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虎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體現在數學課程理念和教學等方面。其中小學數學探索式教與學成為重中之重,而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與學是指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使用觀察、研究、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總結等方法獲取新的知識,進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更高,從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思索;啟發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134-03
Thinking and Inspir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WANG Runhu? (Baijia Primary School, Fuhan Town, Linxia City, Linxia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 and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mong them,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and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eans that teachers serve as guides to guide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by themselves, so as to use observation, research,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judgment with problems. , reasoning, summariz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obtain new knowledge, and then solve the problem. In such a learning atmosphere, students' diverg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will be well developed, and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will also be higher,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quiry-based teaching; Thinking; Inspiration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更需要具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的高素質人才,而傳統式教學模式正在逐步被淘汰。在傳統式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他們解答的問題往往是教師提前設計好的,學生并不能感受到這個問題的意義,對這種教學模式也是索然無味,長期這樣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探索性得不到發展。所以本文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與學的思維模式進行探索,提出了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發展水平、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分組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精心設置情景,培養問題意識等建議,希望可以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1.探究式教學內涵及其理論基礎
探究式教學即通過探究、反思和討論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所學的知識內容展開求證和驗證的過程。為了適應對知識的高度需求和接受程度,對所學的數學問題進行一定的探究,有助于提高對知識的深度獲取。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較為系統的教育學習過程,通過教學的準備和過程實施,制訂一系列教學計劃,借助教學輔助手段,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根據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的推敲。探究式教與學遵從認知發展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我認知結構的構建,教師需要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形成特定學習領域的知識建模,培養學生自我發現數學問題的學習行為上。培養學生在教材和日?;顒又姓归_獨立思考,發現數學的規律和特征。發現和認知是學生內在理解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探究式教與學的理論下,需要學生自我消化,從自我學習探究中探析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在對比分析中增長智慧。探究式教與學是“做中學”理論的又一次改革。常常讀到教學合一的理論,教與學是從生活體驗中學習,從自我認知經驗中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教學活動實踐,通過提出數學問題,判斷結果,培養學生的知識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另外,“生本主義”理論也為探究式教與學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生本主義理論主張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對學生興趣、情感、學習行為等一系列因素的挖掘,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皩嵗浇虒W”是一種以學習情境和問題展開的教學,這種學習方式注重在學習活動中的互動性,通過自我學習探究引發問題的探究,從而實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拋錨式的教學以問題為導向,給探究式教與學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一般而言,通過搭建教學氛圍,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等活動,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巨大挑戰。教師從知識講解的過程轉變為學習伙伴,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充當組織者的角色,從發現問題的本質出發,切實從學生的角度體驗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
2.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與學模式的探索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與學模式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什么都依靠教師,而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不斷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教育家認為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課本為基礎,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主動進行探索、研究,這樣將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新問題聯系在一起更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1)探究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被動地接受與主動探索絕對是不同的兩個結果。首先,探究式教與學模式下教師要盡量減少自己在臺上講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其次,教師可以嘗試通過改變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數學課上通過自己的摸索、推理、總結出教學理論,這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力會更深刻。最后,教師多鼓勵學生探索,成為創新型人才,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所以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做到學習思路,探究方法由學生自己探索,這樣全班的學習氛圍也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
(2)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突破教師的自我中心,從而促進其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因為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有很多數學教師在臺上講得洋洋灑灑,學生在下邊各種小動作,不認真聽講,甚至對一些常用的公式只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根本不了解這個公式的意義。整個教學過程不僅無趣也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究其原因是教師太過“自我中心”,還處在以前那種傳統教學模式中沒有走出來,長期下去不僅學生沒有得到任何發展,就連教師也會陷入不斷循環中。所以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不斷學習掌握探究式教學的方法,逐漸把課堂交給學生,這樣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會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
(3)探究式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小學數學探究模式的教與學主要是教學和學習。傳統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就是“灌輸式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并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也能記下來,學習成績也會有所提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遺忘曲線開始發揮,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會不斷遺忘,所以教師教的東西并沒有真正進入學生的腦子里,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常說“學的知識都還給教師了”的原因。相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學,學生可以深刻感受自己在數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地探索問題,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從而到最后解決問題,獲得相關的教學理論。
3.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與學模式的實踐
(1)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發展水平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該深入了解教材的內容以及班里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明白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而學生之間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快,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慢。教師要研究觀察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因材施教,設置不同的學習探究方式。都知道數學探究并不是說讓學生隨意地探究,必須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范圍內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鉆研教材,對一些合理的問題進行探究式教學。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和數學能力得到發展。
(2)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為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他們無法長時間專注于同一件事,時間長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如在“認識圖形”這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折一折、摸一摸、看一看的方式,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制作不一樣的圖形,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樣學生對圖形的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不知不覺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3)分組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探究式教學中,如果讓學生獨自思考,每個學生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如果讓他們獨立探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得出一些錯誤的教學結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意義就不大了。讓學生分組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需要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時可以進行合理的分組,當然教師在組織分組時要注意照顧一下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找好的同學帶一下,這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某一數學問題的認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團隊意識,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精心設置情景,培養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就沒有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能力。而學生發現問題往往產生于平時的觀察和思考。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一些趣味性、有挑戰性的問題。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多樣性,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多媒體課件和現場表演的方式。往往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而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意識也比較強。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小競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這樣在無意間學生對小學數學的探索興趣會特別高。當然這對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師也要在教學活動之前多教研、討論。
(5)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小學數學的解題技能
探究式教學重在培養學生一題多解和發散性思維,通過多項探究,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經歷了探究的學習過程會將探究獲得的技能運用到今后的學習領域,從而拓寬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學生對出現的諸如 100÷(4+6)或者(500+50)÷25這樣的除法算式,也會嘗試用乘法分配率進行計算,結果發現后面的一道算式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解答,而前者不可以,這時候會展開探究。學生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疑問,每一次反饋,不管嘗試的過程是否正確,重要的是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和探究的學習意識,正是探究式教與學所提倡的。
(6)注重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機會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特點的影響,在此階段的學生較為缺乏學習主動性。尤其是這一階段的男生較為貪玩,不愿意自主學習。那么在這一過程中也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為日后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啟發學生的課程參與意識,一旦學生有了參與意識之后,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使其主動地參與到后期的教學活動中。其中特別強調的是,教師要為學生充分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教學中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對小學數學教材中關于“四則運算”的這一知識點進行講授時,教師可以添加生活化的教學題材進行設計,如學校要開展運動會,為了滿足運動會的需求,本班學生需要集體購買一些相關的運動器械。其中籃球25元,羽毛球11元,足球20元,跳繩2元,乒乓球3元,象棋4元。要求學生幫忙計算購買這些運動器材一共需要花多少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以多元化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在未來的數學學科道路上打下結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探究式教與學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不僅改變了以前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還給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作為課堂的主體自主探究,通過推理、分析等一系列方式尋求數學結論,這對學生的終生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教師作為教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也應該與時俱進,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深度鉆研了解教材,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