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麗利
摘要:城市經濟的發展相對快速,農村經濟的發展卻較為滯后。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去城市務工,企圖增加家庭的收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導致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務工,的確改善了孩子的物質生活,但孩子卻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與關愛,加之一些其它因素,孩子則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本文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與對策進行了探究與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對策
引言:
兒童階段是其身體與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是其性格、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對于兒童后期的發展影響深遠。然而,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在這一階段只能跟著長輩生活,老一輩的教育理念缺乏,缺乏對孩子的教育,對于孩子也存在著過度寵愛的問題,總是無原則、無條件的滿足其要求。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很容易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1、簡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1.1父母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農村留守兒童很顯然在其成長的道路上缺乏了父母的陪伴與教導,父母遠在外地務工,對于孩子的成長歷程、心路變化以及孩子每天的心情、心事并不了解,兒童處于生長發展的關鍵期,在學習生活以及生理等方面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家庭卻不能滿足其這方面的需求,也就為孩子日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經過相關的調查顯示,很多家長在外務工與孩子的交流較少,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內向,也會滋生心理問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1.2學校層面的因素
農村的教育條件本就落后,教學理念以及教育資源遠遠不及城市,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本就缺乏父母的陪伴,故學校應在教育上做出彌補,給予其更多的關注。但農村的條件艱苦,教學資源與師資本就匱乏,故很容易忽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因此,很多農村學校并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并未倡導教師將心理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積極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很多情緒、心事無法得到及時的釋放,不良的情緒在心里積攢已久,則會容易導致其出現心理問題,影響了其健康成長。
2、簡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應對策略
2.1加強親子互動,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作為父母,應認識到僅僅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是不夠的,還要給孩子相應的陪伴與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陪伴孩子的成長,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便是迫不得已必須外出打工,父母也應做到給予孩子相應的陪伴與愛。不少家長認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錢,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于父母的愛。為此,這就需要父母能夠全方位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孩子的后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父母雙方為了家庭的生活不得已外出打工,應盡量選擇一人留下陪伴與教育孩子。即使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也應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注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教導。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身體之外,還要關注孩子的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多向孩子敞開心扉,讓孩子理解自己外出務工的行為,使得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引導兒童形成自我成長的觀念。此外,父母還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積極與學校進行合作,配合學校的工作,與學校一起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2在學科中滲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心靈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師的努力與付出,作為一名教師除教授基本的知識以外,還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以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的策略。
例如:教師在其教學的具體環節,可以將學科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下快速的理解知識。其次,教師在其教學環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心理變化,將寓教于樂的方式應用其中,并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知識,也能在知識的學習中明白很多道理,收獲自信,成為一名自信、樂觀且積極向上的學生。最后,老師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校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以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2.3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場所,在傳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需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農村學校中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學生在其心理上與普通學生有著一定的差別,其心理更加脆弱。因此,農村初學校應更加注重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學校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與關愛,同時,也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到校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學習到專業的知識,能夠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以及自身的不良情緒。同時,學校應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士,定期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問題的疏導,將其不良的情緒及時的宣泄。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出于自卑或者性格上的問題,在課堂上有一些心理問題卻并未提出,學??梢栽谛@之中增設心理健康服務室,鼓勵留守兒童將一些不能在課堂言說的問題帶到課下,走進心理健康咨詢室,向心理教師積極積極敞開心扉,以幫助其及時的解決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應成為其父母、教師與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作為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與愛,應加強對于孩子的交流與溝通;作為教師則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與關愛,將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融入學科教學;作為學校則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專門的學科,以共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怡新,林蕓竹.淺談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性健康教育[J].心理月刊,2020,(17):222-224.
[2]金婷,戴斌榮.農村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04):614-619.
[3]堯翠蘭,宋秋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綜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1):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