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77-03
摘? 要? 現如今,我國正處由體育大國轉變成體育強國的重要時期,足球已然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但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中國足球卻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足球事業的發展刻不容緩。足球教學作為發展足球的本源與關鍵,在高校的陸續推廣與日益重視下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文章梳理了當前我國高校足球教學的現狀,總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優化對策,從而為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高校足球教學質量的提升、足球事業發展步伐的加快建言獻策。
關鍵詞? 體育強國? 高校? 足球? 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體育意識逐漸提升,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對于進一步增強我國大學生的素養、樹立其正確的體育意識和價值觀念有著頗為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體育中,足球作為我國三大球之一的運動項目,其專項教學的良好開展是推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提高體育賽事水平不可忽視的重要動力,更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而推動體育強國戰略建設步伐的關鍵舉措。然而在此形勢下,高校足球教學所取得的進展仍然不夠顯著,因此改善高校足球教學現狀,落實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我國高校足球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促進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體育產業的推進與發展逐漸成為落實體育強國戰略的重要經濟基礎。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在我國實現了產業化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在一系列國家政策的頒發落實下,我國高校足球發展迅速,足球教學工作也在逐步落實和完善,足球運動在高校的受重視程度日趨提升。高校足球教學的日趨普及與發展,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體育意識,使學生對足球有了全新的理解與濃厚興趣,讓越來越的學生投入到足球課程的學習當中。隨著學生足球運動意識與專業技能的不斷增強,足球項目的參與熱情持續高漲,在學校隨之大力推進足球賽事舉辦的基礎上,學生的高興致與高參與增進了高校與外界的交流互動,借此機會尋求的相關教學、商業機構的合作,進一步擴大了足球相關運動產品的推廣與發行,并在無形中推動著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二)為我國足球事業的發展充實人才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2020年9月教育部出臺的計劃中明確指出為了促進我國高校足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足球教學要以學校為依托,加強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高校的足球教學本質是一個培養人的過程,也是謀求足球人才培養質量改善與提高的過程。我國足球整體發展水平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處于劣勢,若想全面改善足球發展現狀,人才培養必將是重要基礎與切入點。當前我國足球后備力量嚴重缺失,足球的普及率也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導致我國足球運動事業的發展缺乏堅實的根基。體育強國戰略目標下有效促進足球事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我國后備人才的儲備,若高校借助足球課程良性改革的大好趨勢,廣泛整合資源,將為打造專業化足球運動隊伍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可為我國足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雖然目前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但仍有部分教育者將教學重點集中于學科理論培養,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致使“唯成績論”現象仍比比皆是,導致學生學科壓力不斷增加,全面素質的培育卻遭到忽視。新時期的高校足球教學應致力于讓學生在運動學習的過程中持續感受足球的樂趣與魅力,以此提高學生全方面的素質水平。在心理方面,學生通過足球運動得以有效緩解學業壓力,使不良情緒得以及時調解;在身體方面,學生通過長期、規律的足球學習與訓練樹立運動意識、養成運動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且進一步提高自身耐力與肺活量等身體素質指標;在精神方面,足球作為團體性運動,競爭性目標要求學生間進行嚴密的團隊配合,磨礪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與運動精神,讓學生在學習足球的過程中找到自身參與的價值,以此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足球教學發展現狀
(一)高校足球教學理念落后
足球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處于落后位置,這也成為阻礙足球育人目標實現的主要原因。在高校足球的教育工作中,正確的教學理念如同方向盤,引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陳舊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存在偏差,極大地影響足球課程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由于現如今部分高校并未徹底摒棄學科理論育人的觀念,體育課程邊緣化現象嚴重,對足球課程重視程度不高,而相關師資水平也極為有限,加之過分強調足球基礎技能傳授而忽視素質水平發展的傳統理念,很難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足球運動的價值與意義。
(二)高校足球教學內容單一
根據對我國高校足球教學內容的了解,發現高校現階段仍習慣采用理論知識結合部分基礎技能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普遍因缺乏科學性與系統性而難以與時俱進。一味地延續傳統、單一的課程內容,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機械化的進行個別技術動作的練習,基礎的顛球、傳球、運球等小技術練習被重復沿用。教師也僅僅專注于學生的技能培養,很少注重與足球相關的如競賽指導、賽程編排、組織策劃等社會綜合能力的培養。缺乏個性化、創新性的教學設計,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安排,使得足球運動的獨特魅力無法呈現于課堂,更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質量與價值體現無法滿足當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求。
(三)高校足球教學資源配置不全
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的基礎物質保障與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條件,也是學生參與足球活動和學習交流的重要載體。但在絕大多數高校中,由于足球項目非必選科目,因此學校相關部門對其重視程度普遍偏低,足球教學資源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足球班級數量與學校現有相關設施條件不成正比的現象時有發生,足球場地及場館數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嚴重阻礙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也必然限制足球運動人才培養的步伐。
(四)高校足球教學考核評價方式陳舊
