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
摘要:“1+X”制度是我國充分適應科技與產業發展變革增速和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加速設置的一項新制度。專業課改是促進該制度試點的一大抓手。該文就以“1+X”制度為重要指導思想,以傳感網技術課程為例,通過對“1+X”制度的闡述,傳感網應用開發職業等級證書試點、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情況的分析,提出了“1+X”制度下的傳感網技術課程實踐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傳感網技術課程? 實踐對策?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5(a)-0000-0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
ZHANG Yuan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Baoding,Hebei Province,071000 China)
Abstract: The "1+X" system is a new system that my country has fully adapt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s and the accelerate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skilled talent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s a major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pilot program of this syste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1+X" system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and takes the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the "1+X" system, the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grade certificate pilot,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under the "1+X" system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9年,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教改的文件,在這之中部署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這是職教發展的一大創新點。其中學歷證書表示學校的育人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而職業技能證書表示學生技能水平。在“1+X”證書制度下,經過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等各個方面的創新,借此打通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間的壁壘,以此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主動參加到職教改革之中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經過試點,促使三教改革,推動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構建優質的實訓基地,探究構建職教國家學分銀行,處理職教和社會發展相脫節的問題,培養優秀人才。因此,下面以傳感網技術課程為例,對“1+X”下的傳感網技術課程研究和實踐進行了研究與論述[1]。
1? “1+X”證書制度概述
所謂“1+X”證書制度其完整的稱呼是學歷證書加上諸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經過考試獲得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但益于學生對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與認知,還有益于企業對應聘人員職業技能水平進行精準判斷。
“1+X”證書制度并非孤立的,其是和職業教育彼此相結合的。通常表現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是統一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過程和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是統一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內容是統一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和職業教育課程考試是統一組織的;學歷證書獲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得為彼此印證的,可以促使成果進一步轉化。
2? “1+X”傳感網應用開發技能等級證書試點情況分析
我國物聯網已經逐漸構成了健全的產業體系,擁有了產業、應用與技術基礎。按照測算,物聯網行業在將來某一階段發展過程中,人才需求缺口人數會高出1600萬人左右,而傳感網應用開發是物聯網產業鏈的基礎與重要崗位,現如今傳感網技術應用快速發展造成傳感網應用開發出現了很大的人才缺口。據此,教育部門第二批技能等級證書審批了傳感網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為首都新大陸公司,這一證書執行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提供優質服務,推動物聯網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1+X”傳感網應用開發技能等級證書是我國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校第一批獲得審批的“1+X”證書試點,范圍就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所有學生。“1+X”證書制度下傳感網技術證書師資培訓已經在各個地區全面推進,并且在2019年底,我國各個地區將近30所高職院校通過自行申報,變成了“1+X”傳感網證書第一批考試院校。考試人數為500多名學生參加考試,而考試通過率不到30%[2-3]。
通過上述可見,“1+X”傳感網證書試點工作還在發展階段,關鍵是通過交流和標準擬定以及師資培訓為核心。學生考試通過率較低,一則表示證書含金量高;二則表示學生職業技能知識掌握程度低。試點學院與企業必須要共同努力,積極探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 現階段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情況
3.1 教師技能水平與素養較低
在高職院校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是新設置的一個專業,專業課程教師大部分是從別的方向轉型至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發展的,不具備系統且較為全面的物聯網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特別是在“1+X”傳感網證書發布以后,在這之中牽涉到了LoRa等先進技術,教師接觸得并不多,是課程教師知識技能儲備不足的重要領域。
3.2 課程內容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
通過對一些地區中的主要物聯網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可以了解到,這些地區的物聯網企業對于物聯網專業大專學歷畢業學生用人需求量大,不過通常匯集于運維崗位,規定畢業學生可以安裝部署物聯網系統,和甲方進行優質的溝通,有效協調好每一方的資源,以此確保物聯網系統可以順利運行。對物聯網行業開發崗位,一般規定本科學歷,這與高職院校諸多學生開發技能實力弱同樣是有關聯的。
