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葉
摘要:專注力通常是指孩子在聽課時獲取教師講授知識信息的一種能力,專注力的培養情況,直接影響到了教育活動的開展效果,為此,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以提高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實際上,影響孩子專注力形成的因素很多,教育活動的趣味性、訓練方式的科學性等各個元素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的專注力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格外關注對教育模式的合理優化與創新,基于孩子的成長特點推動有效的教育創新與改革。文章就影響孩子專注力培養的因素展開深入分析,提出了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有效策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專注力;教育;培養策略
引言:
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培養專注力比學習文化知識更加重要,只有通過系統性的訓練才能幫助孩子大幅提升專注力,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教育模式的有效優化,以興趣為導向不斷推動教育活動的全面落實,通過家校協作的不斷深化帶給孩子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許多教師只是強調對孩子文化知識掌握情況的教育,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對專注力的全面培養和鍛煉,這就導致孩子專注力的發展受到較大限制。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為導向推動深層次教學改革,真正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一、影響孩子專注力培養的因素
(一)教學形式死板,孩子缺乏學習興趣
在現階段的教育工作中,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過于死板,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這是影響專注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對于低齡段孩子而言,興趣是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推動力,在教育形式較為死板的情況下,他們只是被動聽從安排,無法真正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雖然能夠在課堂上接觸和了解文化知識,但是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積極性遠遠不足。紙板單一的教學形式影響下孩子很難真正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很難真正做到主動分析問題,而是習慣于被動的聽從安排,長此以往孩子的思維能力發展容易受到較大影響,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的專注力遠遠不夠。
(二)專注力訓練方式單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依賴于有效的培訓和鍛煉,但是現階段針對專注力的培養方式仍然缺乏創新,許多教師只是強調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對孩子提出相關要求,以維護紀律主要方式希望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但是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教師如果僅僅強調維護課堂紀律,而沒有真正做好對教育模式和教育機制的合理優化,很難真正引導孩子走向主動學習。此外,還有許多教師錯誤地認為專注力訓練就是設置相應的作業練習引導兒童參與訓練活動,卻忽略了對孩子學習狀態的有效調整。長此以往,專注力訓練很難取得應有效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三)家校合作浮于表面,家庭教育功能缺失
家校合作能夠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密切關聯,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加強合作的重要性,沒有真正做好與家長之間的密切溝通和協調,這就導致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在專注力培養方面,家長的作用難以得到體現。許多教師只是將家校合作看作一項常規的工作,雖然能夠與家長保持溝通,但是并沒有真正從專注力訓練的角度出發,對家長提出相應的要求,這就導致許多家長在日常教育中沒有意識到專注力的重要性。家校合作不夠深入的情況下,孩子的成長環境難以得到有效改善,家庭教育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二、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積極創新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教學手段的有效創新和優化,一方面考慮到教學設計的不斷調整,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孩子本身的興趣愛好盡可能的突出教學趣味性特點。低齡段孩子本身學習能力尚不成熟,在思考問題時習慣依賴于形象思維,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對圖片和視頻等形式材料的有效應用在孩子腦海中構建出一幅畫面,并以此為基礎,有效引發孩子的聯想和思考,通過趣味性的教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專注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組織趣味游戲活動,對專注力進行鍛煉
低齡段孩子對游戲缺乏抵抗力,在組織和實施專注力方面的訓練活動室,就是應該格外重視趣味游戲的重要性,以游戲為基礎對幼兒進行鍛煉,讓每位幼兒都能夠在參與游戲的同時快速調整學習狀態,并且在主動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做到努力思考問題,并且實現思維的有效鍛煉和培養。教師設置的游戲項目應當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一方面利用網絡學習先進的游戲理念,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對學情的深度分析,真正幫助幼兒適應游戲活動,確保寓教于樂。根據不同教育內容,教師選擇的游戲類型,也需要做出適當調整,真正保證游戲活動的趣味性,讓游戲成為專注力訓練的重要方式。
(三)深化家校合作機制,發揮家長監督作用
家校合作是保障幼兒專注力得以培養的關鍵,在積極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密切協作,能夠讓家長起到一定的監督和引導作用,并且真正服務于孩子專注力的發展需求。在雙減背景下,低齡段教育工作應當盡量避免書面性作業,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設計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鼓勵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動手操作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主動參與時間的同時強化知識應用能力,以實現教育工作應有的效果。在教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下,家長能夠主動關注孩子在生活化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并且就專注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夠真正基于孩子對文化知識的探索需求以及對知識應用能力的鍛煉需求,作出相應的指導,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及時糾正問題,讓家長的監督和引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孩子專注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專注力的有效培養,以趣味性的教育手段引發孩子的深刻思考,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真正滿足孩子對知識的探索需求,確保孩子能夠在生產過程中具備較強的專注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邢曉萍.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大自然的智慧與專注力的培養[J]. 心理與健康,2020,(11):39-40.
[2]肖捷. 引導孩子專注內在、他人與外在系統——《三重專注力:如何提升互聯網一代最稀缺的能力》評介[J]. 地理教學,2020,(08):1.
[3]張浩. 聚焦家庭教育 提升專注能力——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專注力[J]. 教師,2019,(33):17.F07E3CE3-06E5-40A5-B448-4328511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