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偉



內容提要:作為“新安畫派”中一位主要代表,查士標在繪畫和書法兩方面均取得極高的成就。在繪畫方面,他在畫中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筆意,以惜墨如金的簡略筆法,形成了時而荒寒簡淡、時而蕭疏靜幽、時而曠達明快的查士標風格。在書法方面,其功力極其深厚。他從董其昌入手,上習米芾,并融入歐柳之意,以行草見長。其前期書法,有董書特征。其中年后書法,特別是《行書白居易〈草堂記〉》,全篇連貫一氣,以疏朗為主,行筆自然,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字字珠璣,功力深厚,美不勝收。其不愧為清早期影響深遠的書畫名家。本文從審美的角度,將查士標繪畫的審美特征總結為“荒寒簡淡、蕭疏靜幽”,并將其書法的審美特征總結為“俊逸流暢、神韻深邃”。
關鍵詞:查士標;新安畫派;書畫;審美特征
引言
17世紀40年代,中華民族經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甲申年(1644),李自成占領了大明首都。吳三桂迎清兵入關后,明清易祚。在兩千年儒家學說浸淫下,史可法、夏完淳、李待問等一批民族志士開展了不屈的抵抗運動。福建、廣東一帶,黃道周、曹學佺、陸秀夫支持明朝藩王稱帝,抗清斗爭延續了多年。除了在斗爭中獻出生命的史可法、夏完淳、李待問、黃道周、曹學佺等人,更多的知識分子成為大明遺民。他們以無聲的方式哀悼大明的覆亡,抗議清朝統治的殘酷。他們拒絕應試清朝的科舉,不求高官厚祿,寧可寄情山水,隱逸世外,布衣終身。
江南省的徽州地區產生了大批大明遺民。明末清初,徽州一府六縣,黃山白岳,山水奇絕;鐘鳴鼎食之家,隔山可見;粉墻黛瓦之屋,比比皆是。資產豐厚加讀書傳統,形成了徽州濃厚的文化傳統,包括書畫傳統。明末清初,徽州地區產生“新安畫派”,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一、查士標生平簡介及其書畫源流
查士標(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懶老,安徽休寧人,明末秀才。入清不應科舉,擅畫山水,工詩文。精鑒賞,家富收藏,鼎彝及宋、元真跡皆有。
查士標幼承家學,20歲便中秀才,因其文筆學養俱佳,名重一時,故人稱“查文學”。30歲的查士標挈婦將雛,逃離故鄉。查士標先后居于蕪湖、南京[1],后流寓于當時的書畫中心揚州、鎮江一帶。《廣陵詩事》記載,查士標“嘗居北鄉呂祖壇,壇去城三十余里,有老柏修篁,清溪繞之。二瞻書‘偶落人間四字額”[2]。
查士標為“新安畫派”中“海陽四家”(漸江、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之一。其山水畫師法黃公望、吳鎮、倪瓚、董其昌,筆墨疏簡,風神散逸,氣韻荒寒;書法受董其昌影響較大,但同時學米芾,上追歐柳以至顏真卿。時人稱其米、董再生,名重天下。
二、“新安畫派”繪畫風格的普遍特征
徽州別稱“新安”,“新安畫派”又稱“黃山畫派”。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新安畫派”畫家在風景奇秀的中國東南一隅寄情山水,切磋畫藝。“新安畫派”畫家直接師造化,觀山水,在黃山白岳的奇峰怪石、蒼松云海中觀景、寫生、運筆,與當時以“四王”為代表的“步履古人,摹仿逼肖”的正統山水畫派不同,在山水畫中獨創簡淡高古、秀逸清雅一格,為中國畫史增添了清新自然的篇章。“新安畫派”畫家的筆法共性是繼承“元四家”,特別是倪瓚的繪畫技法。其特征為師法自然,畫面意境荒寒,超塵拔俗,冷峻凜然。畫家既畫出了黃山白岳的風貌,又表達了明代遺民內心的蒼涼和孤傲。
三、查士標與揚州、京江畫派的關系及其相互影響
查士標在入清后避居新安山中,“不求聞達,一室之外,山水而已”(查士標《種書堂遺稿》曾燦序)。查士標中年后流寓揚州,成為揚州的著名書畫家。《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記載:“杯盤戶戶江千里,卷軸家家查二瞻。”
