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從教育方面倡導高校展開專業升級,支持高校設置一流專業,進一步改革專業課程思政。對于市場營銷課程,教師為學生講解知識時可以分析相應的案例。將思政元素融入市場營銷課程中,開展思政教學,優化教育模式,推動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的綜合發展,最終激勵高校創建一流專業。
關鍵詞:市場營銷專業;“一流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1-0138-04
“一流專業”建設是教育部門為了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基于一流本科教育建設開展“雙萬計劃”建設的本科專業。為了培育與增強高校人才培養技能,“一流專業”建設將“面向未來、引領發展、適應需求、保障有力、理念先進”作為核心目標。
“課程思政”是指逐步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各種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從而讓專業課程教育教學更好地融合以往思政課程提倡的觀念和思想。借助專業課的優勢,打破以往思政課程的約束,全面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
根據課程思政具有的常態化、時代性特點,本文重點研究了“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策略,以推動我國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發展,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內生動力。
一、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與變革,有利于加快市場營銷“一流專業”的建設,快速實現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在我國經濟轉型與市場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市場結構已經從原來的賣方市場逐步向買方市場轉變。在現代市場背景下,市場營銷決定著現代企業是否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營銷專業具有多樣化特點,如批判性強、覆蓋范圍廣等,培育高素質、全能型的現代營銷人才尤為重要。以下是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
其一,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的轉型與變革有利于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快速實現。思政課程中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基本理論,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需全面發掘潛在的思政教育資源,教學內容和教育觀念需符合思政教育理論,有機整合二者,能夠促使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其二,有利于增強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市場內外部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市場營銷環境也千變萬化。為了增強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需要將思政教學滲透到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完善的營銷理念,明確社會責任,從而可以快速適應經濟與政治環境帶來的改變[2]。
其三,監督工作人員遵守營銷道德,達到誠信營銷的目的。教師開展市場營銷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合思政課程,能夠讓學生形成兢兢業業、誠信、遵守公平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有效開展營銷,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課程教學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主要是讓學生充分了解市場營銷理論與基本知識,靈活應用市場營銷的基本措施,熟練掌握策略組合方式、營銷分析方法及技巧,構建完善的市場營銷學知識機制,強化學生的管理技能與實操能力。
(二)思想政治育人目標
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學生逐步樹立健全的營銷管理道德,形成正確的營銷管理觀念,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透徹理解市場營銷學基本理論知識,增強自身對營銷問題的鑒別力與敏銳性,同時靈活使用市場營銷學的方法與理論,從而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處理營銷具體管理問題。
三、“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改革現狀
(一)教師思政素養有待提高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思政教學轉型與創新是他們面臨的嚴峻考驗,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非常高的思政素養,如此才能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實現教學目標。在以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只注重講授專業知識,忽略了思政素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營銷專業思政課程改革造成了較大困難。
(二)思政內容選擇不合理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滲透的思政元素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思政元素具有較強的復雜性,許多學生不能徹底了解思政課程的內容,造成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不能科學合理地選擇恰當的思政內容。一些市場營銷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政教學時不能給學生深入講解思政內容的真正含義,導致學生不能完全了解思政課程。再加上思政內容的連貫性較強,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層層遞進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忽略了該環節的教學,造成思政課程缺少連貫性,影響學生學習的全面性,從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思政素養的造成不利影響,不能實現理想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嚴重影響了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程。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還未全面融入思政教學,未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會使學生對該課程產生反感心理,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專業內容和思政內容不均衡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相比較,二者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機整合專業理論知識與思政內容非常困難。盡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思政元素滲透到許多個環節,但要不影響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體系,確保思政與理論知識的均衡非常困難。這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豐富自身的市場營銷學課程內容,為學生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思政素養提升,最終逐步發展為高素質人才。
四、“一流專業” 建設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一)優化課程教材
“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課程教材,以加快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其一,編制市場營銷理論教材內容過程中需要全面發掘思政教育元素,將市場營銷學課程作為介質,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讓學校現有教師團隊根據思政教學培育目標,全面深挖市場營銷理論知識中潛藏的思政元素,編制與社會主義要求相符的市場營銷教材,為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二,編制包括思政教育內容的案例,市場營銷專業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便是案例教學。因此,教師編制市場營銷案例過程中需要融入民族企業、國有特色企業案例,滲透誠信、愛國主義、職業道德等內容,為學生講解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習思政內容[3]。
其三,豐富考核內容。為了快速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需要充分認識思政教育的作用,同時合理優化思政考核內容,在期末考核與過程考核中滲透思政考核。在過程考核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作業內容,例如讓學生對國家戰略在企業發展中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充分了解時政新聞。在期末考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增添思政內容,例如從專業和思政兩個角度分析案例,并優化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市場營銷中潛在的思政元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考核結果動態了解學生思想方面出現的改變,根據問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二)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思政素質和意識
通常情況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將講授專業知識與技能作為核心,忽略了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將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交由專門的思政課程教師,但是這些與“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相去甚遠。因此,高校需要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政素養,強化教師思政意識。
