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的播音主持行業,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媒體形態。作為一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人工智能技術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的產物,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也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對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帶來的啟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人工智能;播音主持;藝術;啟示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其也滲透進了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領域。通過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智能化與自動化的優勢,可以節省的勞勒和勞動時間。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播音胡藝術專翅行雄融合,需要加強對AX智能的了解,明確其優勢和不足,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并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推動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應用的優勢
利用分化功能降低成本
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下,將人工智能語音技術融入到播音主持行業,可以實現用虛擬主持人。智能語言等功能來進行簡單的播音主持工作,這使得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壓力大大降低,同時也減輕了播音創作的工作任務。比如,在當前時代,智能合成語言技術在新模體移動客戶端的普及下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使得人們在新聞收聽內容的選擇上越發廣泛,其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應用成本較低、語言規范且永不疲勞等特點。這使得播音的工作強度大大降低。
利用智能播報彰顯及時準確的優勢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下,智能語音播報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借助語言合成技術,將文字轉換成為有聲的語言,能夠實現新聞信息的智能播報,此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央廣新聞平臺等領域。與傳統的人工播報相比較,智能語音技術不僅可以不用審稿,還能以語言流暢、出錯率低的優勢完成所要播報的內容。
實現高效化便捷化信息傳播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應該加大對信息傳播方式的創新力度。當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來自于智能手機終端,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眼部健康。而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則人們獲取信息就可以通過"讀"與"聽"兩者的有效結合,這樣不但保障了人們的眼部健康,緩解用眼疲勞,還能將媒介環境的實際變化情況直接地體現出來,從而使信息傳播更加高效化與便捷化。
人工智能技術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影響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變革,播音主持藝術專業興起的時間比較晚,但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新媒體發展的背景下,也產生了多樣化的發展形式,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和困難。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播音主持人的工作,這為播意主持工作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擔心其會取代傳統的播音主持人。從這一方面來說,人們在網絡時代下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快速適應這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就確實使得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行業中的專業從業者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從人工智能技術與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聯系上來說,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不但形成了全新的內容,改變了傳播方式,還推動了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的好處要遠比造成的負面影響多,作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明白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間仍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這兩者之間是相互協同的關系,而不是可以相互取代的,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將其視為機遇和挑戰,行業從業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將壓力化為動力,抓住機遇,突破挑戰,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從人工智能的優勢中找尋借力點優秀的外部技巧
我國央視記錄頻道在2018年1月22日播出了紀錄片—《創新中國》,這部紀錄片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完成配音的大型紀錄片,人工智能配音被應用在了節目解說部分的全過程,且都是由已逝的"配音大師"李易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語音來完成的,這也就使李易大師的聲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得以重現。從這一實踐的過程來看,播音創作的外部技巧涉及的內容有很多,比如節奏、語氣等,基于人工智能的語言合成技術,加上導演的專業要求,可以實現更完美的狀態。與此同時,通過結合實際,語言合成技術的標準化、成本低、效率高等的特點觀分展現出來,對此,傳統的播音胡工作勞動復率高,但是卻很簡單地工作在緊很有可能會被AX智能財所取代。
突破人類極限的工作效率
普通的播音員主持人在工作中,容易受融媒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和狀況,在直播過程中也很有可齡漏讀或錯讀等問題,還會因為遭遇突發新聞而無鄉行及時、準確的等情況。腿一點來看,借助AX智能技術誰報信息,比胡的穩定性與新聞稿件的預處理能力明顯較高,在播音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以上提到的幾種問題,且其工作效率麻會: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等因素所影響。尤其翻到突發新聞,廳特定算法的指導,新聞信息的撰寫速度與準確率也會比鶴。比如,針對剛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地區等的特殊情況下的新聞,AX智能主播不但可以突破人類極限完成特殊新聞的播報,還能將信息報道以更加及時、準確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大數據處理能力
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大數據搜集與處理能力比任何個體都要高很多。比如,當日的新聞播報涉及龐大的大數據搜集與整理工作,如天氣預報、體育賽事等節目,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不但可以將信息數據的分析與整理工作完成得更加全面,更能體現出其準確性與及時性等特點。與此同時,通過結合實際,可以使人工智能主播的功能性逐漸完善,實現高效精準的報道,并能夠以此來對新聞畫面、資料和視頻素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這樣,借助大數據處理能力,可以獲得很好的播放效果。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足藝術審美能力不足