查士標與鎮江著名書畫家笪重光(1623—1692)有深厚友誼與交往,同時交往的還有后輩王翚(1632—1717)、惲壽平(1633—1690)。王、惲后來成為有清一代大畫家,名列清初六家。除此之外,查士標與比他小20多歲的后輩石濤等當時畫壇和文壇名流結交,相互切磋。當然,在查士標交往的書畫家中,也有徽州畫家、同為“新安畫派”的弘仁、汪之瑞、程邃。查士標與這些名滿天下的大畫家長期交往,使得他的繪畫風格多樣化而不拘于某一家。
查士標73歲還在揚州與孔尚任、龔賢、石濤等參加春江詩社。晚年畫境超邁,直窺元人之奧。當時,書畫家、詩人、鑒賞家、收藏家、吏部尚書宋犖對查士標的評價最高。“宋漫堂(犖)不輕許人,獨以得其獅子林畫冊為快。”宋犖路過揚州時拜訪查士標,對其畫作極為推崇,稱其為“董其昌后一人而已”,并云“山人查二瞻,畫第一,字次之,詩又次之”。
查士標與漸江(弘仁)相交極深,漸江的畫作很少讓友朋作題,查士標則是一個例外。查士標常在漸江的畫幅上題字,而且兩人合作過不少畫作。今藏于天津博物館的《弘仁、梅壑書畫合冊》共16幀,8幀為漸江繪畫,8幀為查士標對題。
四、查士標繪畫審美特征
由于家境殷實、家藏豐富,查士標自幼即接觸大量書畫名跡,眼界開闊。其畫初學倪高士,后宗梅花道人、董文敏筆法;山水由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漸江等師友的影響。評論家常說他的繪畫、書法與董其昌神似,其實是偏激之言。書畫家的高明之處并非似某人,而是有自己的風格。董其昌的書畫風格在明末確實風靡一時,幾欲一統畫壇。查士標的書畫也確實有董其昌的影子。這與他自幼習董書、摹董畫有關。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幾十年的書畫創作過程中,查士標廣開眼界,博取眾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就繪畫來說,查士標早年即服膺同屬“新安畫派”、比自己大5歲的的漸江。二人均對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情有獨鐘。論者說查士標山水初學倪瓚,后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畫境荒寒。確實,查士標常常在畫上自題“擬云林筆意”“仿倪云林法”等跋語,并且自起“懶標”之號,這顯然是受倪瓚“懶瓚”之號的啟發。這一“懶”字反映在他“風神懶散、氣韻高逸”的繪畫作品中。中年后,查士標移居揚州,在與揚州、鎮江一帶的笪重光、王翚、惲壽平、石濤、孔尚任等當時畫壇和文壇名流交往、切磋的過程中,豐富了自己繪畫的面貌。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
筆者多年欣賞查士標的畫作,認為“荒寒簡淡、蕭疏靜幽”是查士標繪畫的審美特征。
查士標是多產的書畫家。以下通過對查士標的幾幅著名繪畫作品進行賞析來說明查士標畫作的審美特征。
(一)《秋林遠岫圖》(圖1)
《秋林遠岫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繪于清康熙四年(1665)。
在《秋林遠岫圖》中,兩位高士盤膝而坐,遠山近水,秋樹成林,溪岸靜謐,水光林影,表現了超脫世外、隱逸林泉的意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畫的整體結構、遠山近水隱隱有倪云林的風格;但其山峰的繪制,一望而知,為弘仁的平削的山頂風格。這說明查士標在壯年就已經在兼收并蓄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二)《日長山靜圖》(圖2)
《日長山靜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
此圖擬倪云林構圖,以高遠法布局。遠山,中水,近岸,筆法疏朗。高士、童子皆以簡筆為之,近樹的描繪則較為著力。遠山的畫法為“新安畫派”常用的筆法,山勢險峻陡峭,顯然從黃山寫生素材中而來。此圖流露出日長山靜、自然天真的氣息,為查士標結合倪云林及“新安畫派”特色的佳作。
(三)《溪山放牧圖》(圖3)
