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尹晨
摘?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結合校企協同培養的成功經驗,研究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目前建筑類工種實訓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以夠用、實用為目標,打破學科課程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崗位能力的實際需要來探索建筑類工種實訓實踐教學。
關鍵詞:產教融合;工種實訓;三教改革
工種實訓是建筑類專業的項目實踐課程,通過項目實訓,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課的理解,為頂崗(生產)實習和工作進行操作能力儲備。同時,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接受勞動紀律、安全防護、文明生產等教育,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團隊合作能力。
建筑類專業工種訓練是根據本專業省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規格制定實習周期、實習日期。建筑專業工種實訓理論儲備是:《建筑制圖》《房屋建筑學》《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施工技術》等,具備了一到二個工種的訓練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該工種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知識?;炯寄軆洌涸诘谝荒甑膶I認識實習中,學生對實際中工程傳統工種的概念與從事的工作條件、工作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在初級技能訓練中,學生已經對鋼筋工與砌筑工技能操作、工序控制已具備一定的操作水平。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明確要求,要著眼于“教好”,圍繞教師、教材、教法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形式豐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切實在職業素質教育上取得突破。
實施“三教改革”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根本要求,是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斗桨浮分赋鲆罨a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企業“雙元”育人,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定期修訂專業目錄,健全教學資源庫,建設“雙元”合作開發教材,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調育人。
國內外關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融而不合、作而不合的現象。通過分析土建類工種實訓項目的特點及所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學者已經從“工種實訓的實訓模式”“工種實訓的實施方法”“工種實訓對象的作用”等方面去研究如何進行土建類工種實訓的改革,項目實施的主體雙元分開,實施內容不成體系。
建筑類工種實訓項目實施須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訓項目的“教師”的須由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共同承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雙元”教師可以將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融會貫通,構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結構化師資團隊[2]?!敖滩摹钡母母?,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元”教師共同按照真實工程的簡化模型實施過程完善教學要求、開發活頁式教材,打破學科體系、知識本位的束縛,與工程實施過程一致,同時,要關注新技術、新工藝?!敖谭ā钡母母铮半p元”教師在簡化的工程環境中進行教學,以任務驅動,以行動導向,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二、研究的現狀
(1)常以單一構件或構件的組成部分為訓練對象,訓練中只針對一種或兩種類型構件或構件組成部分實訓,學生對構件的認識、操作、工藝訓練內容只能停留在單個構件認識中,未能涉及其他基本類型,知識面達不到建筑類教學或訓練要求。
(2)在訓練過程中,單一構件的訓練,學生在實訓中會由開始的興趣認知到訓練疲勞,積極性會迅速遞減,沒有新鮮感,沒有挑戰性,造成學生在訓練中情緒浮動,紀律松懈。
(3)訓練方案不統一。傳統的訓練中,未能體現工種工程施工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邏輯關系。柱鋼筋與柱模板的施工先后關系,梁底模、梁側模與梁鋼筋施工間的牽制與約束關系,框架主體結構施工間施工組織關系等。