3.3 內容滯后沒有體現出“1+X”證書制度要求
現階段,傳感網技術課程總計有60課時,而課程內容主要是以ZigBee應用開發為核心。對傳感網應用開發技能等級標準里面牽涉到的LoRa模塊或者hiNB-IoT模塊通信尚未牽涉到。與此同時,“1+X”傳感網職業技能劃分成多個等級,可是課程內容尚未表現出分層次性的特征。
4? “1+X”證書制度下傳感網技術課程實踐策略
4.1 確定課程定位,根據“1+X”進行模塊教學
高職院校傳感網技術課程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主要課程,是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高職院校學生經過對傳感網技術課程的全面學習,可以進一步理解物聯網感知層和傳輸層有關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可以對感知層和傳輸層有關設施加以選型,給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專業教師在進行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確定好課程定位,進行“1+X”模塊教學[4]。第一,專業課程教師需要立足傳感網應用開發“1+X”等級證書考試大綱要求,綜合傳感器網絡崗位特征,設計傳感網技術課程模塊和有關教學內容。與此同時,課本為客體,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給師生提供了講課的參考。第二,基于模塊教學,教材選取同樣很重要。教師要給學生講什么主要取決于教材,如此也決定了學生需要掌握什么知識與技能。學生獲得的知識對其價值觀的構成和知識技能的掌握等有著較大的影響。通過全面思考以上因素,綜合“1+X”證書技能基本要求,通過選擇與對比,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不斷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給學生得到等級證書和將來就業提供豐富的知識儲備。
4.2 保證師資力量充足,構建高質量師資隊伍
眾所周知,“三教”改革的促進必須要依靠教師,其是教學的主體。高職教育教材編制、教材選取、信息教學理念貫徹等,均是由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實現的。構建一支專業技能水平高超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最佳舉措。第一,需要積極構建結構合理且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激勵教師積極適應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同時組織教師不定期參加頂崗實踐。教師需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緊密關注專業發展情況,第一時間充電。第二,構建高質量雙師型師資團隊。高職院校需要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究行業企業和學校合作培養教師隊伍的機制。傳感網有關崗位對于求職人員的各項技能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具備非常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與各種項目經驗。第三,構建師資管理制度。雇傭企業管理人員、國家級職業技能獲獎人員、行業技能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輔助教師講課。因為傳感網技術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主要課程,該課程有著一定的實踐性,內容和新技術緊密相接,教師需要擁有很高的教學水平[5]。
4.3 改變教學理念,根據“1+X”改變教學方式
伴隨新時代持續發展,教育教學理念不斷進步,過去的教學方式很明顯已然無法適應新時代學生學習的需求。基于此,在“1+X”證書制度下,專業教師需要努力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根據“1+X”證書制度,推動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式為經驗累積的最終結果,教師需要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借助各種方式與手段,讓高職院校學生全面掌握準確的學習方式,同時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需要將講授與實訓結合起來,通過專業教師與輔助教學的教師一并指導,全面采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4.4 按照證書制度、區域需求和學情,合理優化課標
首先,主動對接傳感網技能等級標準,健全課程內容。按照“1+X”傳感網應用開發技能等級證書要求,立足傳感網有關崗位工作特征,需要合理設置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模塊與內容,同時做好相應的學時安排。比如:將傳感網技術課程教學模塊劃分為這幾個教學模塊:傳感器基礎教學模塊,教學內容主要是模擬量傳感器數據收集、數字量與開關量傳感器數據收集,理論課時安排是:模擬量2課時,數字量和開關量分別為1課時;RS-485總線通信應用,教學內容主要為串行通信基礎、RS-485標準及其收發器、ModBus通信協議和基于總線的智能安防系統,其中:串行通信基礎理論課時安排為兩課時,RS-485標準及其收發器理論課時安排為4課時,ModBus通信協議為4課時,基于總線的智能安防系統理論為2課時,實訓為8課時;CAN總線通信應用,教學內容主要為CAN通信幀及其篩選器、CAN控制器和收發器,課時安排分別為4課時;無線數據通信,教學內容就是無線基礎與模塊簡介、無線工作模式配置、無線數據接入物聯網平臺,課時安排環節中,無線基礎知識和模塊為2課時、無線工作模式實訓課時安排為4課時,無線數據接入物聯網平臺理論課為2課時,實訓課為6課時。其次,需要根據區域物聯網企業調查研究,也就是市場對高職院校畢業生需求情況的定位,擬定課程與考核標準,將各種傳感網安裝技術和配置技術等作為關鍵教學內容。最后,需要設計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健全教學設計,設置開拓模塊,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專業教師開展分層教學[6]。
5? 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物聯網產業持續發展,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逐漸增加,如此規定設置物聯網專業的高校在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師培訓、教學方式與教材等各個方面持續革新,積極探究與專業發展和學生就業相符的方式,給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從事物聯網有關工作奠定基礎。此次研究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著諸多缺陷與不足,仍需相關教育工作者持續探索與發現,提高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靖宇.《傳感技術與傳感網》課程建設經驗探討[J].冶金管理,2020(17):183-184.
[2]??? 吳向成,任先平,馮博文.無線傳感網技術實驗課程教學與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368-369.
[3]??? 史玉立,劉天宋.淺談思維導圖創新教育模式在高職《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20,51(3):135,137.
[4]??? 李穎.混合式實訓教學模式在《無線傳感網技術》實訓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8,5(46):298-299.
[5]??? 付含菲.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20.
[6]??? 王昌凡.基于STM32的MVB多協議通信網關的設計與實現[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