《溪山放牧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繪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此圖明顯擬倪云林構圖,以平遠法布局。中水近岸,筆法疏放,墨色簡淡,惜墨如金。與倪云林不同的是,查士標以放牧入畫,在疏淡中增添了一種人間煙火氣。這大約也是老年查士標對生活的一種體悟吧。
(四)《晴巒暖翠圖》(圖4)
《晴巒暖翠圖》立軸(安徽博物院藏),作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
此畫在查士標作品中具有重要意義。從查士標在畫中的題跋可知,此幅作品是因董其昌“子久畫當以晴巒暖翠為第一”的評語而仿作,畫家同時回憶20年前曾見過黃公望此畫。有趣的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并未被董其昌評為第一,由此可見董對黃公望《晴巒暖翠圖》的推崇。查士標學畫從黃公望、倪云林入手,其畫多擬倪云林畫意,有黃公望畫意者較少見。查士標30歲前居于新安江邊,而黃公望的住處在富春江邊,正是新安江的下游。二者山水畫有一定共同性,本不為怪。然細觀此畫,除構圖與黃公望畫類似,未用查士標喜用的倪云林法(圖1—圖3)外,其筆意、筆法均為“新安畫派”的自家風貌。特別是整個畫面,仍然保持了查士標自己疏朗、簡單的筆法。其山峰的畫法,更多地吸收了弘仁的筆法。總之,查士標在此畫中吸收了一些黃公望筆意,但仍有新安畫人自己的風貌。此畫畫面生動,層次分明,是查士標繪畫中難得的精品。
(五)《攜琴幽居圖》(圖5)
《攜琴幽居圖》手卷(安徽博物院藏),繪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
此卷為查士標手卷中之精品,名聞遐邇。《藝苑掇英·第五十六期:安徽省博物館專輯》曾收錄此卷。此卷以平遠法構圖。畫中有一亭,士人端坐其中,凝望深山遠谷,靜聽林泉瀑聲。寥寥數筆,幽居之感躍然紙上。一客策杖,悠然來訪,童子攜琴,亦步亦趨。近處小橋流水,遠處一望無涯。草亭旁寥落無物,小徑邊數樹叢生。整個畫面,設色清而淡雅,意境寒而不荒。畫家表現的是主人幽居,客人攜琴來訪,知音共賞的山居之樂。從藝術角度看,在此卷中,查士標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筆意,形成了自己簡淡蕭疏、曠達明快的風格。與查士標的大幅卷軸畫相比,此卷相對少一些寒荒意境,多了一些文人交往生活中的人間氣息。其意境深遠,構圖巧妙,設色雅淡,筆觸優美。筆者以為,此卷乃查士標佳作中之佳作。
五、查士標書法的審美特征
查士標書法,一般認為是以行書、草書見長。其書出米、董,上追顏真卿,頗得精要。其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當時的大鑒賞家宋犖評查士標的成就,謂“山人查二瞻,畫第一,字次之,詩又次之”。對詩又次之的評論,無可爭議。然以筆者的觀點看來,“畫第一,字次之”的評論對查士標并不公允。多年來,筆者觀摩了查士標的多件書法作品,認為查士標的書法與他的繪畫一樣,都達到很高的水平,足以在書法史上留名。
查士標幼年時,董其昌曾訪查士標家,遺下書畫。查士標幼時學董其昌書法,這在董書風靡天下之明末清初,并不奇怪。查士標一生對董書評價甚高,受到董書的影響也很自然。說他的書法“酷似董其昌”,或許在他年輕時尚有一些道理;然縱觀查士標一生的書法,并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實際上,縱觀查士標書法,特別是他大篇幅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功力極其深厚,絕不亞于其畫。在《查士標草堂記墨跡》“出版說明”中,編者說他“習米芾和米友仁,又以行草見長,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是很公允的。
和繪畫一樣,查士標當時在揚州聲名顯赫,留下了大量書法作品。筆者通過分析查士標早晚期多件書法作品,總結出查士標書法的特點為:俊逸流暢、神韻深邃。現以其數件書法代表作品為例,賞析如下。(雖是寥寥數件,讀者當可體會到查士標的書法從早年具有董書特色,到后來保留董書自然流暢的風格,糅入米書的結字及氣
勢,并參以歐柳之意的轉變過程。)
(一)《行書五律詩》(圖6)
