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榕
摘要:“減負增效”作為一種新型且積極向上、充滿活力與進取精神的學習方式被許多人廣泛接受,其中,實用導問是實現“減負增效”一種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歷史活動的實踐出發,通過分析實用導問的操作實踐,對如何達到“減負增效”進行了深入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實用導問 初中歷史 減負增效
引言:歷史是一門以知識為核心的學科,然而在我國,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采用的授課方式往往是灌輸式的教學,向學生講述大量的知識點,并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導致學生們作業壓力大,學習效率不高。新時期中學歷史課教學應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通過實用導問的方式,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實現減負增效。
一、實用導問和減負增效概念明晰
實用導問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地培養學生們的問題意識,對學生們進行引導提問,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在教師提問時,對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個性特征和他們的學習實際情況,挖掘出學生們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
減負增效是指減輕學生們的課業負擔以及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通過減負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減負的同時,不能一味地放縱學生,而是要提高效率,用更少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才是減負增效。
二、進行實用導問,實現減負增效
1、轉變教學理念,注重課堂提問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方式都是對教科書的分析與講授,把課本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文字性的敘述,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師不應該純粹講述書本上的內容,以免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枯燥無味之感。但是課本上的內容時間線明晰且有很強的系統性,因此,教師也不應該拋棄課本、拋棄理論。教師可以以書本上的內容為主,參考相關歷史實際,提出一些趣味性的問題,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遵循歷史的邏輯,沿著老師給出的正確思路,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在思考中成長,在思考中鞏固。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一定要積極鼓勵,不要因為學生回答錯誤就批評,而是要及時反饋,進行正確解答。
進行歷史知識導入時,教師的提問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引發學生們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熱情,可以通過講故事,比喻等方式進行提問。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置時,不能僅以課本上的內容展開提問,而是要搜集課外內容,把相關歷史背景全部整合,實現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同時,教師的提問一定要精準把握相關知識點的核心內容,確保學生們在掌握這個問題后,就可以掌握核心知識。教師提問結束,學生開始回答時一定要做到寬容,讓學生自由回答。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歷史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會有不同的分析。不同學生因從小所處的環境不同,對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減少批評,以免增強學生歷史學習的不確定性。提問回答式的課堂氛圍,不僅活躍,而且輕松,讓學生學起來壓力很小,但效果很好,可以成功實現減負增效。
三、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早已發生改變。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也不應局限于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只注重教師如何提問,卻不思考學生會提哪些歷史問題。因此,初中歷史課堂應該逐漸轉化為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發現問題,獨立深入思考鉆研問題,這樣也可以使學習成果更加深刻。可以活化中學生歷史思維,使他們養成探究式的學習習慣,發展自身的邏輯能力和創造力。
在引導學生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敢問。目前仍然有一些學生不敢主動提問,不敢主動回答。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做到鼓勵學生提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在學生提出問題時,給予適當的肯定,并及時反饋,為學生下一次主動提問打下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把握好學生提問的時機,在學生預習相關知識點時鼓勵學生提問,了解學生疑惑,將知識點講解完畢后,也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加強學習印象。在學生敢問教師問題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知道如何問。不是所有的學生在一開始都有很強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提問。例如,在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中,都涉及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某某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某個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這樣的提問雖然簡單且模式化,但實際上,對增強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問題意識有很大幫助,這種方式也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實現舉一反三。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經過獨立的思考和鉆研后進行提問。學生經過思考,自己內心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答案,但不確定正確與否。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并闡述自己的答案和想法,通過這樣的闡述,教師就可以知道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維模式,如果答案是正確的,可以表示肯定并使學生延續其思維模式,如果答案有失偏頗,則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改正。有時學生雖然經過了簡單的思考,但并不能得出一個自己的答案,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為何無法得出答案,并告知正確的思維模式。這樣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會很有參與感,不會感到很重的學習負擔。由于知識都是經過自己深度思考的,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也會更深刻。
結語:根據上文闡述可知,實用導問是實現減負增效的有效方法。教師在為初中歷史課堂設置專業性的問題時,要把握核心要義,注重提問時機和學生反饋。同時,要引導學生敢提問、會提問、會思考。
參考文獻:
[1]高媛. 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1(4):37-38.
[2]祁世海. 信息化條件下農村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核心素養構建例談[J]. 中國校外教育, 2020(6):1.
[3]劉美玲. 核心素養下如何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