(4)訓練方案未能反映施工現場實際場景。施工現場復雜,受客觀條件限制,工種配合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共同前進。主體結構主要由板、梁、柱(墻)構件組成。施工順序為主體結構外圍腳手架、柱(墻)鋼筋、柱(墻)模板、主體結構模板支撐系統、梁底模、梁鋼筋、梁側向模板、板底模板、板鋼筋;工種訓練中,未能將腳手架、模板、鋼筋三個工種綜合訓練,未能達到建筑工種訓練目的。
三、總體思路、方法
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三教”改革為抓手,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途徑,通過對建筑類工種實訓實施“三教”改革,校企共同育人,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和職業素養,以適應企業、行業的需求,促進學生職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
通過理論學習和對筆者所在學校建筑類專業工種實訓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主要原因,按照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以夠用、實用為目標,打破學科課程設計思路,緊緊圍繞崗位能力的實際需要來組織實訓內容。運用模塊化教學方法,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可以實施測量、鋼筋、模板、砌筑等工種分單元操作及綜合實訓,可以實施施工工藝的實訓,也可以讓學生在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綜合提升;對實訓過程實施企業化管理,可以讓學生有職場體驗,培養學生勞動精神、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形成與未來工作崗位“零距離”銜接的校企合作特色的土建類專業工種實訓任務書,形成體現專業標準和學生核心素養評價標準的學生實訓手冊。
四、“框架結構實體模型”設計
(一)實訓模型設計思路
實訓模型以框架結構體現,主要構件為柱(墻)、梁、板、腳手架與支撐系統。柱形體為矩形柱、“T”型柱、“L”型柱及短肢剪力墻;梁形體為框架連續梁、懸挑梁;板形體為有梁板(單向板與雙向板)、懸挑板。主體結構外圍承載式鋼管腳手架,柱(墻)、梁、板結構間的支撐系統的施工。
(二)實體模型訓練內容
(1)柱(墻)、梁、板建筑結構施工圖的識讀;
(2)柱(墻)、梁、板鋼筋翻樣訓練(擴展);
(3)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軸線引測、標高引測、構件施工控制線等);
(4)柱(墻)、梁、板鋼筋施工工藝;
(5)鋼筋工程的質量控制與驗收;
(6)框架結構模板支撐系統的施工工藝;
(7)主體結構圍護腳手架(承載式)施工工藝;
(8)柱(墻)、梁、板模板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與驗收;
(9)主體結構圍護腳手架(承載式)質量控制與驗收;
(10)編制主體結構測量放線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
(11)編制柱(墻)、梁、板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
(12)編制框架結構主體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技術交底;
(13)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統一管理能力、肯吃苦、有耐心、細心能力。
(三)框架結構實體模型實訓的特點
(1)在實踐中理解理論。在本方案實訓中,框架結構以施工項目中常見構件為主要實習訓練對象,與實際施工構件相近,結構施工圖與現行施工規范相同,訓練場景與施工現場相似,學生在操作訓練中由簡到繁,由單一構件到多種構件組織施工。
訓練學生先學會識讀結構施工圖紙,學會查閱16G101圖集,學會查閱結構施工規范。讓學生在訓練操作理解理論知識,領悟識讀結構施工圖要領。做到眼中有圖,心中有本(規范),操作有序,驗收有法。
中職學生理論學習情緒不高,興趣不持續,純理論學習不定心,理解浮淺。在訓練中如果讓學生感覺困難重重,興趣點不高,訓練會進入困境。
首先訓練學生從簡易、單一構件的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入手。讓學生感覺其施工圖容易入手,怎樣查閱圖集,對應圖集以施工圖與實物相互對照識讀鋼筋排放圖,理解柱(墻)、梁、板施工圖紙的識讀順序,識讀要領,識讀注意事項。點燃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感覺能進一步學習,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
如何做到心中有本(規范),操作有序。在訓練中,由簡到難,由初級到中級,分階段、分層次地遞進學習與訓練。先實物對照識讀施工圖,查閱標準圖集;拆解實物鋼筋、模板、支撐系統及圍護腳手架;按結構施工圖,識讀各構件的鋼筋圖、模板配板圖、腳手架安裝圖、支撐系統圖紙;根據施工圖紙與技術交底,依據現行規范進行鋼筋翻樣(紙質)、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支撐系統、搭設圍護腳手架;規范操作工種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強調施工的規范性與操作正確性。讓學生在實操中進行施工技術措施的落實、安全措施的控制。
