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鑫悅 張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72-03
摘? 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一文件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群乃至學生。“雙減”這是對義務教育翻天覆地的一次改革,打破了習以為常的“逆向”教育模式,更新了各類教育人士、社會群眾、學生對教育的認識??芍^從思想到行動都有巨大的改變。這一改變曾讓人感到恐慌、茫然、不知所措。家長們議論到,“不能補課了,孩子的成績不知道要降低多少啊”。還有些家長說到,“真好!終于不用送孩子去補習班了,節約錢了”。在家長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出臺的“雙減”政策使得家長的想法是矛盾的。家長和社會人群把希望寄托在學校,教師的責任變重,教學任務加重,教師也在說“累”。校外培訓機關“關門”的較多,有些打“擦邊球”將教育培訓機構改成了藝體培訓班等。但“雙減”政策的出臺和國家做出的舉措是嚴肅的、認真的。這場教育的改革和戰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優化教育模式,從“行”出發,打破以往的教育平靜,平衡思想,消除顧慮,還原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回歸校園。
關鍵詞? “雙減”政策? 學校體育? 新走向
一、對“雙減”政策的理解和其核心任務
(一)對“雙減”政策的深刻理解
“雙減”減的是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支出和家長的精神負擔以及違背教育本質的做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的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初中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興趣課程[1]。減少一點學習的時間,多一些玩耍的時間。2015年10月22日,習近平在英國訪問期間曾說過:“中國孩子玩得太少,要讓他們玩一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孩子的學習壓力極大,身體健康讓人擔憂。因此,“雙減”政策的出臺可以讓這些問題得到改善,在政策的引導下會對體育帶來益處,學校體育的發展也能有更大的空間,并從根源解決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體育鍛煉。“雙減”政策已經落地生根,學校體育的“春天”即將來臨。
(二)“雙減”政策的核心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就《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由習近平總書記的發言,總結得“雙減”任務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為學生體育鍛煉騰出更多的時間,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同時,“雙減”政策還提出要將教育回歸到學校,學校體育教育的地位應提到首位,把快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選擇的機會留給學生,把教授知識的責任歸還給一線教育工作者。此外,“雙減”政策還能降低家長對孩子教育經費的投入和緩解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心態,防止教育改革和學生發展逆向行駛。“雙減”政策最主要的核心任務就是要使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減輕各項學習壓力,強行制止學生參加校外培訓。但在做減法的同時應做到“增效”和“增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增加學生課外鍛煉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二、“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的新走向
(一)“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從安靜狀態走向喧鬧
學校的操場如此寬廣,但在操場奔跑、游戲的學生是如此的稀少。而學生都在教室讀書、寫字、做作業,整個學校是如此的安靜。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進行體育教育最基礎、最系統、最規范的一種教育形式。在體育課上學生是主體,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學生能盡可能地學會各項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充分地發揮和展示自身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據體育與健康課標要求,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這與“雙減”政策下,培養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學生是相吻合的。
多年來,擠占體育課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難以得到保證,所以,學生的體質一直走下坡路。所以,學校主管領導應該制止和嚴管占課的行為,確保學生每天上一節體育課。首先,教導處領導應隨時看課、巡課、查課等,并做好相應的記載。其次,抓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從體育教師的備課工作開始,備課本上的內容要有教材分析、學習分析、單元計劃、課時計劃、課后反思等。每節課同時還要進行思政教育,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身體素質練習、傳授體育健康知識等,實現技能+知識+實踐+品質一體化的體育與健康課程[3]。保證每一節課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負荷,讓學生出汗、喘氣、心跳。最后,切實把握“雙減”政策的內涵,注重對學生進行階段性和過程性評價,用激勵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變換不同的訓練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榮譽感、成就感。從而實現不擠占體育課,上足體育課,使運動場聚人氣、有溫度,使學生步伐更矯健,身體更健壯。
(二)“雙減”政策下,課后服務從單調狀態走向靈活
“雙減”政策頒布實施后,課后服務的開展應有新高度、新提升、新突破。學校應積極探索課后服務的開展方案,并調整工作安排。課后服務的開展是執行“雙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雙減”政策的宏觀指導下,按照新要求,打造學校高品質課后服務,更好地落實教育的新改革[4]。
課后服務應打造動靜結合、多方資源、托管+拓展的模式。課后服務分為兩個板塊,一是完成書面作業,二是參加體育活動,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然后根據學校開設的體育活動項目,結合自己的運動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參加體育活動。實現動靜結合的模式,實現學習和運動兩不誤。此外,還應該擴大課后服務的規模,提供個性化服務,教師要精準輔導、點撥、生生互助、培優輔差,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同時還要開展豐富、趣味的特色服務,每一位體育老師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體育活動,為全校學生提供“菜單式”的選擇空間[5]。這時,學校體育教師資源可能會出現短缺的情況,一位體育教師面對眾多學生,難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安全。學校應動員各學科教師配合、協助體育教師管理學生,保證體育活動安全進行。此外,還要動員學校家長委員會成員,家長們從事各行各業,有行業的精英、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家長進入課后服務,能夠提供給學生多元的學習內容。同時,還可以誠邀社區志愿者乃至第三方體育機構,具有技能的社區志愿者和專業的體育教練也是課后服務的有力補充和有效資源。學校應整合多方資源,加強校內外合作,助力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從而激發學生的活力,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使學生在課后服務階段學有所獲、練有所長。
