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將成果導向理念應用到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文章通過分析成果導向和課程思政的內涵,闡述了《發酵工程技術》建設的思路和實踐路徑,達到專業課程在潤物細無聲中加快培養新時代繼承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關鍵詞:發酵工程技術;課程思政;成果導向;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1;D648文獻標志碼:A
《發酵工程技術》是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旨在引領學生熟知微生物發酵制藥的基本技術和調控方法,配制發酵培養基,操作菌種的分離和擴大培養技術,調控發酵過程,合成微生物藥物。成果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獲得學習成果為目標的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在成果導向理念的課程改革下,將課程內容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同行并重,是落實高職教育立德樹人根本途徑[1]。
1 成果導向理念和課程思政的內涵
1.1 成果導向理念的內涵
成果導向理念與傳統的“以知識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不同,其是以學生能力獲得為導向的教學,通過課程反向設計,正向實施,強調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果,并對照畢業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效的教學。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三個特點為以學生中心、以成果產出為導向、持續教學改進[2]。
1.2 課程思政的內涵
高職教師不緊要精于“授業”和“解惑”,更要以“傳道”為根本責任和使命,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專業課程為載體,挖掘專業課程自身蘊含的德育資源和思政元素,將其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意識、科學精神等滲入到學生的價值觀、思想觀和人生觀中,從而發揮全課程育人的作用。
成果導向教學理念和課程思政教育的內涵都是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教育理論[3], 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應用于《發酵工程技術》課程思政建設中,反向設計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開展科學的課程評價,能有效促進目標達成。 2 重新構建教學目標,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突出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把育人作為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充分挖掘《發酵工程技術》課程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揮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在學生日常學習中融入高階的精神引領,將“立德樹人”滲透到專業知識獲取和實踐活動中,重新構建《發酵工程技術》的課程目標。將接受、認同、積極參與和評價、正向價值判斷等融入知識目標;將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意識、科學精神、人文意識、法治意識融入素質目標;將科學指導技能操作,提高綜合運用能力融入技能目標。通過課程思政改革,使學生在全面了解發酵工程基本原理和技術的基礎上,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凝練專業知識中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信仰和科學思維。
3 《發酵工程技術》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路徑
3.1 加強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是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價值觀等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因此首先要加強授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加強經典思政理論的學習,組織與思政課教師的專題研討會,持續提高思政理論及思辨技能,建立一支“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4]的教師隊伍。
3.2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資源,巧妙設計課堂教學
結合《發酵工程技術》的特點,重新梳理所有知識點,充分挖掘凝練思政元素,找準融入點,對課程大綱進行修訂,增加專業課程德育目標,然后根據大綱,合理巧妙設計教案,運用情境式、案例式、問題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相融合[5],提高課堂感染力和說服力。
3.2.1 認真上好第一堂課,邁好思政教育第一步
每一門課的第一堂課都包含著很多思政元素,”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課程思政可以從規范學習紀律開始,任何工作的有序開展和遵守紀律分不開,引導學生尊重課堂,以隨意遲到、曠課、早退為恥,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利用案例分析,引入華為201萬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張霽的故事,鼓勵學生只有通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此外,從與同學們分享如發酵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和有機廢水技術、固體廢棄物-人畜糞便沼氣發酵技術等發酵技術廣泛應用的案例,深入剖析,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只有諧相處,互相促進,才能共生和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等等。
3.2.2 專業知識映射的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環節
通過梳理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從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思維方式、法治教育等方面落地課堂思政教學。發酵工程技術中的滅菌技術是發酵前的關鍵步驟,滅菌是否徹底是保證發酵過程不染菌的前提,由此引出“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的做事道理;操作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做事情要循序漸進;實訓結束要做好清理工作,強調做事有始有終。在學習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時,干細胞有無限分化的能力,可以轉化多種類型的細胞,在體外培養時需要根據目標控制好細胞代謝,嚴格控制細胞分化,才能生產出對人類有用的藥物蛋白等,由此拓展與同學們一起分析個人能力再強,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否則將會對社會造成危害,自己也會收到出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等。
3.2.3 通過課程發展史蘊含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通過列舉中國科學家在生物工程領域的主要貢獻,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施一公在結構生物學方面的成就、張峰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所獲得的成績等,樹立學生的職業自信。中國在醋、醬油、檸檬酸、抗生素(如青霉素)和谷氨酸等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讓學生了解我國在發酵領域的地位是發酵生產大國,但不是強國,表現為能耗高、創新品種少等,從反面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激勵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3.3 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達成
課程采取過程性評價和展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每個項目、任務都有圍繞素質評價、專業技能、拓展能力可評可測的定性定量評量方案,課程結束后,學生按照作品或實操展示、總結匯報、師生互評等環節的展示評價活動,客觀、公開、公正地進行綜合評價,最終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4 結束語
構建《發酵工程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是實現生物制藥行業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通過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找準切入點優化設計課堂教學,在不弱化專業知識技能學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開展德育教育,實現了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EB/OL].(20200528),http://www.jyb.cn
[2]梅運軍,黃嵐,胡純,等.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下的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教學[J]. 微生物學通報.2018,45(3):609-615.
[3]田亞紅,劉輝. 基于OBE理念的微生物工程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7(19):70-72.
[4]高德勝.論高校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生成和塑造[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1):104-108.
[5]龐雪平.課程思政融入專業科教與的研究與實踐[J].黃土.2021(07):57-58.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dea of achievement-oriented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e results-oriented concept is appli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analyzing the result orient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training of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ults-oriented; Practice the path
文章編號:1674-2419(2022)03-0041-03
課題來源:黑龍江職業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韓雙(1979- ),女,黑龍江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