(2)在實戰中增長技能。工種實習中,傳統方案只注重操作,不注重為什么。知識的理解過程,不注重為什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不是理解知識,更不能在實戰中運用。在本方案實訓中,應用理論知識去認識構件的組成及構件間的相互關系;在訓練中利用實物與建筑結構施工圖的對照去理解施工圖的識讀,對實物構件的拆解,去識讀鋼筋的排位、模板的配置、腳手架與模板支撐系統;在實操中理解構配件之間的關系。
教材中的規范相對現行規范滯后,實習方案運用現行規范,讓學生理解規范,執行現行規范。學生在查閱圖集、閱讀規范后,結合建筑結構施工圖與圖集和規范進行鋼筋翻樣,對照鋼筋類型、外形、長度,檢查與驗收鋼筋翻樣的正確性;在鋼筋綁扎中,依據施工圖紙與規范選擇鋼筋,排放鋼筋,檢查鋼筋施工的規范性;學會看懂模板配板圖,實施模板的鋪設、安裝、驗收;腳手架與支撐系統的搭設與檢查,在實戰中增長技能。
(3)在操作中學會管理。本方案主要構件由柱、梁、板組成,實體施工中的工種工程為測量放線工、鋼筋工、模板工、腳手架工。在組織實體施工中,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工序的銜接,工種工程施工間的相互配合、相互牽制、相互依賴等各種關系,體現施工過程中的組織管理。實習中,模擬施工現場項目部技術部或施工質檢員等,以小組為單位,組長是工長,施工員、質量檢測員為組員。在實習過程,學生學會分析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工種、主要工作內容、主要檢測內容,理解規范,熟悉主控項目與一般項目的檢測內容;學會如何協調各工種工程施工,如何控制工序質量,如何組織質量驗收,在組織施工中如何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五、總結與反思
學生通過本方案訓練,在工種實訓工能掌握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工序質量控制、關鍵工作或施工節點的技術要領;可以學會單個構件的鋼筋下料長的計算,鋼筋工程量的統計、分析,鋼筋計算的方法與計算步驟;掌握模板系統的排放、鋪設,平整度與垂直度的檢驗與校核,支撐系統的安裝方法與安全技術措施的控制;掌握圍護腳手架的安裝步驟、連接件的布置與要求、安全防護要求;在測量放線中,學會了主體結構的標高的引測、軸線的定位、安裝控制線的標注、模板平整度與垂直度的控制與校核。
在最后綜合實訓中,懂得分析各工種施工間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等組織關系,學會統籌安排各班組施工中的配合,生產進度計劃的安排、工序中關鍵工作的控制;在質量控制、技術與安全措施的落實中,學會了如何控制布置實訓步驟、分解工作重難點;學會了每個工種工程施工與安全技術交底的方法與過程;學生在訓練中學會查閱規范、收集資料;絕大部分學生能先收集專業訓練理論知識,在實訓過程中驗證理論,能埋頭靜心聆聽指導老師的指導,生產與實訓中不怕苦、不怕累、態度端正、認真、耐心、細心,懂得了團隊的力量的重要性,學會了相互配合、討論、團結協作。突破傳統的以職業技能證書的取得為工種實訓效果評價的唯一途徑,將職業資格證書與企業評價相融合;將吃苦耐勞精神、工匠精神的傳承等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行為融入考核評價指標中。
在實訓的實施過程中,實訓授課由專業課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實施,這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理論和實踐授課不再分開,專業課教師不僅僅只是擔任理論部分的授課,也要參與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師傅也不僅限于操作部分的授課,也要與專業課教師一起進行理論研究,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方案實施后,絕大部分組間,實訓開始興趣濃,在編寫施工步驟、工種訓練計劃、材料會出現急躁、沒有耐心、手忙腳亂、頹廢的情緒。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聽指導老師的安排與指導,出現費工費時,學生原高漲的情緒一下落入低谷;訓練中有時小組突然進度停滯不前,組間成員矛盾突出,訓練一時無法繼續進行。以上訓練過程出現的情景在實訓預案中未能充分考慮,在今后的實訓中,編寫預案,讓實訓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
參考文獻:
[1]張家祥,錢景舫.職業技術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忠華.淺析“三教”改革的三個核心問題.中國建設報,2020.
[3]管丹.“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概念辨析[J].職教通訊,2016.
[4]汪一鳴,王嗣雄,潘宜峰.建筑施工工種實訓沙盤的開發與應用研究[J].居舍,2017.
[5]邵紅才,夏曉青,王兵.緊密型校企合作下“土建工種操作實訓”的研究與實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
[6]李光輝.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種實訓教學設計[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5.
作者簡介:劉猛(1981—?),男,江蘇泰興人,本科,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講師;尹晨(1970—?),男,江蘇泰興人,本科,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