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英娜
摘要:豬水腫病是一種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也被稱為腸毒血癥,主要以神經癥狀、器官水腫為臨床表現,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基于此,筆者主要就豬水腫病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方法、綜合防治展開探討,以期為其他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水腫病;預防;治療
豬水腫病是生豬較為高發的一種疾病,所有生豬都可能感染該病,但是尤其以斷奶仔豬最為高發。斷奶仔豬一旦感染該病,會出現頭部水腫、腸道中毒、驚厥、精神萎靡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還會出現死亡或休克的現象。相較于其他豬病,豬水腫病發病率較低,但是一旦發病會造成較高的死亡率,而這勢必會對生豬養殖效益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對豬水腫病加強防治。
1 病原
溶血性大腸桿菌是引發豬水腫病的病原,該病菌形狀為直桿狀,大小為0.5×3μm左右,有鞭毛,沒有芽孢,具有一定的血凝活性。堿性染料對于該病菌具有很好的染色性,染色后病菌兩端部位染色稍微較深。該病菌對于外界抵抗力中等,對于高溫、高濕、常見的消毒試劑對于該病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
2 流行病學
2.1 傳染源
患病仔豬和帶菌母豬是該病的傳染源,病菌大量存在于患病仔豬和帶菌母豬的腸道當中,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會大量繁殖,隨排便排出體外,進而對周邊環境及飼料、飲水造成感染。
2.2 易感動物
豬水腫病主要發生于斷奶前后的仔豬,即42~105日齡的仔豬最易感染該病。個別情況下,大至4月齡仔豬、小至數日齡仔豬也可能感染該病。該病主要發生于生長較快、體型健壯的仔豬。
2.3 傳播途徑
消化道傳播是豬水腫病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健康仔豬一旦食入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就有可能感染該病。
2.4 流行特點
豬水腫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而且只針對于特定豬群,一般不會大規模傳播。豬水腫病在豬群中的發病率一般在10%~35%之間,不同時期、不同豬群發病率會有些許差異。每年3—5月產仔季節,豬水腫病發病率會相對較高,之后會慢慢回落。再到8—10月下一個產仔季節,豬水腫病發病率會再次上升,然后慢慢回落。仔豬在感染該病后,會出現突然死亡的現象,死亡率一般在50%~90%之間。除了自然發病外,免疫狀態、飼養條件、氣溫變化、集約化飼養等因素也都可能誘發該病[2]。
3 臨床癥狀
發病較快的生豬一般不出現任何癥狀,就會出現突然死亡的現象;發病較慢的生豬會出現呼吸變快、食欲廢絕或減少、精神沉郁、先腹瀉后便秘等癥狀。行走時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四肢無力;靜臥時不時抽動、肌肉震顫;觸動時表現較為敏感,會發出嘶啞名叫或呻吟聲。隨著病情的不斷加強,病豬還會出現后驅或前肢麻痹,無法站立的現象,但是體溫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除此之外,患病豬眼瞼、面部,甚至是腹下、頸部會出現水腫現象。發病較快的生豬水腫現象不明顯。
4 病理變化
通過對病死豬解剖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眼瞼、頜下淋巴結、結腸腸系膜、胃壁等部位:①眼瞼水腫明顯,水腫液為膠狀透明無色物質,腹股溝、股前、后頸、下頜間、顳部等皮下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腫。鼻黏液增多,鼻黏膜散布有出血點;②胃腸壁水腫明顯,胃部水腫主要集中在胃大彎部,如果病程較長,整個胃底部和食道部位也會出現水腫現象。水腫部位胃壁明顯增厚,剖開水腫部位會流出膠狀黃白色或灰白色物質。腸部水腫主要集中在盲腸或大結腸部位,小腸部位一般不會發生水腫現象;③腸系膜呈膠狀透明水腫,水腫現象較為嚴重。此外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結也會出現水腫,甚至出血現象;④出現神經癥狀的病死豬,腦部還會出現腦炎變化,神經細胞會出現水腫、變性現象。個別病例腦干部位還會出現軟化灶,軟化灶切面微微凹陷,呈土黃色;⑤腎部水腫,肺部水腫,呼吸道及心外黏膜水腫,分散有許多出血點。
5 診斷方法
5.1 診斷要點
