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婷
摘 要:在雙減政策下,提倡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培訓負擔,并且對教育教學有了高質量的要求。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借助紅色美術文化資源,幫助中小學美術教育更有深度地開展。紅色文化以美術的形式呈現,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革命理論和革命精神,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歷史以美術的形式呈現,并伴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而不斷發展。本文圍繞著雙減政策下,紅色美術文化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雙減政策;紅色美術文化;紅色資源;中小學;應用作用
在當前,將紅色美術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美術課程中,圍繞著三明地區的紅色文化歷史,挖掘其中的紅色美術文化,能夠推動美術學科的發展。紅色美術文化記載著歷史,還是精神傳遞的有效紐帶,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結合當前的雙減政策,要提升教育的質量,需要從內容上著手,將紅色美術文化資源融入其中,幫助中小學美術實現突破發展,促進紅色美術文化發展,促進紅色資源的進步。
一、紅色美術教育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紅色美術文化是紅色文化重要構成部分,是借助美術作品的形式來展現。紅色文化在現代美術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1]。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在當今美育著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當前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抗日戰爭時期相關素材,以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教育,圍繞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幫助學生對此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例如: 廈大李維祀教授作《如夢令元旦》銅雕,以單體立像的塑造方式,突出老一輩革命家崇高、豪邁胸襟,彰顯其堅定革命信念;或聚焦革命英雄,大連雕塑家張立旗《紅軍頌》以群像的塑造方式表現了革命先烈前仆后繼,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些都能成為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紅色美術教育在塑造人、影響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小學美術教育應該積極彰顯作為中華名族偉大凝集力和文化精神的紅色文化因素,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弘揚紅色文化,以美輔德,實現美術教育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機整合。
二、雙減下"紅色美術文化"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一)基于實際,利用紅色資源鑒賞
圍繞著紅色美術文化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老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結合相關的課堂主題,給學生展示美術作品,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刻的感受欣賞。可以借助課題研究與實踐方法,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帶動校本課程開發,進行三明市紅色資源美術鑒賞課程的充分利用和探索性研究。美術作品包括各展覽館戰爭題材油畫、國畫、紅色題材雕塑、紅軍服飾、生活用品,照片資料等眾多歷史文藝材料,都可以充分、合理的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
例如三明地區的廣場革命主題雕塑,這些作品所要表達的是對英雄人物的贊美,整個作品利用雕塑的手法,留給學生無盡的遐想,老師就可以透過引導學生感受抗日場景,聯想當前的幸福生活,讓學生們在內心深刻的意識到,不是生活在和平世界,而是有幸生活在了一個和平中國,這樣能幫助中小學美術教學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讓這些紅色美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發揮突出的作用。
(二)創新課程模式,采用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的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翻轉課堂模式,來幫助美術教學實現創新發展,為了推進和開展新模式,需要豐富的素材資源、需要合理的教學設計,根據述前,利用錄像、拍攝建立網上紅色美術文化系統,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凸顯虛擬仿真、動畫、創建微課,通過建立網絡交流平臺,鼓勵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線上資源查閱相應素材,利用線上平臺讓學生們進行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推動學生有效學習。鼓勵學生依據自身喜好選擇相應的媒材、表現形式表現內容,實現個體化、個性化、差異化學習。
美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透過紅色三明故事為依托,通過紅色故事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前提前完成線上學習和材料收集,在課堂上只需做好巡回和課堂把控,通過精心設計輔之以提問互動、難點答疑等活動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福建省三明市充分意識到了紅色文化遺址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相關的紅色文化遺址進行保護,這些紅色文化遺址中就有很多的紅色美術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就可以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建立學生們對革命老區建立深厚感情。
(三)基于實際,紅色文化分層落實
圍繞三明地區的實際情況,將“風展紅旗如畫”紅色品牌與工業三明、綠色三明、文明三明有機貫通,可以根據三明建設一區六城,把三鋼文化、“三紅”文化引入到課堂,在創作手法的過程中擺脫傳統的臨摹方式。利用創意美術課堂模式,將紅色經典藝術有效地與美術課程進行融合[2]。
例如在小學階段,可以開設紅色革命主題泥塑課程,泥塑相較于平面創作,充滿立體感和空間感,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可以開設木刻版畫課程來更深刻的了解藝術,讓美術學習走向多元化,讓教育的藝術性、時效性得到突出發展。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紅色教育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名畫再創作,在創作上結合綜合材料、注重紅色元素的挖掘、滲透,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為了幫助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展好,紅色基因傳承好,除了在校內課堂進行有效教學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活動在線下廣泛組織開展實踐課程和研學旅行。用好用足紅色美術文化資源的作用。用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加強紅色文物的教育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幫助紅色經典藝術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轉化。借助三明市古民居、土樓、革命遺址等紅色標志性建筑資源,開展中小學美術教育。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紅色美術文化資源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做好相關課程計劃的編寫,只有這樣才能挖掘當地的特色,推動中小學美術教學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迪. 沂蒙紅色文化資源在當地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1.
[2]徐麗靜.論“紅色美術文化”資源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及途徑[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