(三)“雙減”政策下,課外體育鍛煉從傳統狀態走向時尚
“雙減”政策為加強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足夠的空間。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對實施“雙減”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課外體育鍛煉是學生進行文化課學習之后,放松大腦和身體,強化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途徑。學校應在“雙減”政策下,構建學生系統化、多元化的體育鍛煉內容和競賽活動,使學生會學、會練、會賽。課外體育鍛煉的形式有大課間體育活動、體育社團活動、運動會、體育節以及參加縣級、市級競賽活動等。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在上午一、二節課結束后開始的,這時學生需要放松大腦,緩解眼部疲勞,伸展肌肉等。應針對學生的情況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在規定完成廣播體操的基礎之上,創新體育活動形式。所以,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保證有運動量、運動負荷和學生的參與率。學校可以安排“一體操、一體能、一技能、一游戲”的活動方案,為了避免枯燥,一周還可調整一次活動內容。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還能充滿新鮮感,使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學校體育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此外,體育社團活動能夠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采用的是靈活選班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和體育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社團進行訓練。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會的運動技能,在體育社團活動中能夠加以鞏固和強化。體育社團活動可以完成各種練習任務,還可在體育教師的組織帶領下參加各類比賽。體育社團活動的目標可以參照“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教學目標,雖然兩者不同但又有相似之處[6]。在“雙減”政策下,將兩者相融合,能更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并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
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辦田徑運動會、親子運動會、體育節、體育周、班級、校級聯賽等活動,為學生營造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競賽活動本身就具有挑戰、競爭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學生在參加競賽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榮譽感、成就感等,在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也能實現體育頗多育人的理想目標,促進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與體育競賽活動蓬勃發展。實現創新途徑、改變傳統,使校園更具活力和生命力[7]。
(四)“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從冷落狀態走向熱潮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學校的體育教師成為“主科教師”,在校地位得到提升,大家把關注的眼光投向體育教師,被冷落的體育教師“站起來”“跑起來”“跳起來”了。由于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頂梁柱,因此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吃透”課程教材,“用透”教學方法,使教學流程“通透”。體育教師要加強運動技能的練習,學校要為教師提供足夠多的培訓機會,適當開展體育教師專業技能比賽或是教研活動,要不斷提升體育教師專業化能力和體育素養。學校應構建完善的考評體系,對體育教師的工作態度、備課情況、帶訓練隊、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參加賽課活動進行考核等,將取得的成果核算到教師工作量中,并納入到年終績效考核,這樣教師的工作就可以得到足夠的保障,教師工作時也會更“帶勁”,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受家長喜歡,學生崇拜和歡迎的好老師[8]。
三、結語
“雙減”政策的頒布,打破了以往學校體育的平靜,現如今也給學校體育帶來了“陽光”和活力。在操場上奔跑的學生變多了,學生的笑容更燦爛了,一片歡快的場面呈現在眼前?!半p減”政策的實施,對未來學校體育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但也帶來了新挑戰。因此,必須從學校體育根源進行“加固”,夯實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把課外體育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同時把教育工作者凝聚起來,齊心協力在各自的教育領域中發光發熱。
這樣,學生就有選擇機會,有釋放的空間,有跳躍的平臺。抓住“雙減”政策的優勢,加速學校體育的發展,實現穩中求勝。開闊視野,從更廣泛的角度創新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展,用靈活的思維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繪制出新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藍圖,勾勒出新時代學校體育最美的風景線[9]。
★通訊作者:張穎(1978-),女,遼寧錦州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PCK視閾下中小學體育教師職后教育提升路徑研究”(JG20CB007)。
參考文獻:
[1]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N].人民日報,2021-07-25(01).
[2]王夢茜.課后服務“雙減”中的一道重要“加法”[J].教育家,2021,7(36):12-14.
[3]車延新.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探究[J].新課程,2022(03):40-41.
[4]蔡剛.“雙減”政策下多元化課后服務活動的開展[J].新課程,2021(51):238.
[5]張蓮.基于中小學“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管理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36):10-11.
[6]徐寧濤.“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C].269.
[7]付衛東,劉慧敏,陳安妮,等.教育新基建助力“雙減”政策落地:需求、優勢與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22(01):27-34.
[8]柯清超,鮑婷婷,林健.“雙減”背景下數字教育資源的供給與服務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22(01):17-23.
[9]專家組.“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