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暉 沈超然 李云飛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和增值賦能的重要發展期,面臨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借鑒國內優秀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經驗,分析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在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創業+實訓”基地協同建設路徑,為高職院校教育者教學實踐和基地建設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實訓”基地;管理問題;建設路徑
在高職教育“提質培優”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實訓基地是在校學生通過工學結合學習實踐技能的場所,而創業孵化基地能夠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平臺,為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必要的場地、咨詢服務、資源及政策信息支持。但在此過程中,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在單獨建設與管理時效果不佳,學生進步不明顯。因此,建立能夠協同管理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勢在必行。將創業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協同建設與管理,不僅可以模擬企業使學生提前感受到崗位的性質和內容,還可以形成一套系統的培養體系、基地管理體系,實現學習-實踐-創業“三維教學”。
一、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管理現狀
創業孵化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創業團隊的工作能力方面。首先,創業團隊核心力量還是高職院校在讀的大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和經驗不足,還沒有真正地步入社會,他們對市場的經營理念還不夠成熟,對市場形勢的分析還不夠透徹;其次,創業團隊工作人員也是在讀的大學生,業務能力還不夠熟練,缺少有計劃、有規律的訓練和實操,團隊還不能夠完全支撐創業項目的技術平臺;最后,創業團隊缺少真實的鍛煉,靠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懷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僥幸心理去工作,無法科學、有效地將孵化項目運轉起來。
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校對學生們的投入遠大于產出。一方面,實訓基地建立在學校內,無法與外界取得及時有效的聯系,學生們對市場和社會的認知度偏低,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技能目標、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實操技能與真正的市場接軌。另一方面,由于實訓基地活動過少,學生們只能日復一日、從早到晚不斷地練習實操技能,沒有任何的調味劑,“三分熱血”會逐漸變涼,學習勁頭也會日漸低落,無法將自己的才華展示于眾。創業基地和實訓基地各自為戰,缺少必要的聯系和溝通,不能有效發揮二者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創業+實訓”基地管理及建設路徑
(一)以“理實一體、雙元融合”為構建理念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通過校企雙元合作,實現基地融合發展,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與創業孵化項目建設,也建立了實訓基地來幫助提高學生的創業與實踐能力。在創業孵化項目中,學生可以親自體驗創業的過程與艱辛,進一步開發自身潛力并積累經驗;在實訓基地,學生通過完善的培訓體系,在真實的環境中學到專業技術,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通過這種發展模式,學生可以邊學習變實踐,用專業知識為創業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相互促進,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以著重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為核心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還沒有引起廣大師生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師生的眼光還僅限于專業技術上。雖然偶有創業項目,但學生的創業意識依然薄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創業孵化基地與實訓基地協同建設與管理不僅通過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促進學生有想法、下意識地將專業技能融入到創新創業體系中,從而打造更好的創業平臺,既豐富了學生的創業知識,培養了創業能力,形成了創業思維,同時也通過在各種創業項目的實踐中學會堅韌的精神、為人處世的道理,進而提高自己的創業意識與能力。
(三)以優化基地資源利用率和貢獻率為目標
創業孵化基地與實訓基地協同建設與管理,可以形成一種創業基地與實訓基地雙向選擇的新型教育體系,兩類基地相輔相成,相互依托。以往學生們只能在學校中學習理論知識,在社會企業中才能得到實踐機會,而現在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進行理實一體化學習。在這種新型的發展與培養體系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能力,在不同基地中反復地雙向選擇,鍛煉自己,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回爐重造”,最后將自己打造成完美的“產品”,符合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理念,最大化地發揮了基地的載體優勢,優化了基地的資源利用率。
(四)以多層次的“專業+創業”課程體系為手段
創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緊密結合起來,考慮課程內容的前后銜接、連貫及過渡關系。將專業性強的創業項目引入創業基地,通過這些創業項目的運作真正實現讓學生在“學中做”與“做中學”。其中理論課模塊課程主要講授創業啟動、創業營銷、創業項目運營等基本知識,與專業基礎課同時開設,具體可以采取課內講授與課外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形式,達到開啟、培養學生創業思維意識、了解創業基本常識的目的。實踐課模塊主要是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包括模擬創業活動、各級的“挑戰杯”創業活動競賽、真實創業項目孵化等等。
(五)以建立“實訓+創業”基地的管理機制為保障
一是學生管理,采取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主、教師管理為輔的模式。各年級學生自愿報名,擇優錄用;學生完成相應階段的訓練后可以選擇繼續下一級或者退出;學生參與活動和接受考核后,由學院頒發參加活動證明或證書,完成較好的項目可以給予相應的實踐創新學分。二是教師管理,創業基地的教師主要包括指導學生開展創業項目的教師、企業指導老師和實驗室人員。創業基地通過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按照自身特點,設置創新項目,并按照教師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考核。三是課程與項目管理,設立統一的創業項目基金支持創業項目孵化;制定創業項目標準運營手冊,使之成為項目運營的指導性、標準型文件。
參考文獻:
[1]王建仙,孫愛軍.創新創業視角下高職院校金融管理專業實訓體系構建[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43-46.
[2]楊會.互嵌共生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內涵、要素與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1(23):20-26.
作者簡介:郝春暉(1993-),男,遼寧遼陽人,助教,碩士,從事寵物醫學教育教學及創新創業研究。
通訊作者簡介:李云飛(1987-),男,遼寧遼陽人,講師,碩士,從事高職教育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JG20EB146);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0-2021年度科研規劃立項課題(LZY20240);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就業創業”專項課題(LNNZYJC202017B)。938D37B0-0BF6-4583-A58F-FB85E89CBA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