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玲 朱秀芬
摘要 竹筍是柳州螺螄粉重要原料之一,為滿足原料需求推動柳州螺螄粉產業高質量發展,需大力推進竹筍基地建設。近年柳州市竹筍基地建設取得不小成績,但發展模式相對粗放,酸筍加工薄弱等問題還是阻礙著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運用SWOT分析法剖析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遇和挑戰,以此提出可操作的對策和建議,為推動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竹筍;SWOT分析;高質量發展;柳州市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1-025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6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iuzhou Bamboo Shoots Base Based on SWOT Analysis
PAN Hui-ling, ZHU Xiu-fen
(Liuzhou Forestr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 Sour bamboo shoot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of Liuzhou snail powder.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raw material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uzhou snail powder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amboo shoots base.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bamboo shoot base in Liuzhou Cit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relatively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weak processing of sour bamboo shoots still hind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mboo shoot base.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amboo shoot base, to put forward acti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amboo shoot base.
Key words Bamboo shoots;SWOT analysis;High-quality development;Liuzhou City
竹筍是一種高纖維低脂肪、高營養的綠色食品[1-2],具抗衰老、降血脂等藥用功效[3],在我國南方食用歷史悠久。麻竹又稱甜竹、大頭竹,屬禾本科牡竹屬植物,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優良筍、材兩用竹種[4-5],其生長快速,萌發能力強,出筍率高,筍期長,麻竹筍富含纖維素、蛋白質和氨基酸等[6-8],除鮮食外,可制作筍干、酸筍等[9-10]。2018年,柳州市委市政府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推動螺螄粉及附屬產業發展,為滿足螺螄粉原料需求,須推進竹筍基地建設。經4年實施,完成竹筍基地建設0.2萬hm2,加上原老麻竹林實現基地面積0.36萬hm2,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筆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竹筍基地建設優勢和劣勢、機遇與挑戰,以期為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柳州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SWOT分析
1.1 優勢分析
1.1.1 適宜的自然條件。
麻竹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得寒冷,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9~22 ℃,最低溫度不低于-4 ℃,年降雨量1 200~1 800 mm,對土壤要求相對嚴格,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深厚、排水良好,土壤酸堿度pH在4.5~7.0的酸性或微酸性砂質紅壤,海拔要求在300 m以下[11-13]。柳州市位于廣西中部,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1~20.7 ℃,最冷月平均氣溫8.0 ℃,雨水充足,年降雨量1 345~1 940 mm,土地肥沃,富含有機質,以紅壤、黃壤、石灰土等為主,酸堿度適中。因此,柳州市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均符合麻竹的生長要求。
1.1.2 竹筍基地發展迅速。
近年,得益于柳州螺螄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帶動,企業、合作社、農民等積極參與竹筍基地建設,麻竹面積快速增長,2019年麻竹新造林面積333.3 hm2,2020年麻竹新造林面積533.3 hm2,年增長率60.00%;2021年新建面積達866.7 hm2,實現連續正增長,年增長率62.5%,預計到2025年麻竹種植面積達0.67萬hm2。柳州市在快速擴大規模同時,單位產量也在不斷提升,示范基地產量超過22.5 t/hm2,產量最高的地塊,達45.0 t/hm2。
1.1.3 良好的科技支撐。
柳州市在竹筍栽培技術、苗木培育和品種選育等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一是編制印發《麻竹栽培技術》《麻竹低產林改造技術》等技術手冊,指導開展麻竹生產;二是引進廣東英德麻竹苗木進行造林,指導魚峰區和柳南區開展麻竹育苗,實現苗木生產基地6.7 hm2;三是編制竹筍技術標準,主要從品種選育、種苗基地建設、栽培技術、低產低效林改造及示范基地建設等系列增產關鍵技術進行規范;四是與廣西林科院簽訂技術支撐協議,基地建設技術有保障。
1.2 劣勢分析
1.2.1 勞動力需求緊缺。
