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華
摘 要:在當前“雙減”形勢下,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已經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師要對“雙減”的核心理念進行深入的剖析,并借助新的指導理念,進而加強對課堂、課后的減負,全面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逐漸實施“三個轉變”措施,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有更多的自主提升空間。
關鍵詞:三變;雙減”政策;小學數學
引言
實施“雙減”政策后,學校大力倡導為學生減負,從而讓學生能在課上和課后的學習過程中比較輕松,進而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培養和數學興趣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育中,由于教學觀念上沒有及時轉變過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率低下,因此今后老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進,才能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使教學的質量得到改善,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形成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
盡管新課改實施了一段時期,并提出了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應試”思想依然深刻,老師們對“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堅持,導致灌輸式教學現象屢見不鮮,造成學生在教室中喪失了主體性,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負擔。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準備教學環節,教師注重的是怎樣進行知識的傳遞,而沒有足夠的理解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導,進而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了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很少能得到真正提高,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更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所以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用正確的思維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
(二)未能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
在實踐中,老師缺乏對學生主體的認識,缺乏對學生群體差異的認識。由于家庭環境和生活背景的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學生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別都很大,老師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力強、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對學生的期望值,而綜合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成績在受到很大的影響的同時,心理也會有很大的壓力,提高期望值只會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造成整體的教育質量堪憂。
二、小學數學“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
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目前看來還不錯,老師們要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在嚴禁課外輔導的大政策下,學校應如何開展課堂教育。政府要從制度上轉變教學觀念,進而使教學宗旨得以保持,進而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社會型人才,從而阻止教育的進一步資本化。同時學校還需要不斷強化教育管理,進而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對小學的數學老師而言,要逐漸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教師應該認識到,現在的小學生學習興趣逐漸降低、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學習過程如果不能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將會十分艱難。在這個階段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進而為以后的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根基。小學數學教育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又能為提高學生的能力提供助力。而“雙減”政策可以促進教育方式的改革,必然會給現行的教育模式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教師既要保證學生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如今很多父母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考好大學,實際上考試成績固然很重要,但高考成績卻不是學習的唯一的目的。老師要對父母進行恰當正確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將來的生活中,從而更好的應對各種挑戰,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自己的努力,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雙減”政策下推動“三變”的具體舉措
(一)變單項考核為全面考核
轉變評價觀念,改革評價策略,改進評價方法,是推進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以課程標準、教科書為評價指標,以基礎性、全面性、活動性、融合性為評價內容,以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素養為評價目的,進而進行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及工具的創新設計,同時要防止老師進入“重評估、輕內容”的誤區。本文通過文獻檢索、集體研討、實踐探索等方法,對“測什么”、“怎樣測”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測什么”指的是考試的具體題目應該以“核心素養”為基礎,著重考察“思維過程”、“綜合素養”、“合作能力”等無法被紙質化的考試,同時對綜合應用進行全面評估。“無紙質化筆試”的題目可以是情景化、模塊化、學科綜合化,可以采用競賽、游玩等多種方式進行,而在具體的測試中,要充分考察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而體現學科融合的本質。
(二)將壓減量改為精確的“2+ X”工作方式
高品質的工作非常關鍵,“兩減”絕非簡單的“減法”。“2+ X”的工作方式是從“憑借經驗”到“精準設計”,從而提高工作的價值。“2”是指兩個問題解答的指導。第一節是一般性的基本理論,這一類的任務是圍繞著課程的教學目的而進行的,主要是考查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以及學科素養的發展情況。教師可以按照課程的教學目的,進行相應的測試,既不深化也不擴展。“X”是指在強化學生理論基礎上,為進行豐富環境的教學活動而進行多樣化的數學擴展作業。具體可以表現為解題思路、答案的不唯一性,這樣不但會刺激同學的思維活動,還會擴大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而幫助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實施下,教師更應保持良好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制訂完善教學計劃,通過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創造情景,將學生帶入具體情景,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多方位思考問題,不斷總結錯題,尋找到錯誤根源,從而鞏固數學知識,溫故而知新,不斷提升學習效率,達到完善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曹越洋.“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調整[J].新教育,2022(11):7-9.
[2]李惠珍.“雙減”政策下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07):80-82.
[3]陳永暢.落實“雙減”政策要求?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J].遼寧教育,2022(05):18-22.
[4]張永強.“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網絡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2(04):22-24.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