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以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知識,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鍛煉學習能力的同時,積累生活經驗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小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教學應當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確保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后能夠有效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受此教學要求影響,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教師開始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力求通過課程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一、在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游戲,調動學生的參與欲望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的欲望是建設高效課堂的前提,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游戲更符合其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有利教學方式。基于此,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生活化的游戲,? 將數學知識與游戲形式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游戲中感悟知識、理解知識,并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在數學課堂中保持較強的積極性,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有效性。而在大多數的小學課堂中,出于維持課堂秩序和完成教學計劃的目的,教師不會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游戲,也很少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時刻把握著課堂的教學節奏,不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在教師干預性過強的數學課堂中,? 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欲望都會被削弱,他們只會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再樂于主動去獲取知識,嚴重的甚至已經失去了主動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因此,為了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問題,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實際需? 求和數學教學的內容展開生活化游戲,為學生創造開放式的? 教學環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真正落實“玩中樂”“樂中學”的教育理念,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進而在“玩”的過程中找尋到最佳的學? 習方法。由此,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更? 加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會得到大? 幅提升。當學生具備了學習主動性之后,課堂教學效率就會? 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構建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生活化數學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效聯系起來。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學習,其數學能力不僅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其生活能力、基礎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培養。為了讓生活化數學教學情境更貼合學生需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如在教學“乘加和乘減”時,教師可以創設以下生活化情境:3盤蘋果都是4個,最后一盤蘋果是2個。這樣,學生對于3×4+2=14就能根據圖示明確其含義。假設教師又買了2個蘋果放到盤子里,詢問學生“現在有多少個”,學生能很快回答是4×4=16。教師又問:“之前我也有那么多蘋果嗎?”學生回答:“老師后來放進去的2個蘋果不是原來的,因此原來的蘋果數量得去掉這2個。” 這樣,學生就有了答案:4×4-2=14。
三、布置操作任務,動手探究
“做中學”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方法論,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生活教育理念的方式之一。新課標闡明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肯定了動手操作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與生活事物進行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解數學現象,進而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透過現象發現數學結論,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果,同時鍛煉數學操作能力。對此,教師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布置操作任務,引導學生動手探究。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數格子、轉化法等是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主要方法。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總結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方法。在溫故知新的過程中, 大部分學生提到了數格子。基于此,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帶有格子的紙張,紙張上有三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用數格子的方法確定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完格子后,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平行四邊形是否可以轉化為長方形呢?”此時,部分學生發散思維,觀察平行四邊形,并沿著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剪切,如作出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沿著高進行剪切,將剪下來的部分拼到另外的一個斜邊上,獲得一個長方形;在平行四邊形上作出對角線,沿著對角線剪切,將兩部分沿著斜邊拼湊,獲得一個長方形。對此,學生很容易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和拼出的長方形面積一樣。教師提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長× 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不是‘底×斜邊’?”部分學生不加思考地給出肯定的回答,但也有少部分學生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不同的回答使學生產生困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愈加感興趣。于是,教師鼓勵學生再次對比剪切前的圖形和剪切后的圖形,發現二者的關系。通過此次觀察、對比,大部分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一樣,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樣,由此遷移數學知識儲備,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來,教師不僅使學生在學有所得的情況下增強了數學學習興趣,還使學生掌握了數學學習方法,積累了數學學習經驗,為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總結
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具備生活化教學意識,學會利用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設計生活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激發學生課程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問題的同時有效吸收、內化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1]張文莉. 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C]//.全國科研理論學術研究成果匯編.[出版者不詳],2020:339-340.DOI:10.26914/c.cnkihy.2020.003321.
[2]彭鵬.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C]//.2020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0:83-84.DOI:10.26914/c.cnkihy.2020.008801.
[3]張巧玲. 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長沙會場)論文集(二).[出版者不詳],2020:185-189.DOI:10.26914/c.cnkihy.2020.00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