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渭君
摘 要:幼兒體育課程合理化設置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文章通過透視我國幼兒教育、幼兒體育、幼兒體育課程現狀,在深入領會《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素質教育重要精神基礎上,通過制定具體可行的課程目標,提煉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構建現代幼兒體育課程基本框架,致力于開發科學、合理、有價值的幼兒體育課程。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體育;幼兒體育課程
幼兒期(又稱學齡前期),處于人的3~7歲,相當于幼兒園生活時期。幼兒園作為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幼兒教育機構,離不開幼兒園課程的支撐。本研究通過對幼兒體育課程設置的探討,力求對幼教工作者有所助益和啟迪,在幼兒體育領域建構更有效、可持續發展的課程理念,設置成功的課程模式,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一、影響幼兒體育課程設置的主要因素
(一)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在課程設置中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理解剖特點、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和影響因素、幼兒心理發展特征及影響因素,創造有利條件,防止不利因素,促使幼兒正常生長發育。
(二)科學安排體育活動負荷與密度。幼兒體育活動科學化,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其中探索幼兒體育活動負荷與密度的適宜性是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對幼兒體育活動負荷與密度準確界定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影響幼兒體育活動負荷與密度的因素,掌握科學調節幼兒體育活動負荷與密度的策略,結合體育課內容和幼兒的實際進行科學調節,遵循幼兒開展體育活動負荷、密度適宜性的各項原則,以達到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目標。
(三)完善幼兒教師教育體系,提升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幼兒教師在課程設計、課程實施過程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課程教育資源中最積極、主觀意識最強的一個主體。因此,在幼兒體育課程設置中,探討幼兒教師的素質和培養、教育體系問題將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目前幼兒教師的培養、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也是影響幼兒體育課程合理化設置一個明顯的制約因素。作為幼兒教師的培養機構當務之急應該對當今社會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及原則有所明確,對教師技能進行及時的培訓和調整,以真正把握我國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方向,提高幼兒教育整體水平。
二、幼兒體育課程的教育大綱
(一)教育任務與目標。幼兒體育課程以國家教育法規為準繩,貫徹執行國家教委1996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完成其中提出的健康領域的教育任務,并達到目標。
(二)教育原則與方法。宏觀上貫徹執行《幼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關教育原則與方法的總體精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部分提出的五項總則與第三部分提出的選擇教育內容應體現的三項原則。
(三)教育內容與形式。原則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于健康領域的教育目標與內容要求為指導。課程的內容立足于發展幼兒體育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要求與幼兒體育目標相吻合;源于幼兒體育的特殊性,教育形式也應體現多樣性,一般說來以基本動作的練習、體育游戲、體育器械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
三、幼兒體育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一)是科學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中轉變傳統的幼兒體育教學觀念,強調體育意識教育,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幼兒課程設置改革。
(二)是針對性原則。在制定幼兒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然要遇到幼兒體育課程設置標準化的弊端。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將是幼兒體育課程反映時代進步和社會需求的新的要求。這種針對性應涵蓋個體針對
性和區域針對性。
(三)是游戲性原則。游戲是幼兒教育的根本,要在游戲中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實現“游戲”和“教育”的結合。四是生活化原則,所實施的課程應建立在幼兒真正需要的基礎上,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
四、幼兒體育課程結構
(一)課程的理論依據。課程的理論依據包括政策性依據和學術性依據。作為課程,必須有明確的教育大綱,包括教育任務與目標、教育原則、教育環境、教育內容與方法等方面的要求與指標。
(二)課程的基本目標。幼兒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應體現為: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和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等體能;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認識自己身體結構的功能,學習在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和安全技能;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和個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增加幼兒心理健康
(三)課程的基本內容。課程內容包括顯性和隱性課程內容。顯性內容是指幼兒園日常體育活動,隱性內容則包括物質化內容及精神化內容,如環境創設、作息時間、師生關系、良好氛圍、家園合作等。
(四)課程的組織。課程組織主要指課程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常規的組織形式是將課程內容按照課程目標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組織。教學方法則包括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在幼兒體育教育中一般采用個別化教學、小組化教學和集體教學等形式;在教學中,針對教學目標、幼兒能力和教學資源等條件,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示范、講解、觀察、啟發、聯系、欣賞、討論等方法都可以實施并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