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長英
[摘 要]任何學科教學都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傳授,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學生能夠鍛煉身體,強健體魄;增長運動技能,提高運動素養;明晰體育競爭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道理,從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建設和諧校園是促進體育教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樣,堅持德育與體育教學緊密融合,打造和諧校園文化也是推動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開展素質拓展活動。素質拓展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索體育的熱情,進而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體育;現狀;策略
體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認知中,更廣泛的體育貫穿于每個個體的一生,從出生到兒童、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各個生命時期都能在家庭、學校或工作單位和社會中找到體育的身影。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一些現實問題仍然阻礙著體育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操作性較強的解決策略。
一、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置單一、內容枯燥
一說起體育課,多數人想到的畫面可能就是中學時代在田徑場上跑步的場景。課程內容單一導致體育課常常被當作其他主要學科的第二課堂,被替代和忽視早就成為家常便飯。體育課前的熱身活動往往就是在田徑場環跑兩圈,課上教師簡單講述課程之后,就讓學生自主鍛煉。就場地而言,多數學校,尤其是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的中學,體育教學場地都是在學校的田徑場甚至只是一塊簡陋的空場地。由于能用于教學的器械、場地等條件都不具備,一些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很難發揮所長,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其實,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都不差,但卻難以付諸實踐,久而久之,單一的教學致使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逐漸消退。
(二)體育教學中的德育仍有不足
在賽事比拼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要力爭以優異的運動技能取勝,更要展現面對對手時的平和心態和正當正直的取勝觀念。如果體育課程培養的只是會投機取巧、打小主意、動小心思、以劣技取勝的學生,那只能說明德育理念沒有與體育課程教學有機融合。尤其是中學體育教學的對象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正處于塑造過程中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弘揚體育文化,注重情感熏陶,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和品質。
二、解決策略及意義
中學體育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際出發,順應人體自然健康規律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教師
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固然重要,可不論哪一門學科,其教學核心都在于育人,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提高教師的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心理素質,也包括人文品德修養素質。新時代中國教育體系下的教師,應有較高德育水平和育人能力。由于學生身體素質、體能強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素質都存在差異,在具體課程訓練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靈活進行分組、分隊甚至分開進行個人訓練。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組別的情況,選擇適宜的練習強度。例如,有的小組成員身體素質比其他學生強,可以讓他們嘗試耐力要求比較高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一些小組成員個子不高,但底盤穩,腰力強勁,可以建議他們多進行羽毛球和網球訓練。總而言之,教師要主動成為學生的“伯樂”,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采用適合他們的運動強度。
中學體育面向的受教育群體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有些學生做大幅度的肢體動作時會感到羞怯,有些學生對男女生的生理差異比較敏感,有些孩子希望通過體育課來吸引同學和教師的注意,獲得更多存在感和滿足感,還有一些孩子由于自身體育素養不高,不愿意參與體育活動,害怕被眾人嘲笑等等。在教學中,不同性格和心理發展程度的男女生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特點,教師要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心理需求,調動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指導和正面影響,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淵博的知識、體育的多元化和體育精神的可貴。
(二)學生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可能偏向于過度關注自身,或者無運動鍛煉的意識,這樣的心理活動水平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課堂表現,也會給課程教學帶來一些阻礙和干擾。學生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這是由于他們對體育課程認識不夠、理解不深導致的,他們誤以為體育學習只是鍛煉身體,體育教師只是帶領大家活動而已,而未把教師當成一門知識的領路人。學生除了想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也期待著在課堂上能學到更多有趣且實用的知識,如體育健康、急救方法等等。體質弱的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身體強健的同齡人,擔心私下會受到嘲笑或打壓,因此,關愛學生也是體育教師的一項責任,尤其是對于體弱的學生,他們也渴望得到教師平等、公平的對待,以及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不能給其他學生傳遞一種尊重他人的理念,其他學生私下對體弱學生的不滿或欺凌可能會愈演愈烈,這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將德育與體育緊密融合
1.建設和諧校園
建設和諧校園是促進體育教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樣,堅持德育與體育教學緊密融合、打造和諧校園文化也是推動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和諧的校園文化。在體育課程實踐中,教師要融合和諧校園文化的因素,文明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可以通過舉辦校園體育賽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鼓勵和引導學生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共同去完成同一個目標。體育技能突出的學生可以通過公平的對決代表班級去參賽,而體育素質不突出的學生也能在賽事籌備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如為本班級參賽隊員加油、協助完成參賽當天的各種后勤保障任務、向校廣播站投稿為班級參賽同學打氣等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這樣的體育集體活動團結班級學生,打造互幫互助的和諧班級,創造和諧的班級文化,從而助力校園風氣的改變。
由于正處于青春期,有些孩子比較頑劣,私下里欺負班級同學或拉幫結派,導致班級風氣不正,甚至一些孩子盲目崇拜、跟從、效仿其行為。鑒于此,教師要給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引導學生關注真善美。可以選擇體育技能突出的學生作為大家學習和尊重的榜樣,鼓勵其他學生通過鍛煉提高體育技能,以此獲得大家的贊賞,成為學習的楷模。
2.開展素質拓展活動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開展素質拓展活動。素質拓展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索體育的熱情,進而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素質拓展活動具有娛樂性、悠閑性、集體性等特點,只有參加者通力合作才能達成目標,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得到放松,又有助于凝聚集體的力量,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首先,要合理開展素質拓展活動。素質拓展活動的時間不能與主要教學任務沖突,也要針對素質拓展的對象合理制定活動內容,調動學生所長,發揮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要關注素質拓展活動的有效性和協調性,素質拓展活動是主要課程內容之外的一個補充,而不是主要課程目標和任務。我們要把握度,不能多次無限期地開展,在有限的次數安排下,要更加注重拓展內容之間的協調關系,不重復、不濫用。最后,要保證素質拓展活動安全開展,不對學生造成損害,使之成為豐富體育課程的“福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徐揚,劉盛.我國中小學“體育課頑癥”問題之審視[J].運動,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