審美能力是人類獨有的特征,其不太可能用量化標準來解釋,也很難用分數來衡量哪首詩、哪幅畫作更美,美與不美之間要差多少分等。但卻可以用人類基本的審美能力來從藝術的角度判斷美丑。每個人的審美都具有極強的個性化,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標準都由自身的認知水平與社會經驗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審美可以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可以對美的體驗進行相互交流與分享,以上這些都是很難用信息技術來實現。作為播音主持藝術中的關鍵內容,擁有審美能力才能完整地將信息表達出來。而人工智能卻無法理解和感受美,也很難來表達美和傳遞美。從播音主持藝術的表達藝術這一特點來分析,要對如何理解稿件內容加以重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具備必需的審美能力。
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在創作的過程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部技巧:情景再現、編感以及內在語,其抽象拄都是比較強的,播音員的發音需要加上自身的設想和感受,從而融媒出語言的對象感。基于此種情況,AX智能雕象能力和審美方面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來礙融媒完整理解信息文本,也無法進行內部自我技巧的調節,而播放出來的內容只會顯得生澀、缺乏內涵,難以與觀眾產生任何的共鳴。
抽象推理能力不足
基于目前信息技術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藏私手進行辟,并以此認識背后規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難度。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任何復雜的問題都能有效地解決,而當前的人工智能要實現深度學習,仍需通過大量的訓練樣本來完成,而人類只需通過學習幾個案例就能實現,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這也就體現出人工智能與人類在抽象能力方面的不同。基于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訓練樣本聚集實現具難傳達情況魄力,最明顯的不足腿在處理不可控的意外方面的能力,而播音員主持人努力追求的結果就是,在處理現場突發事件方面具備較強的個注化能力。
在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時的內部技巧方面,需要擁有人類的跨領域推理能力,播音主持人能夠富有感情地將稿件中的場面、事件以及人物組成相關聯的畫面,并通過調動自我聯想能力來對自身感受進行有效的刺激,從而更好地與受眾產生共鳴。人類要實現跨領域推理,可以通過思維導向來梳理信息間關系,可以有效聽取他人意見并講行整合,再通過換位思考來積極探索新的出路。而當前的信息技術還難以實現人類使用的高級分析、推理技巧和決策方式。這些都是播音主持藝術中非常關鍵的內容,而如果跨領域抽象推理能力不夠強,就會出現內容膚淺、深度不足等問題。
同理感受能力不足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發展,情感分析技術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具備了充足的樣本,機器就能針對人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話語中推測出人的情緒。從技術方面來看,人工智能雖然可以理解和表現出人的情緒,但是卻很難做到感受情緒。對于二度創作的表達者,每一個播音員在同一篇稿件的處理上采用的方法都各有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表達。
以《創新中國》為例進行分析,在第四劇集《生命》中有一句配音是“屠呦從黃花蒿中提取了有效成分一青蒿素,它成功壓制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傳染病之一——培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其中的重點應放在“青蒿素”上,但卻在配音中被輕飄飄地帶過,青蒿素存在的巨大價值和作用讓人感受不出來。而在紀錄片《生命的力量》李易先生的配音中,與上述內容基本上屬于同一范疇,人們能夠在配音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中都能感受到真正的生命的力量。對此,在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這一內容是不可或缺的,人工智能在這一方面雖然可以做到理解人的部分情緒和感受,卻難以實現與人類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播報出來的效果也會難以感化人心。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下播音主持藝術專此的應對措施
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在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對人才的培養中,播音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備基礎的專業能力以外,還需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對其他多種專業技能的學習,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比如,可以在對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對的鮮方面BSA—些法律、科技等專卿識和技能,這樣有助于增強酷主持人的自我意識,也能夠防止AX智能技術將播音主持人所取代。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將多種專識與技能融合在統一的人工智能是非常容易的,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對播音胡的形式和內容加以創新,以此來使人類智能的思維意識達不到可替代的地步。
注重個性化發展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缺于個性化是絕對不會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的,這也就使得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注重對自身獨特的個性與魅力的培養,只有在個人專業能力、諧言與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形成自身獨特的個性,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包容度也會更高。因此,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應重視自身個性化發展,增強辨識度,進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競爭力,并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總之,人工智能主播本身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如果再加以大量樣本的訓練和學習,則注定會為播音與主持行業的發展造成強大的沖擊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帶來的啟示進行分析,作為學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注重自身專業體系的發展,積極探索本學科在未來的發展路徑。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下,"人工智能+播音主持"這一模式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進·人工智能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1):188-189.
[2]王雪玉潔人工智能技術為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帶來的啟示[j].傳媒論壇,2019,2(02):114-115.
[3]曹淋杰.人工智能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帶來的新思考[J].傳媒論壇,2019,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