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佩,袁 慧,張 蓮,陳建華
(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與視光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眼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包括盲在內的視覺損傷嚴重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隨著防盲治盲工作的順利推進,眼科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主要致盲性眼部疾病得到有效遏制,貧困人口白內障致盲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問題日益突出,我國仍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近視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相關研究顯示,我國近視發病率高達73.8%,不僅持續走高,而且出現低齡化趨勢[2]。近視是一種常見眼科疾病,是指眼在調節放松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前的一種屈光狀態,近視患者會有視遠模糊、視物疲勞、眼位改變等癥狀,與遺傳和不良用眼習慣密切相關。近視可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尤其是高度近視,可導致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裂孔等疾病。近視在大學生群體多見,給其學習及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預防和有效控制視力下降,促進眼健康,是在校大學生當前極為關注的話題。大學生掌握眼健康相關知識,對正確用眼護眼、預防視力下降具有積極作用。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山東中醫藥大學215名在校生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生94人,女生121人,涉及中醫學院、藥學院、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等10個學院,其中眼科與視光醫學院共58人。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維普網、中國知網和百度學術網等網站收集查閱相關文獻,設計調查問卷。
1.2.2 隨機抽樣法 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山東中醫藥大學10個學院215名在校生為研究對象。
1.2.3 問卷調查法 自行設計眼健康認知情況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眼睛健康情況、用眼習慣、視力情況、視力矯正方式、配鏡意向和選址、眼鏡更換頻率等。將常見眼健康知識設置為問答題,滿分12分,<7.5分為不合格,≥7.5分為合格,>9.5分為優秀。問卷調查采取不記名方式,通過問卷星App發放,學生線上填寫完成后統一回收,匯總并統計得分。
1.2.4 統計分析法 對獲取的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掌握大學生眼健康認知情況的特點、差異等,尋找解決方法。
接受調查的215名大學生眼健康知識平均分為8.59分。其中,172名學生得分≥7.5分,合格率為80.00%;80名學生得分>9.5分,優秀率為37.21%。本次調查中,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與視光醫學院(以下簡稱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的學生有58名,平均分為9.12分,有54人得分≥7.5分,合格率為93.10%;35人得分>9.5分,優秀率為60.34%(見表1)。整體來看,大學生眼健康知識有限,但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的學生眼健康知識掌握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學院學生。

表1 大學生眼健康知識掌握情況[n(%)]
如表2所示,215名大學生中視力正常的僅28人,近視比例高達86.98%,女生高于男生。但是,運用統計學軟件對性別與視力情況進行列聯表卡方分析發現,不同性別大學生近視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不同性別大學生視力情況[n(%)]
如表3所示,75.40%的學生選擇框架眼鏡矯正視力,19.25%的學生未矯正視力,小部分學生選擇隱形眼鏡和屈光手術矯正視力,而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的學生近視后未進行矯正的人數較少,僅占2.04%。

表3 大學生視力矯正方式選擇情況[n(%)]
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框架眼鏡矯正視力的大學生中,有67.38%的人幾乎每天佩戴眼鏡,27.81%的人僅在學習或工作時佩戴眼鏡。大部分戴眼鏡學生會定期更換眼鏡,但仍有小部分學生不重視這一問題,只在損壞后更換眼鏡,后者對鏡片的護理意識較差,經常使用衣角擦拭鏡片。大學生對屈光手術治療近視的效果、適應證及利弊等缺乏了解,對其安全性仍持懷疑態度。

表4 大學生用眼習慣情況[n(%)]

