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鳳
摘 要:藝術學科類的教學在當前教育行業的發展可謂潛力深厚,但人們對它的重視度仍然不夠,它作為一門重點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科,其教學的展開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進行考量,更相比于文化類的學科,美術的學習更加需要的是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由此實現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本文就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展開了途徑探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能力培養;途徑探究
素質教育與當前美術學科的教學聯系緊密,美術學科雖然不像語文、數學學科那樣社會作用明顯,但是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以及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效應,甚至對人類文明的推進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在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沒有任何的作品時完全一樣的,這是因為不同的學生的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具有一定的差異。
1.規避傳統教學理念,適當脫離課本教學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美術課程只是副科,不需要給予過多的關注,所以教學方法上通常只會專注于課本,一味的知識講解其實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達到美術教學的目的。美術教學作為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更加需要的是開放性的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會限制教師們的教學思維,無法把學生真正的引導入課堂的教學氛圍中,因此在美術老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以素質教育的理念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此外,適當脫離課本是為了讓教師有更好發揮空間,課本上的知識往往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單純的講解更是會消耗他們的積極性,因此適當的脫離書本教學其實也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實現高效靈活的美術教學。
例如:在學習《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八年級上冊美術,人教版)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其中涉及到的教學內容都是刻板的知識,如果單純的照著書為同學們進行教學,效果并不佳,教師可以適當的脫離書本,將色彩的表現手法和造型的感染力這一系列的知識用更加生動的手法表現出來,比如為他們演示實際的色彩搭配或者造型轉換,讓學生感受到色彩和造型對整體的影響進而對美術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感知。
2.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中學生在學習美術時,已經沒有小學時期那么旺盛的好奇心,他們往往會把美術課當成放松的時間,進而降低對其關注度,所以為了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探究的積極性,教師需要靈活變動教學方式,每隔一個時期就給予學生一定的新鮮感,讓他們更有欲望參與課堂的學習。此外,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維和想法靈活而多變,可能他們一段時間喜歡美術課,一段時間又對它沒那么大的興趣了,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把握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態度,在不同的時期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學習熱情高漲之時最適合他們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激發,而在學習的低潮期,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或者小組合作教學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外界的刺激下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應用。
例如:在學習《插花》(八年級美術下冊,人教版)時,有些學生很喜歡插花,而有些學生興趣不高,這時統一的教學方式可能并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插花的形式,將學生按照參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協調分類,讓興趣不那么高漲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到美術的樂趣,同時插花還能夠很好的運用到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每個學生的審美和想法不同,他們創造出來的作品也不盡相同,由此實現美術課程中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
3.提供學生自主創作的機會
教學原則中有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定就是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藝術類的學科更是要關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美術是一門講求自主創造,全面開發想象力的學科,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自主創作的機會,才能真正的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運用到學生的想象力。每一幅作品都是創作者一種心境或者情緒的表達,即使是在中學時期在這個年紀還不成熟,繪畫技藝還不精湛的階段,他們也可以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的風格,不管是對他們當下興趣的培養還是未來人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次,由于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和創造能力,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動腦創作的過程中拓展思維,而且可以在想象時實現心靈與藝術的對接,感受繪畫或者創作為他們帶來的樂趣,進而形成優質的審美素養和創作力。
例如:在學習《裝點居室》(八年級美術下冊,人教版)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居住環境進行裝點時需要注意到的色彩選擇和家具布置要點,以規避過于繁雜的且美感不佳的搭配,然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創作,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室里進行走動觀察,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指點,但是不要試圖去改變學生們原本的創作主題,以實現作品原創性的保存,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認可。
4.靈活運用數字資源激發學生想象力
數字信息的發展為教學帶來了更多優質的資源,美術課程中靈活應用數字資源主要體現在對學生靈感的啟發上,在藝術的世界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盲目的搬抄并不利于個人審美素養的提升,所以在中學的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藝術作品,不管是圖片還是視頻的形式,都能夠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對他們產生靈感啟發的作用。此外由于書本教材的固定形式,上面呈現的美術作品較少,而互聯網匯聚了全網優質的美術作品和藝術成果,這對于中學生學習美術有很好的創作引導作用,學生通過觀賞各種作品,同時結合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形式繁復但又極具個人特色的美術作品,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同時有效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學習《筆墨丹青》(八年級美術上冊,人教版)這一章節時,由于學生對于山水畫的接觸不多,所能創作出來的形式也不規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展示歷史中不同時期的山水畫,讓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找出其繪畫形式的特別之處,然后選擇自己覺得可以運用的形式展開作品創作,真正實現他們對自身想象力的運用。
結束語
中學生美術教學雖然不是主要的學科門類,但是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關注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開發不僅是對素質教育的響應,也是從教育理念的角度出發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以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推進美術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潔如.對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關系的探究[J].2017,9(247).
[2]吳岑杰.初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育.20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