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安娜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創新優化之下,教師應關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并不能僅僅依靠傳統過于理論性的講解方式,而是應該抓住社會熱點內容通過針對性的講解,以案例為橋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責任意識培養的內在價值,避免學生因為缺失責任意識而導致自身思維和行為發展不正確的現象產生。本文分析研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應正確發揮學科的內在功能,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責任意識;培養
初中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顯得十分必要。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中包含大量的責任元素,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和整合,能夠使得學生在受到正確的教學指導之中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并在思維和行為的良好引導之下,提升對于事物的明辨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綜合素養發展而言有著良好的奠定作用。
一、加強社會實踐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則應該擺脫以往以理論性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真正走向社會實踐,以實踐的方法來增強學生對于責任意識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明白“責任”在整個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比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先讓同學們通過影像了解到大草原曾經的綠意盎然,之后帶領同學們親自到自然環境中體會現在的環境問題。這樣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會讓他們有更深刻的體會,有助于更好地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舉措。
二、從正面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社會責任
在培養學生責任意識過程中,奉獻是組成責任意識的內在元素。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應深入挖掘奉獻的相關案例和素材,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奉獻能夠通過親身行動去感染每一個人,以正能量匯聚的方式促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朝著善良發展。在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奉獻能夠展現出連鎖反應,涉及到個人情感、個人品質與個人價值。因此,在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過程中強調奉獻,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個潛移默化的正向引導。初中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社會經驗不足,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以理論性知識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難以真正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更讓學生理解不到責任的內在價值。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時,應懂得突破原本理論性知識的束縛,真正通過社會實際案例引入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從理論走向直觀理解,并能夠借助社會生活中多種元素,切身實際體會到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真正作用。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我們在痛心疾首之時,也看到了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逆行”人群,他們回到抗疫前線戰斗,在物資、病床緊張的時刻,這些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以非常人的勇氣和死神搶奪生命、擁抱病痛,這無疑會成為歷史史冊上光輝的一頁。正是這些人控制住了疫情,使每個人從中獲益。我們可以深刻地感知到他們做出的犧牲,也能深刻領悟到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對于社會發展、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社會群像為例證,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大勢所趨,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師必然要為學生上的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正面群像,讓學生通過對鐘南山、張文宏、徐輝、李文亮等人物事跡的了解,感悟他們的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意識,然后再從他們對這次疫情的作用入手,理解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三、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大部分內容比較理論,所以多數的初中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如果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想要真正實現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基本目標,則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在師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之時,教師不單單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能夠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對于學生所產生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給予細致性和耐心性的講解,擺脫以往過于嚴厲的姿態,從而在以身作則之下,給學生做一個良好榜樣,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身上關注到責任意識的重要性,以此在日后學習和生活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比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新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利用和藹的語氣來幫助學生們建立對教師的良好印象;然后利用課余時間多關注學生關注的問題,縮小與學生之間的代溝,與學生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情感的融入,進而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和學生以心換心,將責任意識的培養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上課的激情,而且又能夠彌補舊時的教學中的不足。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對于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而言符合當下教育發展的基本潮流,可以使得學生在具備良好責任意識的基礎之上,切實正確認識到自身與社會和國家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應切實關注到責任意識培養的內在功能,懂得如何在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基礎之上,使得學生在展現主體性地位的過程中,自覺承擔起相關的責任,走上更為健康、更為崇高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陳元.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4):85-86.
[2]馮海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9(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