《行書五律詩》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書明張羽五律《尋春》,行距寬闊,筆法疏朗,行筆流暢,墨色簡淡,確有董書特征。但其結字不似董書,特別是“遠”“度”“問”“覺”等字。相信本幅為查士標較早期書作,其董書風格特色仍較為明顯。
(二)《行書白居易〈草堂記〉》(圖7、圖8)
《行書白居易〈草堂記〉》(安徽績溪縣文化局藏),共12軸,計890字。為查士標65歲時力作。全篇連貫一氣,行筆自然,以行書起筆,逐漸過渡到行草。字與字之間以疏朗為主,氣勢流暢。通篇看來,一氣呵成,美不勝收。掬出單字,則字字珠璣。一筆一畫,皆顯功力;一撇一捺,其美無比。此書完全脫離了董書藩籬,氣息流暢,行距疏朗,不亞于董書,而筆畫結字更勝于董書。由結字看來,查士標此幅行書受米芾影響較大,但“草堂記”三字更有歐柳之意,說明查士標行書除融有米意,也有晉唐書法筆意。筆者每撫此書,常嘆服不已,始信《廣陵詩事》的記載,當年揚州“杯盤戶戶江千里,卷軸家家查二瞻”。查氏聲名非浪得也!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
現引用董其昌《行書范仲淹〈岳陽樓記〉卷》(圖9)如下,讀者當可對比查士標《行書白居易〈草堂記〉》與此卷的異同,可以看出,查士標晚年書法除依然有流暢的風格,其結字更有米字的氣勢,并有歐柳之意。
(三)《行書黃鎮成〈谷口〉詩》(圖10)
《行書黃鎮成〈谷口〉詩》軸(香港聽松閣藏),釋文:“谷口橋邊日未斜,先尋宿處近梅花。分明聽得吹長笛,只隔紅樓第一家。查士標。”鈐印:“士標私印”(白文)、“查二瞻”(朱文)、“儀周審定”(朱文)、“安儀周家珍藏”(朱文)、“聽松閣藏書畫印”(朱文)。此幅書元黃鎮成《谷口》詩。黃鎮成(1287—1362),字元鎮,號存存子、紫云山人、秋聲子、學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市)人,元代山水田園詩人。
查士標行書黃鎮成《谷口》詩(谷口橋邊日未斜),作者見過的不止一幅,說明查士標對此詩情有獨鐘。香港聽松閣收藏的此幅曾被著名清代書畫鑒藏家安岐(字儀周,1683—?)收藏。《文端公年譜》記載:“麓村安氏精鑒賞,凡槜李項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跡,均傾貲收藏。圖書名繪,甲于三輔。”此作已基本脫離董書風格,與圖6、圖7風格類似,行距及字距均較圖5為密,結字近于米字風格,筆畫沉穩,應為其中年后作。查士標居揚州時與京口笪重光有深度交往,二人均愛米書。米芾曾長期居于鎮江,笪重光對其書鐘愛有加。從查士標此書與笪重光的書法對比可以看出,笪、查二人的書法有先學董、后學米的共同經歷,并且二人相互影響。
結論
查士標作為“新安畫派”中一位主要代表,“海陽四家”之一,入清不仕,在繪畫和書法兩方面均取得極高的成就。在繪畫方面,他從學習董其昌開始,上追董巨、元四家,特別是倪元林。其畫或繪亭中高士,或繪遠山近水,或繪秋樹溪岸,或繪水光林影,表達了超脫世外、隱逸林泉的理想。經過數十年水墨丹青生涯的藝術積累,查士標在畫中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筆意,以惜墨如金的簡略筆法,形成了時而荒寒簡淡、時而蕭疏靜幽、時而曠達明快的查氏風格。在書法方面,其功力極其深厚,不亞于其畫。他從董其昌入手,又上習米芾和米友仁,以行草見長,行筆俊逸流暢,神韻深邃。其前期書法,行距寬闊,筆法疏朗,行筆流暢,墨色簡淡,有董書特征。而其中年后書法,特別是《行書白居易〈草堂記〉》,全篇連貫一氣,行距疏朗,行筆自然,氣息流暢,字字珠璣,功力深厚,美不勝收,完全脫離了董書藩籬。
從審美的角度來說,作者多年來賞析查士標的畫作及書法,將查士標繪畫的審美特征總結為“荒寒簡淡、蕭疏靜幽”,并將其書法的審美特征總結為“俊逸流暢,神韻深邃”。
參考文獻
[1]馬彬.淺談新安畫派[G]//藝苑掇英:第二十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35.
[2]阮元.廣陵詩事:卷4[M].王明發,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58.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