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墨重彩畫屬于中國畫的一種創新表現形式,其技法豐富、色彩鮮艷、風格新穎,在表現力上發揮空間強、趣味性高,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筆者考察了水墨重彩畫的發展現狀和課程價值,結合自己在指導小學生開展水墨重彩畫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分析了傳統國畫教學遇到的難題,并總結出水墨重彩畫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創新課程內容,創新繪畫技法,創新教學形式,創新繪畫材料,創新展示形式。希望個人的實踐結果能給小學水墨重彩畫教學帶來幫助,也希望能激發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關鍵詞】小學;水墨重彩畫;創意課程
一、水墨重彩畫創意課程的研究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育部提出“要分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地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素養、審美意識和美學思想。讓小學生學習中國畫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藝術文化。雖然近年來省市乃至全國教育部門也有召開國畫教學研討會,展示了一些教育成果,但是從展示的成果而言,大多國畫課程存在觀念陳舊,以臨摹傳統范畫或模仿教師的畫為主,材料開發落后、持久興趣培養不夠、學生的作品欠缺生活的體驗和童趣、課堂普及有難度等問題。為此,我們必須通過創新國畫教學研究,使傳統中國畫的色彩、章法、水墨技法等不斷生成新的藝術形態,從而提升國畫課程的教學實效。
二、課程價值導向的水墨重彩畫內涵分析
水墨重彩畫屬于中國畫的一種創新表現形式,水墨重彩畫中的水墨是指傳統的水和墨,重彩畫是由傳統壁畫、工筆重彩畫在現代文化和審美條件下演變而來的繪畫,其特點是色彩比較濃重。水墨重彩畫即是一種有水墨韻味,又有濃重艷麗色彩感的畫面效果的繪畫融合,內涵上仍保留著傳統中國畫的精髓。
目前,國內有學校對水墨重彩畫教學進行實踐研究,但都是針對大學階段的技法教學的探究。為此,我們查找相關文獻研究后,發現當前國內并沒有提出在小學階段開展水墨重彩畫課程的相關研究,東莞市更是無人涉及?;趯W校實際,筆者提出“小學水墨重彩畫創意教學實踐研究”,并希望成為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形式,該研究是新課程理念具體實施的體現。
三、水墨重彩畫創意教學的研究策略
策略一:創新課程內容
我校一直倡導“全課程”理念,全課程是以主題教學為中心,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使課程內容變得生活化、整體化、綜合化的創新課程模式。
水墨重彩畫課程根據“全課程”理念,結合了文學故事、中國傳統節日、十二節氣、十二生肖等傳統文化開展課程設計,課程還整合了語文學科的詩歌文學內容、音樂學科的音律知識、科學學科的科學原理、西方色彩構成等。這樣的融合課程,既有理性的觀察,又有感性的表達,讓學生獲得更為立體的學習體驗。
策略二:創新繪畫技法
創新表現技法,在傳統國畫媒介基礎上結合剪、貼、手工、沒骨、撞水撞粉、特殊肌理等技法有利于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無窮的樂趣,鼓勵學生在自然狀態下以游戲的形式掌握技法的運用。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特殊技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課堂中教師的示范若太多往往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探究欲。因此,在講解每一種技法時,教師都要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為目的,給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例如,在講解“揉紙法”這一技巧,首先筆者會給學生欣賞各種“揉紙法”的高水平作品,接著再做兩個簡單的示范。在這個簡單的展示過程中,學生感到無比的驚訝和贊嘆。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去研究出其它的揉紙方法,課堂上出現空前的創作熱情。整節課,每個學生都在腦動、手動、心動,這樣的課堂是筆者一直想努力保持的。
策略三:創新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國畫教學中,教師喜歡讓學生通過臨摹和模仿學習繪畫技巧。但水墨重彩畫特別注重神韻,不注重形似。因此,水墨重彩畫課堂不能僅限于一種形式,應設計多元有創意的教學形式,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并尋找水墨重彩畫與學生學習興趣、生活題材、藝術體驗、偶像崇拜的結合點。實施中充分運用設問法、實踐法來加深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從而確保學生對水墨重彩畫的學習興趣的延續與發展。
策略四:創新繪畫材料
在水墨重彩畫課上,學生可選用礦物質顏料、紙巾、紙泥、金粉、泥沙、洗潔精、鹽、麻線、油畫棒等材料,讓水墨重彩畫的工具材料盡量多元化,讓學生們盡性揮灑,充分展現學生創意繪畫效果,將水墨重彩畫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運用各種材料以及技法創作的作品 ? ? ?攝影、排版:吳遠儀
策略五:創新展示形式
在課堂作業展示時可設計一些“物以致用”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把這種平面的國畫表現形式通過各種媒材制作后變成立體的、生活化的作品,如,在有一定宣紙特性的麻布抱枕上或者利用裝飾、組合的手法把完成的水墨重彩畫作品直接貼在編織筐里變成裝飾品,甚至可以把國畫作品制成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如風箏、筆筒或舞臺背景等來美化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增添生活中的視覺藝術情趣。
四、水墨重彩畫在美術教學中意義深遠
水墨重彩畫在國畫教學中應用,大大豐富了國畫課程資源,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一)提升教師的能力
1.經過四年的實踐研究,我們匯編了“水墨重彩畫”論文集、案例集和作品集;教師整合課程資源的意識得到了提高;破除了校本課程建設的神秘感,提升了教師的課程意識,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師的創新思維,構筑好了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新生態。
2.教師國畫素養明顯提高。教師在水墨重彩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是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教師在一次次的探究中,對國畫的文化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教師專業成長顯著。實踐四年來,2人次被評為“東莞市教學能手”;2人次參加省、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獲省美術青年教師能力大賽一等獎1人,獲市美術品質課堂教學能力大賽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9節課優微課獲市一等獎;3人次承擔了市、區示范課、專題講座。
(二)發展學生的能力
學生書畫實踐能力與創作水平明顯提高。學生獲獎作品的數量和級別多項超過以前的學校記錄(按實驗前、實驗后四年統計)。
學生參加各級繪畫比賽獲獎情況統計實驗前后對比
通過本研究活動的開展,學生對水墨重彩畫的認知由一無所知到有所了解,到最后產生探究的興趣,這是本研究成效的重要體現。
五、結語
目前,國內外對“水墨重彩畫”的內容研究甚少,本研究將針對小學水墨重彩畫創意課程從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材料應用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不拘泥于過去的美術教學方式和作業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在現有的色彩審美觀基礎之上,開拓創新和繼承傳統。這有效解決了國畫教學缺乏新意、學生作品缺乏童趣這一難題,使教師能積極探索國畫課堂,提高水墨重彩畫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小學生的藝術素養,為學校今后的國畫教學提供更多經驗,為學生學習水墨重彩畫帶來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尹少淳.小學美術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3.
[3]吳章新.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2010(2).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