如今,高校足球教學普遍采用單一的理論或技能考核的評價方法。其中,技能考核基本集中于對“顛球”和“運球”兩大技術的專項考核,嚴重忽視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層面的綜合素養評定。足球作為一項綜合性運動,如僅將考核評價局限于基礎技術的范疇,將極大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全方位的衡量與評定,難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就感,其學習積極性與目標認知都將大打折扣。其次,單純的理論考核無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意識及社會適應能力進行綜合考量,流于表面的專項理論評價會束縛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嚴重阻礙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高校足球教學考核評價方式的落后,與新時代人才培養趨勢背道而馳,更不滿足體育強國戰略下足球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三、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足球教學的優化路徑
(一)明確足球育人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發展足球運動是我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重要舉措,足球教學現狀的實質性改變,必須從實現足球育人理念的轉變開始。高校足球教學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握因材施教,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改變課堂中單一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的傳授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通過理論鋪墊、實踐引導、形式創新等。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力、團隊協作的精神與良好的道德修養。在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足球運動價值的同時,有效融入足球教學所蘊含的德育目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追求。
(二)豐富足球教學內容,改善傳統教學模式
在高校足球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規劃與調整課程內容,在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足球技能的同時充分感受足球本身的魅力與價值。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傳統與信息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利用書籍、視頻、新媒體全面了解足球運動最新動態,在精神層面調動學生對足球項目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為足球的技戰術教學打下良好基礎。其次,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足球游戲和不同形式的比賽,利用多元化教學內容讓學生體會足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從而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枯燥感和抵觸情緒。另外,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足球競賽,以學習動力的增加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用以賽代練的形式使學生感受賽場收獲的成功喜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讓足球教學在實現強身健體的目標之下,營造出更好的校園足球學習氛圍。
(三)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教學資源投入力度
深化體育資源配置改革,是我國積極推進體育強國的重要步驟。隨著我國體育強國戰略計劃的不斷推進,人們的體育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學生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隨著高校學生對學習足球的愿望高漲,場地與器械的限制與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收獲、教師教學質量的突破之間的矛盾,導致高校足球教學開展、足球人才培養的需求與現實教學資源條件之間嚴重失衡。學校相關部門應針對足球教學的資源投入擬定短期與長遠的方案,積極拓展資源渠道,并健全相關機制,結合當下足球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在全面掌握學校足球場地設施現狀的基礎上,有計劃性地持續增加或更新足球教學的基礎設施。另外,高校應根據足球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增加教學信息化設備的投入力度,優化教師教學手段與傳授媒介條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進而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添磚加瓦。
(四)完善教學考核評價方式,提高考核效率
近幾年我國高校普遍開展足球教學,但教學考核方式卻尚未得到改善,考核形式的單一,這是人才培育評價監督機制缺失與落后的必然結果,嚴重阻礙了新時代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的落實,也影響著足球人才培養的實效性。高校相關部門與教師應積極配合,從指導方針到方案落實上全方位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方案,以關注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生情感態度元素,打破考核的局限性,以多元化評價方式拓寬高校足球的教學考核視野。此外,教師應將堅持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方式,將道德品質與綜合素養納入課程考核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足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收獲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在體驗成就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結語
高校足球教學的改革落實與可持續發展是體育強國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高校應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下豐富課程內容,及時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并加大教學資源投入力度,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足球運動的同時,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其優質的體育精神,同時健全人格素養,全面、積極地響應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的我國足球人才培養的全新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吳焱軍,許劍,曾秀霞.體育強國背景下的高校足球教學與發展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5):195-198.
[2]陳佳萍.校園足球背景下水平四足球教學內容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08):46-47+140.
[3]殷君楚.高校足球教學大學生興趣培養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3):70-73.
[4]趙鵬.新形勢下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1):196-197+200.
[5]羅宇.體育強國目標下我國校園足球的價值定位及其實現[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4):14-17.
[6]楊東博.我國校園足球專項教師培訓成效評價及優化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0.
[7]陳子.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創新途徑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0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