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雄 艾淑平 高佩佩 賈文勝


摘要:特種設備涉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特檢機構國有資產是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和能力保障。2021年3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加強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愈加緊迫。文章分析了目前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共性問題及相應對策。
關鍵詞:特種設備;檢測機構;國有資產管理
特種設備是指鍋爐、壓力管道、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梯、客運索道、游樂設施、場內機動車輛八大類設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特檢機構作為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監察機構的技術支撐及檢驗檢測的主體,在特種設備安全中肩負重要責任。2012~2020年,我國特種設備數量穩步增長,同時近兩年全國特種設備事故和相關設備發生數得到有效控制,詳見表1。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特種設備總量達1648.41萬臺,同比增長8%;全國特種設備綜合性檢驗機構共有447個,另有氣瓶檢驗等各類機構3892個。
隨著特種設備和特檢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加強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也日益重要。財政部、國管局都曾發布多項關于國有資產管理規定,規范我國國有資產管理。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進一步將國有資產管理要求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有關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勢在必行。特檢機構作為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撐,多屬于行政事業單位,其資產適用于國有資產管理。但部分特檢機構仍存在國有資產內控機制不健全,日常管理工作不規范,資產重復購置、使用效率不高等現象。加強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有利于提升其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實現國有資產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檢驗檢測設備使用效率,輔助和促進特檢事業的發展,保障我國特種設備安全。下面就行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具體論述。
一、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問題
1. 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是一個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根本,但部分特檢機構仍存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有的單位沒有獨立設置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國有資產的實物和賬務的管理,而是將其職能并入財務部門或者后勤部門,日常工作重點放在賬務管理上,忽視實物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單位賬面上國有資產管理相對規范,但實物管理難以到位。二是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特檢機構國有資產按照實物資產用途可分為檢測與試驗設備、辦公設備、辦公家具、軟件、車輛、房屋等,同時國有資產管理應覆蓋采購、驗收、使用、維修、維護保養、報廢、處置、資產成本核算、資產績效考核等內容。但實際特檢機構難以制定全面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部分類別的資產管理辦法缺失,同時在辦法中沒有明確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具體程序和人員職責,導致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無據可依。三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與崗位職責不清晰,缺乏對國有資產管理具體實施工作細節的考慮,也沒有明確相關崗位及其具體職責,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很多模棱兩可的情況;具體辦事人員容易出現不了解具體辦事程序和相應負責崗位人員的情況。這就導致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工作人員互相推諉,難以進行的情況,更加大了國有資產的管理難度。四是跨部門協作渠道不順暢,國有資產管理涉及環節眾多,包括采購、驗收、維修、使用、處置等環節,依靠單一部門難以完成。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一般涉及部門包括計劃編制部門、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等,需要成立國有資產專項工作小組,加強部門間溝通和合作。但部分特檢機構沒建立部門間良好的合作機制,導致部門間溝通不順暢,互相不了解工作進展和整體情況,對于工作職責容易出現異議,可能出現“踢皮球”現象,使得單位難以實現國有資產的全過程有效管理。五是沒有建設一支高素質資產管理人才隊伍。資產管理屬于行政后勤工作,其工作含量不高,在單位中不受重視,因此其人員準入門檻和現有人員學歷水平較低,很少出現優秀的人員和隊伍。但是隨著國家對于國有資產管理規定的不斷細化,對資產管理具體程序的進一步明確,使得國有資產管理需要高素質人才參與管理。另一方面,資產管理涉及多部門多環節,需要相關人員的通力合作,尤其是資產管理部門人員和資產使用部門管理人員,而資產實際使用部門的管理人員往往為兼職,人員也不固定,經常變動,給管理部門造成了很大困難。
