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跀祵W知識特點,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從“單項灌輸”的教學方式下解放出來,使得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發展過程,最終促使學生在探索、體驗的過程中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學習。在本文中,筆者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現狀和改進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0-006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2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各種相關的活動,帶領學生在親身經歷、體驗中進行觀察、反思和分享,最終完成知識的主動構建,獲得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發展?;诖耍瑸榱诉_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逐漸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結合體驗式教學的交互性、體驗性特點將“知行”完美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對小學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探究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綜合能力也隨之提升,契合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開展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驗式教學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要求教師以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其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落實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缺乏清晰的體驗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猶如課堂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是教師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案的重要標準。尤其是新課程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谌碌恼n堂教學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體驗式教學目標之前,必須對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精準把握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區,設計出具有體驗價值的教學目標并逐步落實到位。但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部分教師常常忽略學生本身的情況,甚至是照搬教學參考書,沒有明確的體驗式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體驗式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難以達到既定的教學要求。同時,模糊性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對小學生產生驅動、帶動作用,導致學生無法預設學習內容,不善于做決策,在課堂上也比較依賴教師講解,難以展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教學策略缺乏針對性
教學策略是一種教學手段,主要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課堂教學手段。尤其是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應以學生作為中心,結合既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優化,使其更好地滿足課堂教學需求。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認知發展水平調查不夠,致使采取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不夠精準或者低估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就會出現教學策略低下的現象,致使學生“吃不飽”;如果對學生的水平估計過高,就會導致學生“消化不了”[1]。這就嚴重影響了體驗式教學活動的效果與質量,學生不能在數學課上內化數學知識,在課外也缺少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最終會導致體驗式教學改革流于形式,難以實現提質提效。
(三)體驗情境設計“泛化”和“神化”
體驗式學習模式將知識、技能、情感和態度融為一體。情境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更是指引學生進行體驗學習的關鍵。但是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教師在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真切的體驗,致使教師采用的體驗情境存在明顯的“泛化”和“神化”現象,沒有實用價值。一方面,教師設計的體驗情境存在明顯的“泛化”現象,雖然學生能夠在情境下輕而易舉理解知識點,但是無法實現教學內容的體驗。如此,不僅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制約了體驗式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體驗情境“神化”,過分相信體驗教學情境,忽視了其合理使用,致使體驗式教學情境逐漸偏離正常的軌道[2]。這便會出現浪費教學資源、教學環境不佳等現實問題,無法促使小學生自主地學數學。另外,很多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只重視情境的導入作用,并未將情境與教學內容關聯起來,二者的割裂狀態也弱化了情境教學的啟發、導學等作用,不利于促使學生參與探究活動。
二、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開展策略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開展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關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這主要是學生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下已經形成了極強的被動性、依賴性,缺乏主動探究的欲望。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靈活借助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情境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體驗數學知識、探究數學知識?;诖?,教師在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第一,創設體驗式操作情境。心理學家研究結果顯示:思維源于實踐,只有尊重實踐與思維之間的內在聯系,給學生設計出具有操作式的體驗情境,才能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學習。而要實現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體驗式操作情境之前應對教學內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等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帶領學生收集與其相關的素材,并結合觀察、模仿和實驗等最終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體驗中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最終完成數學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第二,創設生活體驗情境。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數學知識不僅僅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實際生活,成為人們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努力挖掘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元素創設情境,使得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主動思考、探究數學知識。
第三,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為了強化學生的體驗參與程度,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當融入一定的數學游戲情境,促使學生在游戲情境的吸引下積極主動參與到體驗學習中[3]。
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情境內容與數學知識的關聯性,杜絕“為了情境而創設情境”的不良行為,促使學生在情境引導下自主思考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原理,由此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親歷探究,引導學生經歷“再創造”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從以往“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帶領學生緊緊圍繞數學教學內容展開探究,在“思考—體驗—再思考”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最終實現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發展。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應從以往的“傳授者”角色中解放出來,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真正實現了數學課堂的高效學習。
開展體驗式探究活動的方式很多,如小學數學教師可在課堂上設計實驗任務,引導學生使用數學工具去測量、計算相關問題,使得學生根據自身的動手操作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由此實現自主建構;也可在生活實踐中設計探究任務,支持學生在生活中遷移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合作交流,實現體驗與合作的有效整合
面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好奇心,結合其內心強烈的學習需求為其創造機會,使得學生依托學習小組開展探究學習。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加強小組學習理論知識的研究,將全班學生科學地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接著,加強學情分析,精準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區,設計出與其相契合的探究任務;之后,將數學課堂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數學任務進行思考、討論等,最終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此外,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要關注小組合作體驗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小學生個體心理特點,積極地給學生創造比賽競爭的機會,促使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大膽交流和總結,最終獲得良好的成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個人成功,并實現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4]。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往往會呈現出主動性、創造性、敏捷性等特點,如果學生可在小組內共同解決數學問題,那么這將直接鼓舞學生,使其產生良好的體驗感受,便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勤于思考習慣。
(四)開展實踐活動,強化體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已經逐步普及,要求學科教育回歸生活,促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數學。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小學數學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關注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積極設計出多樣化的數學實踐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如此,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生成、發展、應用等過程,最終實現小學數學知識的高效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高效地解決具體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整合鄉土資源,組織學生參與生活觀察、生活體驗與綜合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改善學生的認知狀態,促使學生自主分享數學智慧。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數學知識教學之后,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與其相關的生活問題,引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使得學生在生活問題中對數學知識進行驗證,并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另外,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具備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觀察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實踐體驗教學時應給學生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的課后作業,包括計算家庭每年的收支情況,并算一算是盈余還是虧損;量一量身高、測一測體重,并敘述身高和體重相對應的比例是多少。通過這些實踐體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行了經歷和體驗,不僅實現了數學知識的應用,也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提高了自身的問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真正落實了既定的數學教學目標。
在生活實踐活動中,學生往往會自發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智慧結合起來,經常會遷移其他學科的知識經驗。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與其他學科教師建立合作機制,通過跨學科整合教學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使得學生能在實踐中建構新的知識含義,生成關鍵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術,強化體驗式學習
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帶領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形成、發展的過程,最終促使學生在知識體驗的過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來說,由于其自控能力比較差,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走神等現象,致使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不佳,難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诖?,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特點等,靈活借助動畫片、游戲等方式給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的體驗情境??傊?,借助信息技術下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要喚醒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也要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提高教學的容量和質量,進而創新體驗式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學的效率。
(六)多元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率
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以便于在教學評價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體驗式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當前教學評價中依然存在評價主體單一化的弊端,因此教師必須從“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下解放出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與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相適應,真正實現教學評價的價值。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堅持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標準,不僅僅要進行結果評價,還應進行過程評價,讓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數學新課程改革下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結合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知識,靈活采用多種課堂教學手段,設計出多樣化的數學體驗活動,引導學生以知識探究者的身份完成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并實現數學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丹丹.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J].小學生(中旬刊),2021(5):50.
[2] 敬海英.以體驗式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6):29.
[3] 鐘茂宗.體驗式教學于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性分析[J].考試周刊,2021(31):47.
[4] 沈科.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9):94.
作者簡介:黃殿鑫(1980.12—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