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悅
摘要:學前教育作為幼兒的基礎教育階段,受到了家長和學校的重點關注,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也開始進行轉變,其中幼兒體育教學成為了目前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鑒于幼兒此時的心理發展特征,老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不能引起幼兒的高度關注,所以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發育特征和體育教學相結合,將體育教學以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實施,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盡情玩耍,為幼兒創建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本文就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體育教學進行了淺表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為幼兒體育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體育;教學策略
在幼兒教育中實施體育教學,旨在增強幼兒的體育技能,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但是由于老式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單一性,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和抵觸心理,所以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不同發育階段進行教學優化,從實際出發,提高幼兒的上課積極性。
一、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體育教學現狀
(一)對課程游戲化的認知過于片面
在實際的幼兒體育教學中,很多幼兒教師對體育教學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社會各界普遍開始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得不對體育教學進行全新的定位,大部分的幼兒園開始進行游戲化的體育教學,但是由于幼兒教師對課程游戲化體育教學的認知存在片面性,并沒有按照幼兒的發育特征進行設置,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用成年人的思維設置游戲化體育課程,導致幼兒無法適應現有的教學模式,降低了教學質量。另外部分幼兒教師認為課程游戲化就是將教材內的知識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過于關注課程的游戲性和趣味性,忽略了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從而將課程游戲化變成了一種游戲形式教學,失去了課程游戲化教學的真實意義。
(二)幼兒在教學中的運動量不夠
幼兒階段是幼兒發育的重要階段,不管是幼兒的身體還是心智都是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而幼兒的體育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發育,但是在實際的游戲化體育教學中,幼兒教師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在設計體育課程時過于偏重游戲性,而沒有考慮幼兒的體育鍛煉,導致幼兒在游戲化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量遠遠低于正常水平,無法滿足幼兒的身體發育需求,從而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育。
(三)缺乏完善的體育教學設備
教學設備是輔助幼兒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完善的體育教學設備可以深層次的激發幼兒的體育精神和潛在的運動細胞,同時也可以提高幼兒對體育教學的興趣,但是從實際的幼兒教學環境來看,很多幼兒園并沒有配置完善的體育教學設備具有很強的單一性,而單一的體育設備造成了游戲體育化教學的單一,大大降低了體育教學效果。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體育教學策略
(一)加強教師的專業認知
由于之前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幼兒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即使已經實施了游戲化的體育教學但是并沒有消除幼兒教師對體育教學的片面認知,很多幼兒教師只是將游戲化體育教學當做了一場游戲,雖然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性,但是卻降低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因此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幼兒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知和理解,讓幼兒教師充分認識到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價值和重要性,從而提高課程游戲化體育教學的地位,便于后期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
(二)從幼兒的興趣出發
幼兒由于身心處于剛剛萌芽狀態,想要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就需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此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幼兒體育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跑跳運動時,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日常的生活環境為幼兒建立一個游戲化的體育教學場景,讓一部分幼兒扮演運動員、一部分幼兒扮演教練,以訓練的形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這樣的情景模擬,不僅可以讓幼兒全身心投入,還能提高幼兒的課堂集中精神時間,從未進一步在提高幼兒體育技能和幼兒的組織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家庭、先天身體條件、周圍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導致幼兒發育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從而出現了個體差異,而大部分的幼兒教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都是按照統一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導致班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在開始課程游戲化幼兒體育教學時,幼兒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發育程度的幼兒進行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提升幼兒的體育技能,進而鞏固幼兒體育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時期的體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幼兒的體育意識以及良好的鍛煉習慣,因此,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實際發育階段進行體育教學,而課程游戲化的幼兒體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課堂積極性也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維維.給體育活動加點料———淺談幼兒園體育活動游戲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2):237.
[2]周靜靜.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體育教學的開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01):114-115.
[3]李玉瑛.課程游戲化與幼兒體育教學[J].江西教育,2019(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