2. 國有資產情況復雜
特檢機構國有資產情況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產分類復雜,一般單位普遍采用《固定資產分類標準》(GB/T 14885-2010)來設置資產分類,包括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家具用具等六大類。但是實際工作中需要對六大類資產進行細分,結合國家相關規定、單位資產情況和用途來具體分類。比如,通用設備中實際包含了辦公設備、檢測和試驗用設備和車輛等,一些檢測和試驗用設備又可能屬于專用設備,而國家對這些資產的管理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將六大類資產全部按照一種方式去管理,就會使得日常工作中管理方法生搬硬套,難以適應工作實際,進而導致管理不注重細節,也難以到位。二是資產的賬務管理與實物管理關系復雜,往往存在財務資產管理與實物資產管理沒有做好銜接,單位資產賬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一般特檢機構中財務部門和實物資產管理部門分別設立,因此就可能出現財務賬與實物賬不符的情況,如果有多個實物管理部門,那么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此外,由于單位管理不規范,容易出現人員調動而資產未相應調整,以及沒有進行資產清查盤點工作等,還會導致賬實不符的情況。三是資產的權屬不明晰,部分單位國有資產沒有與下屬公司進行權屬分割,使得資產歸屬不清,工作中出現互相推諉,難以管理的現象。
3. 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多數特檢機構都建設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但是實際信息化水平卻良莠不齊。推行信息化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程序清晰、責任到人、實時變動、保留記錄,將工作進一步分解,讓使用人員能夠利用資產系統辦理相關業務,保證數據真實可靠。但部分單位的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主要停留在人工管理資產賬務水平,能夠對資產信息進行維護,記錄因資產情況調整而產生的各種變化。而這種管理系統有幾個弊端,一是無法記錄資產的全生命管理過程,只能展現資產在當時情況的狀態,不利于掌握資產的實際利用情況;二是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主要靠管理人員的人工記錄,缺少多層級的審核功能,非常容易發生錯誤,后期也難以發現;三是流程管理缺失,功能不人性化,使用人員會花費很多精力處理重復工作,無法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4. 資產利用效益不高
資產利用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檢驗檢測設備使用效率不高,特檢機構普遍按照特種設備分類去建立相應的內部檢驗部門,不同的部門單獨管理和使用所屬設備。但實際上不同特種設備的檢測手段多有交叉,檢測設備可以共用,但由于沒有設備的內部或外部共享機制導致設備使用效率不高。二是存在資產閑置、資產不合理購置現象,資產閑置和資產的不合理購置是特檢機構資產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情況。部分特檢機構對于資產采購管理不規范,對于一些貴重設備采購前沒有進行充分論證,導致出現資產重復購置或者資產購置后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現象。同時,部分單位重論證輕管理,資產完成入賬后沒有后續監管,對于資產使用沒有進行考核,也容易出現資產閑置的情況。
二、加強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對策
1.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特檢機構需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首先,單位應依據國家、財政部、國管局和上級單位對于國有資產管理要求,結合單位自身資產情況制定國有資產管理、資產管理績效考核等辦法,并明確管理實施細則,確定各個環節的具體辦事流程,如預算編制、采購實施、合同簽訂、驗收、配置、使用、維護、維修、保養、盤點、報廢、處置,清查盤點等,可參考圖1。同時,還應在辦法中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以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保證權責對等,責任明確,防止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
其次,單位應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加強部門間協作。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應首先從單位領導層面進行重視。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環節和人員,有必要由單位領導成立資產管理專項工作小組,構建財務部門、實物資產管理部門為主導的資產管理相關部門間協作機制,打破部門壁壘,提高溝通效率,共同配合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另外,單位應重視資產管理人員培養。特檢機構應重視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培養和發展。首先,從人員隊伍建設上把關,提高資產管理人員進入門檻,建立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隊伍;其次,提升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待遇和薪資水平,與其實際工作內容與能力相匹配;再次,重視資產管理人員的繼續培訓,提高其對資產管理的認識和工作能力;最后,建設一支穩定的使用部門資產管理員隊伍,確保單位的資產管理規定在各使用部門內落到實處,保證國有資產的有序管理和合理使用。
