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立
摘要:隨著新課改標準的推進,人們對數學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開展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認真考慮多元素,盡可能通過發展數學史,豐富數學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更深入的內容,使學生獲得知識,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史;初中數學;滲透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讓學生被數學文化所感染,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培養。數學史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深入挖掘其價值意義,進行有效滲透,從多角度提高學生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數學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
首先,數學史的出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不管學習哪門學科,都是循序漸進,從淺入深地進行學習。剛開始是認知,后來是熟悉概念,運用時間久了,在學生腦海中會形成適當的觀念,方便學生之后進行學習。但是很多學生都會簡單的認為數學只是學會了概念公式,就算完成了學習的內容,也會導致學生認為數學除了公式外,其余的內容都沒有。此刻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史,了解各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強大所在,從而在學習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次,數學史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小學到初中是一個過渡學生,在學習的路上會漸行漸遠,而且學到的知識會越來越難。此刻,教師就需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還不是特別的完善,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認為數學對于自己沒有任何的幫助,學習起來特別的困難。所以,教師就可以在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史,改變學生的排斥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課堂也可以變得豐富多彩,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數學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展現數學魅力,培養愛國情懷
眾所周知,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相信學生在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時也會聽歷史教師說,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很多內容值得學生去學習。此刻教師就可以結合數學史,為學生打造一個生動形象又富有活力的課堂。
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講授“有理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為學生引入在兩千多年前所出現的正負數,學生一定會特別的驚訝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會有數學了嗎?此刻,教師就會告訴學生我們不光有,而且當時的印度還從我們國家引入相關知識。等到學生了解了這一階段的歷史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勾股定理”,詳細的向學生介紹有關于勾股定理的數學家,甚至可以演出1+2的定理。其實1+2是陳景潤證明的,因為都是類似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順勢引出。通過這些內容的滲透,讓學生知道我們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讓學生擁有民族自豪感,這比強硬的讓學生內心樹立愛國觀念更有效。
(二)滲透數學史,了解學生理解能力
相對比其他學科來說,初中數學對學生具有更強的挑戰性。因為數學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之初不能馬上理解。所以,針對這一狀況,初中數學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解一些解題的思路外,也需要借助數學史,恰當地采取趣味性的引導方式,突破難點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述“負數”這一內容。除了列舉出生活之中的一些真實案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的引導有關于負數研究的歷史。在我國的古代,同學們都應該聽過九章算術,這是早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的一種計算方法。而該著作明確指出了正負的含義,如果利用買賣來說,買是負,賣就是正……利用這類數學史,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且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學完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后,也能夠輕松的理解相反量的含義,實現“學一舉一,學二舉二”。
再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述“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完全可以講康熙南巡的一個小故事,學生學習就不會感覺特別枯燥。或者是在講述“位置的確定”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說:當時出現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事情,說笛卡爾睡醒時,他在觀察天花板的活動,這個時候他的腦海中就出現了天人交戰的狀況。通過各種思想的出現,他最終創造了解析幾何的故事……教師通過對數學史的指導,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數學史的出現不會有固定的格式,只要達到吸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就算達到目的。
(三)借助數學史,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學好知識的一個前提也是重要的基礎,但是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不注重對學生觀念的滲透,只是告訴學生怎么做?也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相應任務,學生就沒有辦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就會下降。因此,在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史影響下學會主動學習,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學生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滲透一些關于數學史的內容。會有意識地強調哪一個章節的規律和公式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其實數學家都是經過了反復的鉆研,才會得到的結果。這個時候就像你們的學習一樣,你們每天的積累,都是為你們之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日常的學習中,你們一定要有信心、耐心、努力去學習,腳踏實地往前走,只有這樣你們才會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教師在借助數學史進行滲透時可以說出數學家的案例,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督促學生有效學習、高效學習、合理學習、優質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數學史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上有著獨特的價值所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核心價值觀念的養成有著極大的幫助性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數學史的滲透,爭取利用有效手段讓數學變得更加“靈動”。
參考文獻:
[1]李鐵.數學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以“一次方程(組)”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1(18):67-69.
[2]仇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意義[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08):58.
[3]陳建輝. 關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思考[C]//.第三屆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9: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