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教學改革取得了進一步發展,幼兒園作為我國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啦圈活動是一種小型輕器械活動,玩法多樣,在教學中能發揮寓教于樂的積極作用,能有效激發兒童的體育興趣,所以,將其應用于幼兒體育教學過程中十分必要。將對呼啦圈的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呼啦圈活動寓教于樂功能發揮的有效途徑,旨在為我國幼兒教育提供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幼兒體育;呼啦圈活動;寓教于樂;對策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寓教于樂逐漸成為幼兒教育的核心思想,促使兒童在游戲中積極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身體得到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呼啦圈活動作為一項趣味性活動,是實現寓教于樂的有效方式。因此,加強呼啦圈活動寓教于樂功能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呼啦圈作用
呼啦圈活動作為一種體育鍛煉形式,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使用范圍較廣,經常參加呼啦圈運動,能夠保持良好的身形,尤其能鍛煉腰腹部位,不僅如此,呼啦圈是由塑料和橡膠制作而成的,其規格等方面存在差異,能夠適應各個年齡段,使用者可以靈活調整其大小等,促使其符合兒童需求,能夠發揮其趣味性,玩法較多,在培養兒童靈活、協調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因此,將呼啦圈運用到體育鍛煉中十分重要。
二、呼啦圈活動寓教于樂功能發揮的有效途徑
1.設置相關情境,激發兒童的體育興趣
呼啦圈作為一種可變性體育器械,能夠幫助教師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兒童的體育興趣。體育常規指令受到軍隊的影響,具有嚴謹性,兒童身心尚處于發育階段,難以接受體育指令,長此以往,兒童會喪失體育鍛煉的興趣。呼啦圈能夠發揮其多變性,為兒童構建輕松、活潑的環境,激發兒童興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前幫助兒童做好準備,佩戴老鼠頭飾,并在操場上設置獨木橋、山洞等道具,引導兒童到操場玩一玩。教師可以邊引入邊描述,與兒童手拿呼啦圈走獨木橋、過山洞等,兒童再與教師共同扮演小老鼠角色,增加趣味性,使兒童進入情境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效突破了傳統指令性體育活動的弊端,還能夠有效激發兒童興趣,調動兒童積極性,從而促進兒童快樂地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2.給予適當引導,培養合作精神
幼兒教學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還需要兼顧兒童能力及良好品質的培養,實現“教書”和“育人”目標。呼啦圈玩法很多,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一物多玩,以不同形式,增加新鮮感,以此來吸引兒童主動參與,教師在游戲中給予兒童正確引導,培養兒童良好的品質。
例如,針對小班兒童,教師可以要求兒童將呼啦圈當作小汽車玩一玩,或者放在地上跳一跳,而中班兒童年齡相對較大,在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教師可以嘗試多種玩法,例如,旋轉呼啦圈、雙腳跳及套圈等;而針對大班兒童,可以與其他兒童一起做游戲。如,教師示范幾個動作,并引導兒童與其他兒童創新動作,培養兒童的發散性思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深度挖掘兒童的創造潛力,還能夠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
3.豐富游戲形式,培養遵紀品質
相關研究表明,游戲行為與兒童達到的最高創造水平相接近,特別是在角色游戲中,兒童能夠將自己置身于其中,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游戲主題、角色等,為兒童發揮創造力提供機會,與此同時,在游戲中,兒童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行,以此來符合游戲規則,從而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
例如,“青蛙跳跳”這一游戲,教師可以講述一段關于青蛙的故事,并讓兒童扮演成青蛙的樣子,在操場上安排起跑線,每隔一米放置一個呼啦圈,引導兒童先從簡單的雙腳跳開始,在熟悉之后,增加難度,如:單、雙腳跳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為兒童提供多樣化游戲類型,還能夠培養兒童遵守紀律的良好品質,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除了上述方式和方法外,教師還可以將呼啦圈活動與其他民間游戲有機結合,例如:跳繩、皮筋等,增加呼啦圈活動的趣味性,讓兒童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成長。由于民間游戲取材于生活,教師和兒童都熟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優點,結合兒童實際發展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帶動兒童情緒,賦予體育活動更多的魅力,從而提升兒童體育技能。
根據上文所述,呼啦圈活動作為幼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形式,在激發兒童興趣、培養兒童創造力等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兒童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兒童實際情況,如:年齡、心理等,豐富游戲形式,調動兒童思維,實現寓教于樂目標,促使兒童真正喜愛體育鍛煉,從而推動兒童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永剛.形式多樣的俄羅斯學前教育機構之四 幼兒體育學校:培養俄羅斯世界冠軍的搖籃[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10,18(03):259-261.
[2]童森森,唐迅,任偉.幼兒體育課程合理化設置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