一年齡他們通常都具有比較活躍而且貪玩的個人性格,所以不少時間在課堂也可以見到他們出現走神,甚至把身體動來動去的狀況,學生的心思不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上呢?作為學校道德和法治老師,我們可以利用體驗式課堂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讓他們真實的投入到這一游戲之中,就可以促進老師滲透各方面的知識點,進而取得高效課堂的成效。老師在使用學生角色體驗式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游戲體驗與教學活動的開展,解放孩子的本性,發揮學生的特點,提高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的熱情。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十課的《吃飯有講究》時,老師就可以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組,每個小組模擬一個家庭的成員,讓孩子劃分各自的家庭角色,做好游戲當中的分工。游戲開始,大家通力合作完做飯、吃飯、洗碗等步驟。老師巡查各組,留意每個孩子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游戲活動完成以后,由老師對學生的整個過程做出評價,并關注孩子們有沒有注意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以及有沒有掌握好餐桌禮節等。學生們通過參加家長式做飯、吃飯、掃地、洗碗等的游戲,從游戲中感受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在就餐時一定要講究衛生,在餐桌上一定要學習文明禮貌,并以此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目標。
四、加強生活實踐, 強 化體驗認知
費爾巴哈曾說:“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碑斍暗慕y編品德與法制教材中,以“自己—家人—校園—社會—祖國—社會”為次序進行安排了六大模塊教學內容,即“我的成長”“我的家人生活”“我們的校園日常生活”“我們的社會與公眾日常生活”“我們的祖國日常生活”“我們同共的社會”。教學內容十分接近于我們的實際生,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素材創設符合課程標準的體驗情境,讓學生從切身的生活體驗出發,在實踐中獲得最真實的直觀感受,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
角色體驗教學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方法,道德與法治課程又為這種教學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我們通過情境氛圍和游戲的創設,角色扮演和生活實踐的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學生主動融入體驗,能引發學生積極情感的生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規范學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