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音
摘要:高職院校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育人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得到切實的改進和加強,必須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以創新精神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發展,為社會主義培養高素質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本文基于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現狀,闡述了詳細的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傳統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及個人價值觀因歷史變革、社會轉型的影響而受到很大的沖擊,高職院校政治思想工作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這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創新教育理念來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意識、個體意識、利益意識、享樂意識的日趨強化現象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中打下了明顯的烙印。表現在高職學生個人主體意識的增強,他們的價值目標趨向多元,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行為短期化等方面。這些都給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和新的難度,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受到了日益嚴峻的挑戰。
(二)網絡不良信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沖擊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高職院學生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最新信息,擴展了知識視野,拓寬了生活空間。但是由于網絡的虛擬和不可控性,在信息的廣泛涉入下,不良信息污染了高校德育環境。諸如: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傳播滲透引發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沖突與迷茫。在傳媒信息的誘導下,信息垃圾嚴重侵蝕著廣大青年學生。同時,網絡的隱蔽性、虛擬性使得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顯著增強,為青年學生放棄道德責任感提供了可能。
二、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對的新變化
(一)高職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新的變化
他們思想更加活躍,觀念不斷更新,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長且復雜多樣。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其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思想觀念、道德風尚成為高職生精神世界的主流。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少數學生中有所表現,甚至在一定范圍內滋長蔓延。
(二)高職生學習生活方式發生了新變化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加快,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將發生變化,逐步代之以上大課、住公寓等流動性大的學習、生活方式。這就是給學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許多新課題。
(三)高職專生接受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新變化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傳遞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長,高職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高新傳媒技術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和新的渠道,擴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同時,國內外一些錯誤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機擴大傳播范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運用各種新的傳媒,拓寬渠道,提高時效性,增強影響力。
(四)學生就業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
高職畢業不包分配、面向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這已逐步被高職生和社會各界接受,操作過程也逐步走向規范化。但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高職生就業矛盾和困難越來越突出,在校生,有的感到前途渺茫,學習積極性不高,政治熱情下降。
三、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高高職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是高職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關鍵有三點:首先,思想理論課教師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和信念,對黨的創新理論要真信,只有自己真信,才能讓學生真信。其次,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厚積才能薄發,深入才能淺出。最后,教師應采取師生之間平等討論、啟發交流、感情注入的互動式教育教學方式,從課堂講授為主向多維互動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不但不回避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而且要主動與高職生一起開展討論,析事明理、解疑釋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送到高職生的心坎上,才能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
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自覺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營造突出主旋律的濃郁育人氛圍,健全青年學生人格,倡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手段、載體充分反映時代要求,順應時代走向,緊扣時代脈搏,做到與時俱進,努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
(三)以人才培養中心,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要圍繞人才培養來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健康人格統一起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高職生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思考新世紀、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以及成才的主要途徑和方法,進而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刻苦學習、鍛煉成才。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任務上來,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了生命力,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一目標上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會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只有緊密圍繞人才培養這一中心,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高職院校面對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新變化,應勇于探索,積極實踐,真抓實干,認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專門人才的搖籃,更應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要認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玉超、徐華烽.論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思想政治教育,2012,(1).
[2]陳樹生.論高職生政治素質的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3,(3).
[3]陳松濤.高職生思想道德建設現狀簡析[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
1989年4月,女,陜西西安,助教,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