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華
摘 要: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忽視學生的個體發展,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作為新課改理念的一部分,當前的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問題意識
引言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生數學課上注重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小學生在課內課外積極提問,并通過提問和反思,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1、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不足的原因
數學是小學的一門基礎課,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中,很多小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注重提升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調查,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培養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一是,數學教材有著極高的權威性,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直接根據教材來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直接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都直接傳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在此單向的知識傳輸中,往往沒有問題意識,也不敢及時向教師提問。二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著一定的壓制性,常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處于不平等地位,教師居于主體地位,凌駕于學生之上,教學活動進行中往往直接照本宣科,并未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問題探究,長期下去學生不具備問題,且課堂教學相對枯燥。即使在當下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下,很多小學教師依舊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未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三是,應試教育體制的存在,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缺乏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沒有引導學生通過提問來掌握更多的知識。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
2.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存在矛盾的特點,其想將自己的能力展示出來,以期能夠獲得其他學生與教師的尊重和看好,但同時又擔心自己展示時出現問題,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因此為了改善學生的矛盾性,使學生的心理防線突破,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采取各種措施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杜絕互相嘲笑,幫助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在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疑問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完成心理團隊的構建,以此確保學生提出質疑時能都得到其他學生與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在進行課堂氛圍創建期間,教師需要注意,既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同時避免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要維持課堂的紀律,避免發生討論十分熱烈但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情況。舉例說明,在一次教學時,一位學生通過實物投影的方法對問題進行了解答,并為大家介紹了解題的思路,其他學生都表示了認可和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另一位學生舉手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解題思路中存在錯誤使用定理的情況,因此整個解題思路并不成立,且最終證實了提出質疑的學生是正確的。
2.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往往非常簡單枯燥,不僅影響學習效果,而且無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保證問題意識的培養效果,教師需要加強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完善各種課堂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例如,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根據性格、理解能力等因素展開分組,其后的教學活動與學習均需要圍繞小組開展,以此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培養其集體榮譽感。在進行教學期間,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創建問題,然后將該問題交給其他小組來解答,在提問后要求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問題,通過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并逐漸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激勵機制,即根據問題回答正確與否進行加分或減分,定期總結評分,根據評分情況給予該小組學生獎勵或懲罰,總結后清零并開展下一輪競賽,通過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數學知識的問題中,可進一步培養其問題意識[1]。
2.3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愛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和回應,不能提問。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重視不夠,往往忽視學生的問題,不認真地回答。這樣就大大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想讓學生愛問,必須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興趣需求,為學生創設數學問題情境,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愛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關注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以問題的形式呈現想法。教師還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育學生問題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思考者,喜歡提出問題,借助問題情境,讓學生善于提問。因此,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應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使得問題情境能夠更加的生活化。這樣能夠更好地挖掘學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創設真實的情境,不能為了創設問題情境而創設情境,也不能創設虛假情境,創設不符合邏輯問題情境。與此同時,教師也不能每節課都要創設教學情境,如果課堂教學內容不適宜創造教學情境,反而會浪費課堂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果[2]。
結束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問題思考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結合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強化問題分析意識;教師需要通過合作分析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對數學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有效達成問題的解決和突破,借此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最后,教師則可以通過問題解決完成后的實踐總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引導學生建立數學知識應用成就感,促使學生進一步強化問題總結意識[3]。
參考文獻
[1]陳衛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現代農村科技,2021(05):95.
[2]趙才賢.淺談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C]//.2021教育教學與管理重慶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675-677.DOI:10.26914/c.cnkihy.2021.006726.
[3]崔改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