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娜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語文寫作教學也在不斷發生改變,社會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需要多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較低年級而言思維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作為老師需要多站在學生角度,關注學生的性格,在寫作上,多指導學生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并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文中。本文主要對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個性化能力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教學策略
引言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點內容,也是很多小學生都害怕的一部分。當語文老師布置一個話題讓學生進行記敘描寫時,一些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常常網上借鑒或者書里摘抄幾個詞句,整篇文章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是語文老師所困擾的。教師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讓寫作課堂變得不那么局限,讓學生領悟到寫作的樂趣。
一、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運用的意義
個性化教育是中國及國際教育討論和推進的強勁教育潮,其所強調的個性化教育、現代化教育打破了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強調以人的思想、情感、體驗為教育核心,教育工作者開發、鼓勵、引導學生自主擬題、自由發揮、展現個性,在文章寫作中融入自身的體會,從而達到個性化教育的目的。寫作是利用文字、符號來傳遞感情及信息的一種方式,對知識匯總輸出的另一種形式,一篇好的文章它需要大量的知識支撐,豐富的閱歷修飾。好的文章不僅能表達作者的想法、感情、觀點,還能影響到讀者對文章中提到的事物的看法及理解。
二、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轉變思考方式,發揮想象力
傳統的教育都是以老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機械地吸收知識,不能自主運用知識,更不能發揮自身創造性,而且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很局限,老師說怎么寫,學生就怎么寫,沒有自己的創新。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先參考一些作文書,借鑒別人寫的好的文章,要么抄一些好的開頭,要么抄一些好的結尾,或者是模仿書里的結構格式,長時間這樣做,會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變得特別局限,寫出來的作文沒有自己的想法[1]。所以,教師在進行習作課的時候,應該多讓學生轉變角度看問題,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同時也應該多鼓勵學生真實寫作,多注入自己的情感,使得文章變得更加有活力。
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鄉”這節習作課時,教師往往會發現學生的一個通病,他們在介紹未來的家鄉時,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內容也不夠豐富,僅僅描寫一些環境的改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等之類的。實際上,在寫想象作文的時候,學生需要轉變傳統的寫作思維,多聯想。作為教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讓自己的作文更加的豐富。
(二)多站在學生角度出題
很多學生都會抱怨作文難,不會寫,學生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創作其實源于很多方面,例如審題、內容把握、寫作技巧等等。實際上一個作文題目往往也會關系到學生能不能更好的創作。有些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對于題目沒有把握好就容易跑題、偏題,同時一個文章標題如果出的剛好是學生感興趣的,那么就容易激起學生創作的靈感,這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寫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平常的寫作課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個性化能力,就可以多站在學生角度進行作文命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愛上寫作。但在此之前,教師也需要多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
例如,在“介紹一種事物”和“推薦一本書”這節習作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先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借此機會,了解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這樣在出作文練習題的時候,也可以更加有方向,話題更加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也更加有內容可以寫。
(三)走進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寫作水平
只有立足于實際,從實際出發,教育教學才有一定的價值意義。課堂教學的很多素材源于生活,寫作也應該在生活的基礎上所完成,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也應該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適當進行選擇。課本的理論知識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要想學的更多,就應該走進生活,教師也應該多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活動,開拓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并將自己的經歷作為寫作的素材。
例如,學校可以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開展踏青活動,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小學生大都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語文老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多去發現周圍的事物,并且多去思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與大家一起分享,一方面也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提高溝通表達能力[2]。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此次活動的文章,而且有了自己的觀察與體驗,相信學生的寫作水平可以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是沒有抵抗的,他們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保留著一顆童趣之心,喜歡玩游戲,聽有趣的事情。
(四)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為寫作積累技巧
閱讀與寫作個性化教學要注意學生們寫作技巧的積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們導入文章賞析的課程內容。一篇優秀的文章會有起承轉合四個部分,且結構清晰,同時還運用著許多合理的修辭方法以及表達技巧來升華文章主題,表達情感,老師要針對優秀的文章給學生們做賞析,引導學生們學習寫作技巧,并將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提升寫作水平。
例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學生們先自行閱讀一遍,了解文章內容,接下來,老師帶領學生們賞析這篇文章,文章中大篇幅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例如“春天的腳步近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等等,這樣的寫作方式能夠將春天的畫面生動形象化,帶給讀者鮮活快樂的閱讀感受。文章中五、六自然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微風比喻成母親的手、將雨比作牛毛、花針、細絲等等,帶給讀者更加直觀的感受,仿佛身臨其境。在賞析文章的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們記錄下修辭手法,并運用修辭手法造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實施文章賞析的教學方法,能夠強化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養成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為寫作積累技巧,為創作優秀的文章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課是相對靈活的,給學生也留有相對大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多引導學生,打開他們想象的大門,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何舒明.小學語文創意寫作教學初探[J].語文課內外,2021,6(26):103-103.
[2]張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研究[J].小學時代,2020,3(1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