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永芳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在滲透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與德育的融合是新課改的必然趨勢,將會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縱深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探尋多樣化知識內容,給予學生合理的教學指導。所以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滲透策略
引言:
課程教育改革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還要做好素質教育的思想引導。德育工作滲透到語文學科當中,能夠借助教師的教育指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潛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學生在扎實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得到德育教育的啟迪。教師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并通過自身的良好示范,讓學生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結合德育因素的有效挖掘,制訂完善的德育教學計劃,讓學生在養成良好道德素養的同時探尋教材當中的德育因素。所以,教師必須把握德育教育的意義,讓語文課堂建設充滿魅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階段是樹立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開展德育教育效果十分顯著。德育是一種主觀意義上的思想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靈活管理學生,而不是通過機械的方式約束學生。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只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德育的滲透,導致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如今,語文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轉變,將德育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教會小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對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促進作用。
(二)促進教育體制改革發展
堅持德育為先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使小學生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小學語文學科要科學設定德育目標,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德育體系,把小學生培養成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樹立起社會主義法治觀念。進入新時期后,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日趨深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鼓勵小學生創新和實踐,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小學生成長的樂園,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三)明確語文學習目標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缺乏趣味性,語文教師多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地向小學生灌輸語文知識,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激情。德育教育的融入打破了小學語文枯燥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德育內容,與小學生進行靈活的互動,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小學生學會了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死記硬背,這使得學習內容在小學生眼里變得豐富多樣。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則進一步明確了“學中做、做中學”的育人理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依托語文教材,滲透道德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關注文章的創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做好鋪墊。
在學習《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時,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不夠熟悉,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課前自主收集有關文章和故事背景的資料,使小學生在素材的積累和學習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朱德的扁擔》敘述了朱德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課文以“扁擔”為題,以小見大,闡釋了朱德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教師在引導小學生洞察作者蘊涵在文章中對朱德的敬佩和贊嘆之情的同時,激發小學生的內心共鳴,使他們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感追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文本解讀,借助背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小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發揮正向的德育效果。
(二)搭建合作學習,探尋德育學習韻味
合作學習的完美搭建與現代教學技術的完美運用,會讓學生感悟到德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技術、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真正地領略到德育學習的意義。借助現代教學技術,體現德育價值。現代教學技術以嶄新的知識畫面作為出發點,能夠將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內容全方位呈現,保證學生更好地領略知識的價值和內涵。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技術,能夠將文章內容生動地呈現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知識的理解,并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德育內容。
比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的課程教學時,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從而感受春節的熱鬧和喜慶氣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也可以將民俗背后的文化有效向學生講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過現代教學技術將北京春節的動態圖片以及相應視頻展現出來。學生在多種感官的沖擊之下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春節的熱鬧,也領略到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體會到民俗文化的韻味,由此形成傳承民俗文化的情感和意識。并且在沖擊學生內心的同時,讓學生也熱愛自己的家鄉并弘揚家鄉的民俗文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三)運用常規教學,進行德育熏陶
小學生對教師都有一種崇拜和渴望親近的心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和指導,有益于將小學生的道德認知轉變為實實在在的道德行動。小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節點和教育成效取決于學習語文教師是否具有高度的德育敏感性和豐富的德育經驗。小學語文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而言具有極佳的榜樣和示范作用。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小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啟迪和引導,還體現了教師對小學生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塑造。教師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教育資源,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滲透的外在體現。此外,教師在課堂管理與小學生的常規接觸中,時刻都要提醒自己確保儀表保持端莊文雅,舉止規范文明得體,談吐優雅措辭嚴謹,注重發揮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要有開拓的視野和高尚的情操,以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引領小學生成長,使他們不斷提升道德境界。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是滲透德育的良好途徑,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關鍵性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完善和充實語文教學內容,為德育教育提供便利的條件,使小學生從小樹立健康的價值觀。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輕松的德育氛圍,逐步擴大德育教育范疇,使每一位小學生形成陽光向上的思想體系,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盧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155.
[2]馬作成.德育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