竹筍基地建設機械化程度偏低,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竹筍種植、林分管護和竹筍采收等過程,均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才能保證有較好的成效。目前,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兒童,農村勞力嚴重不足,是影響竹筍基地建設因素之一。同時,柳州市麻竹種植大部分是由個體戶承包小面積林地經營,經濟效益總量不高,很難吸引到年輕勞力。
1.2.2 發展模式相對粗放。
近年來,柳州市麻竹種植以農戶自己或個體戶承包小面積林地經營為主,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大部分麻竹種植戶觀念十分老舊,仍存在“只種不管,靠天吃飯”思想,造林后不注重管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根據近年竹筍基地檢查驗收情況,約40%麻竹造林地塊撫育跟不上,林內雜灌雜草較多,造林林分質量不高。同時在竹筍基地建設過程中,道路、滴灌設施等配套設施缺乏,基地標準化程度不高,2021年受干旱氣候的影響,柳州市麻竹筍產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1.2.3 酸筍加工相對薄弱。
近幾年來,得益于螺螄粉產業的帶動,柳州市相繼出現石山腳科技、綠寶等較大的酸筍加工企業,企業年產可達到3 000~4 000 t,但總體來說柳州市酸筍加工龍頭企業仍較少,還是以家庭作坊和小企業為主,加工規模小,產品低端單一、經濟效益不高等,未能實現袋裝螺螄粉酸筍料包的一體化發展,無法形成酸筍加工品牌效應。由于酸筍加工薄弱,企業和農民間難以建立穩固的購銷合作關系,種植戶價格難以得到保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的積極性,阻礙了竹筍基地建設的良性發展。
1.3 機遇分析
1.3.1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
2018年6月起,柳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推動柳州螺螄粉及附屬產業發展,通過獎補解決竹筍基地建設啟動資金問題,對于示范基地按15 000元/hm2進行補助,一般基地按7 500元/hm2補助。各縣區也結合本縣實際出臺政策,比如柳南區給予7 500~30 000元/hm2補助,鹿寨縣給予15 000元/hm2補助等。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產品展示區時,對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也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印發《加快推進柳州螺螄粉及廣西優勢特色米粉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對推進螺螄粉等米粉原料建設作出重要指示。
1.3.2 市場需求潛力大。
近年來,柳州螺螄粉因其具獨特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實現“三個百億”目標。據統計,2021年柳州螺螄粉對酸筍需求量約8.8萬t,折合帶殼竹筍17.6萬t,而本地麻竹筍年產量僅3.3萬t,可加工酸筍1.65萬t,其中制作的酸筍既要供應實體店,也要供應袋裝螺螄粉,供應量為18.8%,其余81.2%的酸筍需從外地購進,市場需求潛力大。
1.3.3 規模化集約化趨勢。
柳州竹筍基地建設發展勢頭好,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村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引入企業、公司和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麻竹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目前企業、公司和合作社造林有13家,麻竹種植面積超過666.7 hm2,占近年麻竹新造林的1/3,如添翼種養合作社基地規模達333.3 hm2,柳州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規模達266.7 hm2,還有一大批“公司+基地”都在發展千畝(66.67 hm2)以上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進行麻竹種植,2021年后預計柳州市年發展面積都在萬畝(666.67 hm2)以上。
1.4 挑戰分析
1.4.1 自然災害的影響。
竹筍產業以種植業為基礎,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大,不可控制的因素客觀存在。在自然環境威脅下,竹筍基地建設主要受干旱氣候和病蟲害影響大。俗話說“雨后春筍”,雨水對于竹筍種植及其產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1年受干旱氣候的影響,因竹林多種植在山上,距離水源較遠,缺乏噴灌設施,麻竹筍產量較2020年同比減少。病蟲害方面的威脅,常見的病害有煤煙病、枯梢病、筍腐病等,常見的蟲害有竹筍夜蛾、竹象蟲、蚜蟲、竹螟等[13],如在柳南區、柳北區和柳城縣等縣區,就發現竹筍腐爛現象,經聘請專家到實地調查,確認受尖孢鐮刀病菌危害,造成麻竹筍的不同程度減產。
1.4.2 行業內競爭大。
從全國范圍來看,福建、廣東和廣西等省份是麻竹筍的主產區,特別是廣西的鄰省廣東,擁有較先進的麻竹種植技術,產業發展非常快在全國排名前列,廣東揭東縣號稱“中國竹筍之鄉”,竹筍年產量約 25萬t,是粵東地區唯一的大型竹筍生產基地[14]。 在廣西14個地級市中有百色、北流、梧州等市在發展麻竹筍產業。行業內競爭大,柳州市在竹筍基地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竹筍基地建設面臨復雜而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
1.4.3 市場價格不穩定。
竹筍作為農產品,受市場價格影響大,制約竹筍基地建設的最根本問題在于市場,2021年下半年筆者走訪柳州市麻竹種植戶,獲知受干旱氣候的影響,麻竹筍產量較2020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在產量減少的情形下,竹筍價格仍上不去,種植戶整體收益減少。同時產品價格方面,也易受國內省內大環境等眾多因素影響,就如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不夠好,竹筍銷售價格有可能會下跌,導致增產不增收。市場價格的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
1.5 矩陣分析
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柳州市竹筍基地建設態勢,詳細了解竹筍基地建設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遇和挑戰。為更全面地掌握竹筍基地建設的發展趨勢,經過詢問企業、合作社、種植戶、專業學者等意見,經綜合分析意見,通過特爾斐法獲得基地建設因素評價矩陣(表1)。從表1可知,竹筍基地建設內部和外部因素加權分值均為正數,說明竹筍基地建設具持續發展的潛力,即今后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要發揮自身優勢,牢牢抓住發展機遇,減弱自身劣勢,促進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
