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帆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創新,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進行革新,探究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本文將探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興趣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思政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理論落后、方法單一,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的發展需求。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基礎,為此,教師要從興趣的角度切入,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精心備課,創新教學方式
在高校政治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必須精心備課,做好課前準備,做好教學預案,將下節課所要教授的內容準備好,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前設計好問題,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學習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除了自身要做好課前準備外,還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了解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做好課堂設計,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1]。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學生規律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愉快和輕松的體驗,使學生快速適應課堂教學氛圍,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校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思政教材知識相對而言內容抽象復雜,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得思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枯燥乏味。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豐富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思政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思政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多媒體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中圖畫、視頻、音樂等方式,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調動課堂的教學氛圍,運用動作展示和語言描述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思維,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和作品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多媒體可以將思政知識或圖片在屏幕上播放,根據不同的教學方式更換圖片的形式,將重要的知識內容突出展現出來,增強畫面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時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乏味的教材知識內容與現實世界生活相聯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二)整合教育資源,豐富教學途徑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由于教材內容有限,且教材中的內容大多與生活實際缺乏聯系,使得許多學生對思政缺乏興趣。單一的教材知識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自然難以對思政學習提起興趣。因此,教師要將繁雜細碎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分點學習,再通過課堂教學,將知識相互串聯,在節約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要拓展信息渠道,豐富思政的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搜集各種對學生有利的材料,提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拓寬學生的眼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中[2]。同時,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教學外,還要挖掘生活中的元素,通過生活案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信息基礎。此外,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途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復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教師可以將教學視頻進行整理歸納,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在課后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學生進行線上溝通,布置復習任務,讓學生根據需要觀看視頻,獨立完成復習任務,通過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三)創建智慧課堂,拓寬教學途徑
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創建智慧型課堂,使教學更加靈活、開放,創建高效課堂。受高考制度的影響,高校思政的內容多、時間緊,教學任務繁重,符合合理利用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是思政教學面臨的難題。在互聯網+模式下,教師要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拓寬教學途徑。教師可以將新媒體與教學相結合,創建公共號,將思政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發布到公眾號上,讓學生關注公眾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閱讀公眾號內容。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公共號等網絡學習平臺上,發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對思政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思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在以往的教學中,受傳統觀念影響,教師一味地按照教學,在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刻板、枯燥的教學模式,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為此,教師要發揮互聯網靈活多變的優勢,開展多樣化教學,不但要在課堂中豐富教學方式,還要利用課外時間,抓住碎片化時間進行教學,將教學滲透到生活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學習思政,為高效課堂的開展提供保障。
三、任務驅動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思政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創設一個寓學于實踐的教學環境,在教學中溝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達到思政教學目標。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在設計問題和布置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難度,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如果布置過多、過重的任務,就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任務情況,注重學生完成后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新知識的理解掌握、自主學習能力、運用情況、相互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教師要時刻掌握情況并及時給予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人的思想品格并非天生,很大程度上依賴后天的教育,而結合生活開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對打破傳統教學弊端、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思想品格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師要使教學貼近生活,通過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能夠客觀、全面地看待生活事物。如教師可以用生活化案例吸引學生,突破當前陳舊、生硬的教學方式,將思政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案例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陳舊的教育觀念,圍繞學生開展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思政課程,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洪月. 創新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政課吸引力[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30):98-99.
[2]張冠軍. 高校思政課:以系統整合提升大學生課堂興趣[J]. 高教學刊,2019(10):75-77.3E435ADA-DEC8-4689-8ACF-F1BE64F1D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