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言文教學占據關鍵的地位。然而,因為文言文的語言、內容和當今語言文化環境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就會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結合學情,采用科學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問題;對策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之一,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寓意,對小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思維養成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但相對于現代文,文言文晦澀難懂,無論是讀、背或譯,多數小學生都感到些許吃力,因此學習積極性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真正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教學的核心,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一、小學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很多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問題,主要以讀、寫和背為目標。雖然讀、寫和背是文言文閱讀的重要環節,但不應是最終環節。因為學校和教師單純以考試和教學任務為核心,所以課堂教學內容也是以此為前提而設計的[1]。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只停留在表面的、基礎的讀、寫和背階段,沒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并且因為對文言文不理解,因而無法對其產生興趣。校方與教師教學目標的模糊與偏差,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出現同樣的問題,造成學生的學習低效化。
(二)尚未科學傳授學習方法
小學文言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主體意識存在直接的聯系。很多教師一味地讓學生朗讀和背誦文言文,或者直接為學生標示注解然后讓其背誦,此種簡化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看似在短時間內增加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多數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在學習新的文言文時依然感到困難重重。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足夠重視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如翻譯文言文的困難。因此,教師想要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所產生的疑問和困惑重視度有所不足,只會令學生的小問題不斷積累,形成根深蒂固的大問題,最終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失去學習欲望。
二、提升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優化學習氛圍,培養閱讀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類型的文章,帶著一種興奮與好奇的心理學習文章。由于語文功底和積累的知識不夠,他們學起來難免會感到氣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畏懼之心,這不利于他們接下來的學習,也會極大地打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這時候,教師就要發揮鼓勵、激勵學生的作用,并且逐步激發學生大膽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保障文言文教學的順利進行[2]。因此,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營造古典的音樂氣氛,使得學生身臨其境。比如,在《楊氏之子》的學習中,這篇文章難懂且不好讀,學生就會感覺很棘手。教師首先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引出主題,學生有興趣之后,再將敘述的故事用文言文轉換。通過這一引入,教師再將《楊氏之子》的背景音樂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瞬間就會沉靜在這種優美的古典音樂之中。學生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中,就產生閱讀此篇文章的興趣。
(二)加強科學拓展,延伸閱讀活動
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其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不要僅僅局限于數量有限的幾篇課文的講解、學習,而是應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需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拓展學習既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穿插于課文教學之中。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一文時,上課伊始,教師可采用看圖猜寓言故事的形式導人新課,這樣設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為學生學習本課做好鋪墊。當學到“折頸而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想種田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當學生說出高興時,教師接著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還知道哪些表示高興的四字詞語?這樣的教學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詞語,又拓展了課文內容。學完《守株待兔》一文后,教師還可以進行課后延伸。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一些寓言故事的精彩片段并展示出來,讓學生閱讀,激起他們閱讀寓言故事的欲望,然后列舉出經典目錄,進而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寓言》,
最后推薦學生去閱讀。這樣就實現了語文教學的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偏向,選擇學生較感興趣的拓展材料,從而開闊學生眼界,進而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三)強化知識遷移,傳授學習方法
文言文因詞語、句式表達與現代文不同,所以學習文言文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已有的學習古詩的經驗、方法,遷移到文言文的學習中,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借助注釋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打開文言文寶庫的一把鑰匙。例如,在講解《司馬光》一文時,學生無須教師講解,借助課文中的注釋就可以粗知文章大意。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都是編者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的,不僅色彩明麗,而且內涵豐富,它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起到重要作用[3]。比如,“一兒登甕”一句中,因“甕”現在不常見,小學生通常不知其為何物,所以如果只看課文注釋學生不好理解,而此時借助課文插圖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甕的樣子。還有“光持石擊甕,水迸,兒得活”一句中“迸”字的注釋是“涌出”,學生僅憑注釋理解起來有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插圖,先讓學生觀察,說說水流出來的樣子,再結合注釋體會“涌出”的內涵。為學生傳授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既直接關系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又與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息息相關。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文言文的閱讀價值,探究能夠從根本上增強文言文教學效用的方法,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冀華.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策略[J].西部學刊,2021(22):91-93.
[2].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12):89-129.
[3]周新霞,陳紅.基于單元要素和學情差異開展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9(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