2 柳州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2.1 合理布局,筑良性發展格局
合理的產業布局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推動柳州螺螄粉原料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以柳州市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為導向,把握好當前國家、自治區和柳州市的發展戰略和扶持政策,科學合理地規劃竹筍基地建設布局,在麻竹種植形勢較好的縣區,如在柳南區、魚峰區(含柳東新區)、柳城縣等重點縣區,大力推進麻竹新造林;開展低產低效林改造,以鹿寨縣為中心,輻射帶動全市約666.7 hm2麻竹低產林改造;在柳江區、柳北區和融安縣輔助開展麻竹新造林,形成重點縣區為主、其他縣區為輔的合理布局。
2.2 發揮優勢,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是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發揮柳州市豐富林地資源優勢,繼續鼓勵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村集體經濟+基地+農戶”“黨員干部+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實行合作經營或土地流轉經營方式,充分整合利用現有分散林地資源。同時,深挖麻竹林地附加值潛力,鼓勵麻竹林下套種模式,在麻竹幼林時期,不影響其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推廣“麻竹+西瓜”“麻竹+紅薯”等短期矮桿農作物套種模式,以短養長,以養代撫,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2.3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化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支撐是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開展優良竹筍品種選育、竹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栽培和高產栽培等技術研究,相關扶持資金向麻竹技術研究傾斜。力爭攻克一批制約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二是加大技術標準的編制。強化竹筍高產栽培、基地建設和麻竹育苗等技術標準的研究,通過規范系列增產增收關鍵技術,提高竹筍基地建設成效。三是強化現有中央財政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建設,輻射推廣麻竹新技術。
2.4 聯合發力,做強竹筍產業鏈
產銷鏈一體化是做大做強做優產業的基礎。在竹筍基地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市縣、部門的聯合發力,林業部門要以身作則,發揮專業技術水平全力推進竹筍基地建設在加工上,各縣區各部門要聯合發力,加大酸筍加工企業扶持力度,并規范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著力引進竹筍加工龍頭企業或全力打造領頭企業,形成酸筍加工業的品牌效益。推廣酸筍加工廠建在基地上的經營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引導農民開展麻竹種植,建立互助共贏的產業發展態勢,做強竹筍產業鏈。
3 結語
該研究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柳州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等因素,再通過特爾斐法對SWOT分析的各項指標進行賦權。結果顯示,竹筍基地建設內部和外部因素加權分值均為正數,說明竹筍基地建設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以期發揮竹筍基地建設自身優勢,抓住發展機遇,采取統籌謀劃、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科技創新等舉措推進竹筍基地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偉素,陸柏益.竹筍深加工利用技術現狀及趨勢[J].林業科學,2008,44(8):118-123.
[2] 馮愛博,楊光,賀亮,等.竹筍有效成分提取純化技術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8,54(3):46-50.
[3] 林倩,王強,劉紅芝.竹筍深加工及其功能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2,24(1):136-141.
[4] 易同培,史軍義,馬麗莎,等.中國竹類圖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5] 朱石麟.中國竹類植物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6] 陳光靜,鄭炯,汪莉莎,等.大葉麻竹筍腌制過程中質地變軟原因探究[J].食品科學,2014,35(1):56-61.
[7] 鄭郁善,陳卓梅,邱爾發,等.不同經營措施筍用麻竹人工林的地表徑流研究[J].生態學報,2003,23(11):2387-2395.
[8] 蔣先智.麻竹發展前景與高產栽培技術[J].世界竹藤通訊,2008,6(1):19-22.
[9] 陳茂瑜,李流恩,陳其兵.雅安地區麻竹引種試驗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0,21(1):34-36.
[10] 黃國科.麻竹筍高效益栽培技術[J].廣西園藝,2005,16(5):54-55.
[11] 張國防.麻竹山地栽培豐產技術總結[J].竹子研究匯刊,1999,18(1):38-41.
[12] 唐大超,唐曉東.高效培育麻竹筍用林技術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08,6(6):21-24.
[13] 于增金,杜溶訖,李欣欣,等.麻竹經營管理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0):29-31.
[14] 羅集豐,鄭奕雄,黃菊珊,等.麻竹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9):63-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