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俏俏
摘要:目的:結合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患者臨床護理問題,在護理中強化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分析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80例心內科住院失眠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中醫綜合護理干預,研究了解患者在院護理前后的睡眠狀態兩項指標,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2.74±3.65)分和(17.34±3.23)分,與對照組兩項量表得分差異不大。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7.73±3.38)分和(7.12±2.21)分,與對照組患者得分相比睡眠明顯改善,差異顯著(p<0.05)。結論: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患者護理中積極落實中醫綜合護理干預策略,增強臨床護理優勢,幫助改善日常生活,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護理效果
醫院臨床治療中有些患者會出現失眠癥狀,作為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問題,患者主要是長時間難以入睡,或者是日常睡眠質量較差等。比如有些在內科住院的患者,長期在醫院治療中受疾病、藥物干預、患者的心理變化等情況多因素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失眠癥狀比較多,患者不能保證日常睡眠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而且也會使患者的預后比較差。因此,應該針對內科患者身體實際情況幫助切實改善失眠癥狀,提出有效解決策略為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發揮積極作用。本次研究中,選取合適的患者進行實踐探究,下面進行報告分析。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80例心內科住院失眠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者中有男、女性比例為20:20,按照常規護理采取基本策略,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別為21:19,利用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強化干預。保證兩組人員在一般資料方面沒有差異性。在研究開展前有專門人員與院內管理組織進行報告,在審批同意后方可進行。本次研究各項流程完全符合國家標準,所有選取的患者在入院后進行專業檢查,保證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在入院前并沒有明顯的睡眠障礙問題。所有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已經對本次研究流程詳細了解,同院內簽訂責任書,并且保證后期能夠積極配合。患者排除中需要考慮不利于研究完成的各項因素,如果患者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礙,日常不能正常交流,患者自身無法完成各項量表等,存在相關因素都不能選入。
1.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按照醫院常規程序進行普通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指導監督,讓患者每日減少鹽的攝入,讓患者禁止吸煙喝酒,日常在患者睡前不要讓其飲用濃茶或咖啡等影響睡眠的物質。幫助調節患者病房環境,控制合適的溫度條件,保證患者居住房間內足夠的光照,同時避免陽光強烈照射,在日常護理中減少噪音。保證患者每天的睡眠時間達標,如果患者身體比較肥胖可以讓患者側臥。根據患者的身體條件進行科學把控,在身體有需要的狀態下,可以按照醫生囑托給患者服用艾司唑侖片,藥物使用時需要控制好劑量。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中通過中醫綜合護理策略加強干預,下面就具體實施策略進行詳細分析:第一,日常飲食護理。全面分析患者的中醫證型,幫助調節患者日常膳食,如果患者氣血比較虛空可以每天讓患者食用一些大棗、桑葚等物質,如果屬于陰虛癥狀可以讓患者食用一些百合,如果患者身體血液淤堵較多可以讓患者食用一些山楂。第二,加強給患者的足底穴位按摩,此時需要讓患者處于合適的體位,通常仰臥即可,讓患者保持全身心的放松,在患者足底部位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專業按摩,通常情況下在患者睡前按摩一刻鐘時間。第三,對患者的情志干預,通過多種疫情方法的干預使患者能夠改善負面情緒,盡可能保證患者身心的愉悅感,幫助調節心理情志有效提升日常睡眠質量。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同患者積極交流,讓患者了解相關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讓患者在治療中積極配合。
1.3觀察指標
研究設定具體指標,通過專用測量表分析患者臨床護理前后的睡眠狀態,讓患者在了解基礎上自行填寫各量表,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專業打分,具體以數據統計展示。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各項數據分析按照統計學知識要求,檢驗過程中通過SPSS22.0軟件,選擇合適的方式表達計量資料,檢驗需要結合t數據。
2結果
2.1患者臨床護理睡眠狀態指標情況比較
由上面表1的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2.74±3.65)分和(17.34±3.23)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3.52±3.27)分和(17.36±3.22)分,兩組兩項量表得分差異不大。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7.73±3.38)分和(7.12±2.21)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4.63±2.92)分和(9.54±2.22)分,差異顯著。
3討論
在人體健康發展中良好的睡眠質量非常重要,保證高質量的睡眠可以有效緩解人體的疲勞感,而且在睡眠中儲存人體所需的能量,加強對人體大腦以及相關組織的保護,通過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提升人體免疫力,對相關病癥恢復有積極作用。相對一樣的,如果睡眠質量比較差,會給人體帶來不利影響。
按照我國傳統中醫學理論可知,人體失眠主要是身體出現了陰陽失衡狀態,如果患者處于內科病癥,長期睡眠質量較差會導致高血壓、心絞痛等癥,在長期影響下導致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在中醫治療中把失眠分為多種證型,根據患者不同癥型狀態,需要堅持原則,為患者進行辨證治療。
本次研究中,在常規護理策略落實基礎上,加強中醫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2.74±3.65)分和(17.34±3.23)分,與對照組患者的(13.52±3.27)分和(17.36±3.22)分差異不大。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和失眠量表評分分別為(17.73±3.38)分和(7.12±2.21)分,與對照組的(14.63±2.92)分和(9.54±2.22)分相比明顯改善,差異顯著。
綜上所知,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患者護理中強化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利用多種策略改善睡眠,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婧怡.中醫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的護理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006(014):136-137.
[2]曹淑芝.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7,9(3):2.
[3]魏兵兵.中醫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癥狀的護理效果分析[J].健康養生,2019,00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