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 要:對于2022語文新課標準中指出,中學階段要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可以基本理解古代詩詞和文言文,注意日常的積累、感悟、運用,要不斷提高欣賞品位,現在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成了現在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本篇論文我主要聚焦在分析古詩詞鑒賞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具備古詩詞鑒賞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在中考古詩詞鑒賞中的分數。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古詩詞? 鑒賞能力
引言
初中語文教師在對于學生進行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中考中對于古詩詞鑒賞考察情況,在考試說明中提到考試考察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淺易古詩詞文,對于考察中學生古詩詞鑒賞內容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考查形式,考察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其中主要包括即景(事)抒懷、送別、邊塞詩、思鄉懷人、比較鑒賞、懷古、詩文聯讀等等。現在陜西省中考語文古詩詞考察文言文閱讀全部來自于課外,古詩詞鑒賞全部來自于課內。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從課內遷移到課外,對于陜西省的文言文閱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常考人物傳記類的內容,例如張騫,鄭和等這些古代比較著名的人物,因此它就要求學生在復習這方面內容時應注意重點復習古代名人的人物事跡。對于古詩詞鑒賞同學們就要把課內的內容吃透,習題類型有意象分析題、主旨情感分析題、詩句作用分析題、練字題、內容概括題、表現手法分析題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在掌握基礎內容上再運用一些技巧,以及日常的積累去答題。在近幾年中對中學生對比分析能力考察的也較為增多,另外我們還需要關注對于文言文與詩歌之間的聯系考察。
一、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分析意境表達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已經積累了書中常見并且非常重要的20個意象和6類常見的詩歌題材意象本身承載著詩人的情感,通過典型的意象還可以判斷詩歌的題材,進而讀懂詩歌,而想要進一步讀懂詩歌,除了積累意向和題材之外,還需要掌握另一個概念就是意境。意識的概念就是意境,什么是意境呢?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感情,鏡是作者由多個意象組合起來所描繪的完整圖景,意境就是詩歌中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如果說意象是一朵花,那意境就是整個春天所抒發的,感情會更加飽滿充沛,要想讀懂詩歌,就得學會品味詩歌的意境。
從元代文學家馬致遠的一首散曲中來看,在這首散曲中作者選取了枯藤、老樹、昏鴉、西風這些表現秋天的凄涼、蕭條的意象,小橋、流水、人家、古道、瘦馬、夕陽這些體現游子孤獨、落寞心境的意象,這些意象并不是互相獨立的,他們共同營造出了這樣的圖畫,秋風蕭瑟的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挨叫,小橋流水嘩嘩作響,旁邊的人家正飄起裊裊炊煙,而此時一位孤獨的旅人正騎著瘦馬領著西風在古道上艱難前行,這樣一幅凄涼落寞的深秋遠行圖就是這種散曲的意境,既有畫面也要有情感,走進這幅圖景里,我們可以體會到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鄉之情。既然意境是由多個意象組合搭配來營造的,那這些意象之間一定有關聯,所傳達的情感也會有一致性,只是要找出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不難判斷懂得意境的情感意蘊了。比如小橋流水人家這些表現寧靜、恬淡的田園風光的意象,他們之間是有一致性的,在這里和斷腸人的孤單漂泊產生強烈對比,在和枯藤、老樹、昏鴉、西風這些同樣具有蕭條含義的意象搭配起來,更加凸顯了意境的凄涼悲傷,對比與搭配都是意象互相關聯的表現。
二、系統全面地學習古詩詞表達技巧
古詩詞的表達技巧,我主要分為以下4個方面,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篇章結構。對于大部分學生由于并不是全面而系統地學習古詩詞的表達技巧課程,只是對于這些內容有一點了解,他們常常會出現概念的混淆。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區分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篇章結構、表達技巧、藝術手法等等這些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類題我認為其通用的答題思路:1.判斷并指出詩歌中的表達技巧。這里學生們不僅僅是要判斷還要指出來表達的技巧,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看清楚,看題目提問的指向是問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還是偏重結構,或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一定要看題干的指向,要落實到具體的點上。教師在教學生判斷并指出詩歌的表達技巧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不能夠答非所問。2.具體分析運用了表達技巧的詩句。學生在具體分析詩句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分析其表面含義,而且還要聯系詩句中具體的字詞或者語句做一個詳細的解說。3.分析表達技巧運用的效果。對于學生來說這一點相對而言還是有難度,我們的思維打開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教師可以從語言錘煉方面入手,例如形容詞或者動詞它有什么效果呢?它可以從描繪景物上的效果,還可以從作者抒發感情的角度表達主旨。比如這句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在答的時候該怎么樣去落實呢?教師要考慮到同學們在考場里做題試卷的排版,要盡量的不寫廢話,要精煉地表達。如果讓我來欣賞這句詩句,我在答題的過程中我就判斷并指出了詩歌的表達技巧,然后我再分析表達技巧運用的效果,最后談了作者表達的情感,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答題方式。
三、增加古詩詞的閱讀量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型很強的基礎學科,語文學習課程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中學生利用豐富的閱讀資源、真實的閱讀環境,增加中學生的古詩詞的閱讀量,讓學生有機會積累閱讀經驗、閱讀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古詩詞教學極其人文性和實踐性,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符合學生的學習個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實際中仍存有中學語文古詩詞閱讀脫離學生實際、方法技巧不足等問題,伴隨著新時代對古詩詞教學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中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使其跟上時代發展,為學生個性發揮、素養提升打下良好基礎,這就需要學校及教師們多多思考、嘗試和努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上古詩詞鑒賞課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手段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課堂氣氛更加的活潑,在這樣的氛圍條件下進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逐步使中學生培養成一個具備了分析鑒賞古詩詞的能力的學生,并且使教學過程走向一個良好的循環。
參考文獻
[1]劉麗娟.初中語文中考古詩詞鑒賞備考研究[J].學周刊,2019(28):5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053.
[2]黃秋彩.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表達技巧運用思考[J].高考,2019(18):87.
[3]衡月瑩. 初中古詩詞意象的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