2.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
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提升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單位需要推進國有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建立資產管理系統。首先,應實現各類別資產的數據庫管理功能,確保涵蓋資產本身以及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或完善國有資產的事項及流程管理,包括資產采購、資產驗收、資產配置、資產維修、資產保養、資產報廢、資產處置、資產共享、資產清查等,并明確所有流程的管理人員或過程節點。其次,財務部門和實物部門應共用一個資產數據庫,或者將實物資產數據庫與財務資產數據庫實時對接,進一步確保單位資產信息的準確,使得單位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等功能,使得資產系統能夠作出初步判斷,自動統計管理數據,方便單位管理。利用國有資產信息管理系統,能夠達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使資產信息更加精確的目的。
3. 做好國有資產清查盤點工作
做好特檢機構國有資產清查盤點工作,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必然要求。單位應定期或者不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對賬,能夠保證單位資產的賬實相符和賬賬相符,理清資產狀況。資產清查盤點工作應當從上至下,管理部門須確定資產清單盤點的內容和目標,分配清查盤點工作,由使用部門和管理員完成對所管理資產的具體盤點,同時管理部門還應對部分資產進行抽盤,保證這項工作的準確進行。
資產盤點的過程需要保留記錄,對于資產相關信息與記錄不一致的應及時調整,對于閑置資產應及時進行內部調劑或報廢處置,對于清查盤點中出現的盤虧或盤盈資產,單位內部應謹慎提出解決辦法,報上級部門批準后再進行處置或入賬。
4. 提升國有資產使用效益
提升特檢機構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建立儀器設備共用共享機制。建立儀器設備的共用共享機制,一方面是有關部門的一項重要要求,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為單位創造更多效益。特檢機構儀器設備共享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對外共享,為外部機構提供檢測服務;二是對內共享,部門間共享共用儀器設備。因此,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儀器設備對內共享和對外共享的機制和渠道。對內共享應建立儀器設備共享機制,可以通過部門間資產調劑、設備借用或提供使用服務等,合理安排使用時間,提升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對外共享應提供共享渠道,在網站上公布設備信息和預約方式,有條件地建立預約平臺,方便檢驗檢測業務開展。
二是推進國有資產績效考核工作,建立資產管理獎懲機制。將國有資產管理納入績效考核內容,是國家對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指示。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應明確資產管理中預算編制、采購、驗收、使用、清查盤點、處置等日常工作的考核要求,還可明確對于資產本身如完好率、使用情況、閑置情況等考核要求,以及明確對于資產管理人員如積極性、及時性、工作完成情況等考核要求,覆蓋資產管理的各方面內容。利用國有資產績效管理,明確資產管理的目標,使資產管理考核有據可依,對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約束,還可以提升單位效益,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實際工作中不能只罰不獎,容易引起被管理者的反感。因此在推進績效考核的同時,需要明確資產管理的獎懲機制,對達不到要求的部門或個人進行處罰,同時也要對優秀的部門或個人進行獎勵,實現賞罰分明。
三是適時推進國有資產成本管理。國有資產成本管理是一項強有力的管理手段,能夠從成本角度控制單位內部重復購置、不必要購置和資產閑置現象。特檢機構可參考資產折舊計算方法,合理收取資產使用成本,以此減少內部對于不必要資產的購置,防止出現資產買而不用的情況。另外,還應鼓勵對于已計提完折舊資產的繼續使用,考慮免除或抵扣相應成本,促使部門考慮維護資產的良好狀態,延長資產使用壽命,提升資產使用效益。但是,國有資產成本管理工作較為敏感,在開展過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存在很大阻力,需要謹慎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進行。
三、結語
我國特種設備數量規模不斷增加,隨著國家對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加強特檢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日益重要。各單位應該從領導層面重視這項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健全管理體制,提升管理能力,增加管理手段。建成安全規范、節約高效、公開透明、權責一致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使國有資產得到合理有效管理,提升設備使用效益,為特檢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物質和能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崔琳琳.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19.
[2]趙彩云.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 2020(05):43-45.
[3]辛柳玲.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01):33-34
(作者單位: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