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改革和日益深入,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初中歷史知識,還要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開展小組合作既可以拓展學生思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關鍵詞 初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大家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使小組成員獲得循序漸進的進步和成長。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一)建設和諧的課堂互動氛圍
歷史這門學科在初中教學中相對特殊,學生除了要記憶理解歷史知識點,還需要對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以及判斷歷史的基本走向。這就需要學生的主觀思想情感融入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入且透徹。由于學生有了主觀思維的融入,在課堂教學中將會產生良好的學習參與感,學生會對課堂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單純聽從教師教學安排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不再被動,所有知識通過自主實踐得來印象也將更加深刻。而在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中,如果有了一些不同的主觀思維認識,學生也將勇于闡述自己的問題,從而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學生能夠分享不同的學習經驗和不同的看法,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性思維,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成為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源。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利于開拓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最大的教學難題是學生不愿意參與教學活動,也不愿意記憶教師的講解內容。如果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全面落實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那么就可以促使全班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中,每一名小組成員都有著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樣將催促著學生展開學習與互動。并且學生處于小組互動氛圍中也將積極參與討論和參與學習,在不斷地討論與小組互動中將會逐漸習慣參與教學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促使全班學生在其個人基礎之上獲得不斷地提高。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措施
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是需要讓學生以個人主觀學習思維為基礎,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與他人進行學習分享活動,展示個人的學習與思維方法,在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相互幫助、相互成長、相互促進的教學目標。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點教學原則。
(一)為學生設置科學的合作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雖然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但與之同時也必須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具體的學習目標,才能夠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為了促使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學習方向進行合作學習討論,那么教師就必須要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創設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為知識目標。學生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教學內容加以分析,學會在小組討論中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并且讓學生總結分析所有學習小組成員的討論內容,形成知識互換、相互合作的學習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入地解讀理解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為能力目標。合作學習除了要讓學生進行合作互動以外,還需要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學生學會利用他人的學習意見和看法完成自主主觀學習思維的建設。例如,在有關與中國成立和鞏固的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教學目標。首先為知識目標。學生需要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將本單元的知識點和知識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加以建設,每一個學生需要負責一個板塊的思維導圖。學生在思維導圖建設的同時,已經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的互動溝通,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學習印象。其次為能力目標。教師要給予每一名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討論任務和學習職責,其中需要設置小組組長,小組組長統一安排建設小組討論活動,并且由小組組長將小組成員的討論內容進行收集總結,最后在班級教學中進行綜合討論以及教師的總結,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深度。最后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以下幾個小組討論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哪些影響?抗美援朝以及土地改革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以及中國普通人民造成了哪些影響?”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很快就會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基礎的國家,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有效打破了外國的限制,并且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土地,保障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安全和食品安全。
(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更科學的自主學習環境
初中教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然相對薄弱,所以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學習動力。教師需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課中為學生創設更加科學自主的學習環境。首先,教師需要在小組合作教學開展之前明確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并且將全班同學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都需要針對本節課程和目標結構領取學習任務,小組長再向每一名學生分派任務。這樣就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有機地參與到學習與討論活動中。最后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經驗進行檢查與考核,教師再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和技巧的討論。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有效融入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分享學習經驗,并且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反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教學為例,在完成所有知識點講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展開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色之處”的演講比賽,學生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總結分析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進程,并且可以總結我國的國家建設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能夠讓學生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價值觀和主要發展中心。學生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全方面認清教學重點,還能夠利用小組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保證每一名學生全面參與,貢獻個人學習思維。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設置任務驅動,可以滿足學生的成 就感,活躍課堂氛圍。當小組代表發表完本小組對于問題的見解后,教師要及 時地對小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的地方進行糾正和完善。小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不斷完 善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進而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王志效.探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4):117-118.
[2] 蘇秀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1(11):141-142.
[3] 季卿.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知識文庫,2020(21):57+59.
[4] 馬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家長,2020(1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