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鋒
摘要:在中學生物教育中,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基本上沒有預習習慣,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只是講課,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和思考,導致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不佳。如何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改革是高中生物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學案教學法為教師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上的指導,教師能夠運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案導學;運用
前言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怎樣能夠充分地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促進學生對高中生物學 知識的更好吸收,成了高中生物學教師當下最為關注的要點。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導學案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達到這一目標,它為師生搭建起了一座有效的橋梁,可以讓學生對生物學的研究產生更大的興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會促進師生間的感情,從而促進學習的氣氛。
一、導學案的內涵
“導學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的一套教學方案,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提供了一種探索計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yǎng)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導學案起到了“引導思維、引導閱讀、引導行動”的作用,它的作用就是在教學和學習中建立起一座互動的橋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導學案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精神,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計劃中,關鍵在于指導和如何指導。以“學生”為核心,以指導促教,以學定導。讓教學在學 習之后,即先學習再教學,并利用課堂的訓練來強調教師的 “導”及學生的“學”。
二、教學導學案的設計原則
2.1目標性原則。中學生物課本里有許多范例,它們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在編寫教學導學案時,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指向性。教師應合理運用教科書中的范例,而不應照抄教科書中的范例,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應突出教材的學習目的,并與教材的內容相結合,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導學。
2.2循序漸進原則。普通教育中,都是先傳授一些基礎的基礎知識,然后再慢慢的掌握比較復雜的技巧。高中老師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設計教學導學案的時候,讓學生從模仿到會,從會到再到精通,不能過早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綜合能力,以免影響到學生的生物能力,從而達到欲速則不達的效果。
三、高中生物中學案導學方法的應用
3.1設置學生的分級學習計劃。在目前的中學生物中,學案的設置應該是針對學生的,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分成三個等級,分別是學優(yōu)生、普通生、學困生按照1:2:1的比例劃分。一項學案應具有基礎性、普遍性、廣泛性、拓寬思維領域的特點。作為一位教師,在組織和實施學案導學時,要把眼光放到所有的學生身上。學案的掌握,要充分考慮到學案的層次和學案的設置,必須遵循“近期發(fā)展區(qū)間”的原則,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發(fā)展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與討論。
3.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按照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導學案的設計,讓學生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能夠獨立地進行研究、討論,并能通過與同學們的討論,尋求老師的幫助,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們可以體驗到團隊協(xié)作的快樂,也可以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因為老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并將所學的內容與以往的知識的廣度和廣度相結合,盡量設置多種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探究和探究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清晰的解答和思考。學生在研究問題時,不會因問題的出現(xiàn)而感到沮喪,增強學生自信心,為后續(xù)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3利用導學案安排學生的預習活動。學案是在上課前發(fā)給學生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在目前的中學生物教學中,以學案導學指導學生預習,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案的作用,又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組織實施學案導學時,可以通過利用學案來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理清學習的脈絡,幫助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利用學案進行預習,使教學工作得以發(fā)展和完善,為學生的知識建構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組織實施學案導學法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按時完成學案,并根據(jù)學案,在課堂上進行反饋和發(fā)問。另外,在現(xiàn)有的教學中,通過學案引導,可以使其進一步發(fā)展,促進日常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和完善。
3.4利用導學案組織課堂教學。利用學案來安排學生的課堂學習,在課堂上要有回饋。很多情況下,學案導學是讓學生掌握主動,但因為初學者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老師必須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討論。首先,鼓勵同學們就學習計劃中的問題、探索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探討。其次,在課堂上,引導同學們進行小組學習,探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他們的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于如何促進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和成長,促進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知識的成長和發(fā)展,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5利用導學案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學案在完成了預習與學習任務后,可作為一種可供參考的資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案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學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使其逐步掌握主動。學案是有邏輯的,有了清晰的組織結構,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復習和整理,使教學工作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啟示。在充分運用學案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更多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提供與之相匹配的視頻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和學習;在復習部分,則采用單元式的學案,使教學取得持續(xù)的突破。
結語
在目前的中學生物教學中,利用導學案來優(yōu)化教學,促進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是目前中學生物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這篇文章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探討,對于更具體的地方,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以達到更好的發(fā)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改進。學案與教案、課堂生成相結合,從整體上實現(xiàn)了教學的優(yōu)化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福君.淺談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設計與優(yōu)化[J].方法養(yǎng)成,2016,20 (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