表5 大學生眼部不適情況[n(%)]
從表4可知,大學生的用眼習慣不當,大部分學生會持續用眼,存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近距離看書、工作或學習,高頻率熬夜以及躺著或趴著玩手機的問題,有12.56%的學生經?;蚩偸窃陉柟庵鄙湎伦x寫,19.54%的學生經?;蚩偸窃诠饩€較暗時看書、學習、工作。
此次調查發現,不注意用眼衛生的問題較為嚴重,約90%的學生經常用手揉眼睛,20.47%的學生會用不干凈的紙巾或毛巾擦眼角,小部分學生長時間佩戴美瞳或隱形眼鏡,這些不良用眼習慣對大學生的眼部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調查發現,幾乎所有(96.74%)學生有視疲勞的困擾,大部分學生會出現干澀流淚、發癢、視物模糊的癥狀,超過半數的學生出現過眼部疼痛、分泌物較多等不適,近半數學生存在眼部沙礫感的問題。但是,學生對眼部不適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調查結果顯示,59.00%的學生認為無需理會,12.00%的學生自行去藥店購買眼藥水,僅有29.00%的學生去醫院就診。
從表6可知,對于眼部疾病相關知識,學生大多通過網絡及相關書籍、親朋好友間交流、就診時醫生的健康教育進行了解,其中網絡及相關書籍是學生了解眼部疾病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也有17.67%的學生表示從未了解。

表6 大學生眼部疾病相關知識了解途徑[n(%)]
此外,在本次調查中筆者發現,大學生的眼部護理意識還有待增強,84.19%的學生表示從未接受過眼部護理,15.81%的學生表示會不定期進行眼部護理。進入大學后,91.63%的學生基本不做眼保健操,僅有極少數學生仍堅持每日做一次或兩次眼保健操。在保護眼睛方面,超過半數的學生表示會定期檢查視力并減少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34.73%的學生會在網上查閱眼部護理知識與方法,其余學生則表示從未做過相關方面的努力。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中近視人群所占比例最高,這與其日常用眼習慣密切相關。筆者發現,大學生眼部護理意識不強,不會定期進行正規眼部護理,大部分大學生針對眼部不適癥狀未能及時就診,當眼部出現干澀流淚、沙礫感、疼痛等不適癥狀時,超過半數學生采取的措施不科學,對眼部疾病的了解多來自網絡及相關書籍,而不是專業渠道,更有甚者從未對眼部疾病進行過了解,說明大學生并未對眼健康問題引起重視。
近視后,大部分學生會選擇通過佩戴框架眼鏡進行視力矯正,但對于鏡片的護理知識十分欠缺,而且不會定期去醫院復查。大多數戴眼鏡學生只有在眼鏡損壞時才更換,這種做法十分不可取。因為,眼鏡使用時間較長后,鏡片會發生磨損,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影響成像質量,長此以往會加深近視度數;同時日常頻繁摘戴眼鏡會造成鏡架變形[3],而長期佩戴變形的鏡架會引起頭暈癥狀,并導致視疲勞、視物模糊,進而引起眼睛中央注視點的改變。僅有極少數學生選擇隱形眼鏡和屈光手術矯正視力,這是因為大部分學生對屈光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存疑。屈光手術[4]通過各種手術方式切削角膜來改變眼的屈光狀態,以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隨著現代眼科顯微手術技術的快速發展,角膜屈光手術已十分成熟,手術效果好、并發癥少。征兵體檢、民用航空人員體檢、高考體檢時都認可屈光手術矯正近視的效果,也證明屈光手術矯正近視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校大學生對眼健康這一概念認識較局限與片面,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正是由于眼健康管理不到位[5]。很多學生未能及早發現近視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導致近視發生率日益增高。所以,對于已近視的大學生,應及早采取干預和防治措施,降低高度近視發病率,避免因高度近視致盲和視力損傷。
均衡膳食,多攝入蛋白質、維生素等有利于眼睛健康的營養物質,減少鹽、糖攝入[6];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改變不良用眼習慣,保證充足睡眠。學校應聯合醫院定期組織眼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此外,學校應適當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合理安排課業任務,加強眼健康宣傳,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用眼習慣,鼓勵學生定期進行眼部檢查,到正規醫院驗光配鏡;我院也應承擔起眼健康宣教的責任,動員師生面向全校進行眼健康知識宣教,積極組織“愛眼日”義診活動等,定期舉辦眼健康知識講座,制作眼健康知識手冊等,為在校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全校學生眼健康認知水平,增強其愛眼護眼意識。
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眼健康知識宣教不僅需要學校、醫院的努力,而且需要各級機構及廣大群眾共同關注與密切配合,這樣才能提高全民眼健康認知水平,切實做好我國眼健康工作,推進眼健康事業發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