首先,學校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優化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作為核心展開基層教學組織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業務水平;其次,教師需要增強自我認知,善于自我反思,發現自身問題,使用知識武裝自己,從而促進自身成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是兼具理論和實踐的課程,教師既要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營銷理念,這就需要教師強化自身的思政教學意識,這樣才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加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力度。另外,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展開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同時,充分了解政治文件,領悟文件中的政治內涵,透徹了解立德樹人的真正含義,進而準確認識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改革,設計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改革計劃。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還需要關心國家大事,熟知國家與教育事業的發展,主動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政修養。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其一,視頻案例教學法。教師為學生講解專業課期間,可以在恰當環節讓學生觀看經典影視片段的案例,這樣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使學生產生共鳴。比如,為學生講解“個性化服務”內容過程中,為學生播放《獵場》這部電視劇中的片段,讓學生了解獵頭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怎樣為他人提供服務。在授課過程中,滲透開拓創新、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政元素。影視資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充分了解課上講解的知識。在這個前提下滲透思政元素,能夠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逐步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其二,情景模擬法。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關于服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在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如此一來,學生在情境中可以直觀感受專業知識的含義。例如,教師為學生講解“服務補救”知識時,通過情景模擬這種教學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創設詳細的服務失敗場景。例如,讓某航空公司地面客服人員解決因為航班延誤導致的客戶不滿問題。一些學生扮演對問題處理不滿意的客戶,一些學生扮演航空公司客服人員。在該情景模擬期間,學生經過表演與觀察,能夠徹底了解“矛盾分析法”的重要指導思想,把客戶的不滿意改變為優化服務的機會,意識到為客戶提供服務過程中應觀察不同的細節與環節[4]。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專業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可以發現自己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模擬教學完成后,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和優點,從而讓學生徹底領會有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思政素養。
其三,討論教學法。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根據某個知識點(如遠瞻性較強的知識點)設計專題探討課。在課堂上根據確定的議題和班級規模大小,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小組,任其自由發表見解。經過專題探討,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某個知識點。學生通過聆聽他人發表的意見,可以拓展思維。教師應指導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相同問題,比如,探討“海底撈”火鍋服務體系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海底撈的服務好到哪種程度?海底撈通過哪些手段成功的?”一系列問題。從消費者的角度討論我們對哪些服務存在的不同感知。從服務提供者方面,討論應該具有的職業能力。經過探討,使學生明確定自己專業能力、知識方面的局限性。在探討互動期間,教師可適時滲透愛崗敬業、愛國主義等思政元素。專題探討活動完成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進行總結與指導。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知識,并且在總結過程中改正學生的錯誤想法,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
(四)選擇合適的教材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教材建設過程中應加大政治把關力度。如果教材政治方面有問題,堅決不能使用;另外,不考慮教材體系完整性,簡單融入政治標簽,斷章取義的政治內容,同樣不能使用。教材是傳授知識的主要介質,既對學生三觀的形成產生直接影響,還關系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體系,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經常使用的載體。“市場營銷”概念來自美國,所以選擇教材過程中,教師可參考英文原版著作,這有助于學生借鑒和參考國外新型的管理經驗,熟練掌握經濟理論動態,防止因翻譯人員的水平較低造成誤解;還可以讓學生透徹了解跨文化的管理理念,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但是,從社會背景、國家政治及經濟方面來看,原作者所在國家和我國存在非常大的差異,一些教材內容可能與我國政治立場不相符,傳播不正確的價值觀,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而大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三觀,極易受到錯誤觀念的影響,構成影響國家政治安全的因素,因此教師選擇教材內容過程中,應全面了解教材,嚴格把控教材,挑選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的教材內容,在平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與精準判斷原教材中包含的觀點,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明確政治立場。
(五)課程教學滲透思政內容
思政課程的系統性較強,所以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開展思政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在每節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元素,按照教學要求創新與優化教學設計。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可以創建表格,一一羅列專業課程的章節、價值引領目標及思政元素,為后期教學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提高專業課程、思政課程的完整性。例如,市場營銷專業教師為學生講解市場營銷概念、范圍和實踐內容時,需要把中國特色思政元素滲透其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中國特色”觀念,經過仔細羅列,教師能夠快速發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修改這些問題,協助教師有效整理理論知識與思政元素[5]。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與升級,思政觀念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綜合發展。市場營銷專業可以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學生質量決定著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培育高質量人才是市場營銷專業教師背負的重大使命。“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加快市場營銷專業思政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又可以為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增磚添瓦,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詳細總結教學情況,發現理想的改革策略,從而更好地引導市場營銷專業思政課程的創新與變革。
參考文獻:
[1] 高培培.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51-52.
[2] 田莉,孫龍. 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 對外經貿,2021(10):116-118.
[3] 盧迪穎. “課程思政”視域下《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與創新[J].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02):81-84.
[4] 徐源,查孝柱,孫加燕. “課程思政”理念下藥品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4):53-54.
[5] 李峰,馬靖忠,張嘉威,等. 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 中國市場,2019(33):78-79.
(薦稿人:劉興,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作者簡介:張逸文(1986—),女,碩士,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