①該病病死率較高,病程較短,主要發生于斷奶前后仔豬群體;②該病主要發生于體格健壯、營養良好的仔豬;③該病的臨床表現為頭部、眼瞼水腫,共濟失調,運動障礙,但是體溫不會發生明顯改變;④解剖檢查會發現淋巴結、腸間膜、胃大彎部水腫明顯;⑤在春秋產仔期發病率較高,此外免疫狀態、飼養條件、溫度改變、集約化飼養等因素也可誘發該病[3]。
5.2 鑒別診斷
豬水腫病與豬缺硒性水腫、營養不良水腫在臨床表現上存在諸多類似之處,所以必須做好鑒別診斷工作:①營養不良性水腫。營養不良水腫雖然也會出現食欲減退、眼瞼水腫、精神萎靡等癥狀,但是病程一般較長,不會出現神經癥狀,病豬體型會明顯消瘦,出現黃染、貧血現象;②缺硒性水腫。缺硒性水腫雖然也發生于斷奶前后體質強壯的仔豬,病豬也會出現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眼瞼浮腫現象,但是不會出現神經癥狀,并且通過解剖會發現患病豬全身肉色明顯變白。
5.3 實驗室檢測
1)病原菌檢測診斷。選取病豬的小腸前部或胃部內容物,通過劃線的方式接種到麥康凱瓊脂平板、血液瓊脂平板以及普遍瓊脂平板上。然后將接種后的瓊脂平板放置到37℃的環境中培養24h。培養后如果發現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出現紅色菌落;血液瓊脂平板出現β溶血環;普通瓊脂平板出現灰色半透明圓形菌落,即可確診為豬水腫病。
2)血清檢測診斷。刮取病豬小腸部位少許黏液溶于聚琥珀酸丁二酯當中作為抗原,然后利用針對性抗體進行抗原抗體中和反應,以此來證明小腸部位含有溶血性大腸桿菌病毒,進而即可確診為豬水腫病。
6 防治舉措
6.1 加強飼養管理
豬水腫病主要發生在仔豬斷奶前后,所以在仔豬斷奶前后必須對豬群加強飼養管理。具體而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通風,使豬舍維持在干燥清潔的狀態;②合理搭配飼養,確保飼料營養全面,必要時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添加乳酸鋅、VE、硒、鐵等添加劑,以此來增強豬群抵抗力,防止溶血性大腸桿菌大量滋生。
6.2 做好消毒工作
制定切實可行的消毒程序,定期對豬舍的地面、墻面、用具、墊草等進行消毒。在實際消毒過程中,可以選用1%~2%的甲酚皂溶液或3%的堿溶液、10%的石灰水溶液作為消毒劑。除了日常消毒外,在每批仔豬出欄后,要先用清水對豬舍的地面、墻面、門窗等進行徹底沖洗,然后再運用2%的甲酚皂溶液進行徹底消毒。
6.3 規范引種
如果引種不規范,極易導致豬水腫病從外引入,因此為了降低豬水腫病發生幾率,必須對引種過程加以規范,盡量不從外引種。如果必須從外引種,要從未發生過豬水腫病疫情的豬場引種,同時要認真做好檢查隔離工作。除了在引種過程中要對引進的豬種進行全面檢查外,還要對引進的豬種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確保其不存在豬水腫病才能與其他豬群混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豬水腫病從外引入的風險[4]。
6.4 使用藥物免疫
在豬水腫病高發期,可以在仔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藥物,如土霉素,以此來增強仔豬抵抗力,降低仔豬感染豬水腫病的風險。除此之外,在仔豬出生后的5~7d,可以適量為仔豬食用芽孢桿菌等益生菌添加劑,以此來提高仔豬特定性抵抗力,避免仔豬感染豬水腫病。
6.5 落實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提高仔豬特異性免疫力,降低仔豬感染豬水腫病最為經濟、最為有效的舉措。在仔豬出生后14日齡,為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仔豬接種仔豬水腫病三價蜂膠滅活疫苗。對于不符合接種條件,如患病、體弱的仔豬做好記錄,待其條件符合后立即對其進行補免。
7 中西醫治療
7.1 西藥治療
豬水腫病當前尚未研發出特異性治療藥物,在對豬水腫病治療時主要以用鹽類瀉劑排出或抑制腸道細菌,同時輔以抗菌類藥物,以此來緩解病豬癥狀,幫助病豬盡快恢復。具體而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選取地塞米松1mg、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30萬IU、VC注射液2mL、20%葡萄糖溶液20mL,混合混勻后,為病豬靜脈注射,1次/d,連用2d;②選取安鈉咖注射液2mL,為病豬皮下注射,1次/d,注射1~2d;③選取VB1注射液2mL、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mL、20%葡萄糖注射液40mL,為病豬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1次/d,連用2~3d。
7.2 中醫治療
選取澤瀉、木通、豬苓、石斛、陳皮各6g,冬瓜皮、茯苓、白術各9g,混合均勻,加水適量的水煎煮,煎煮后為病豬一次性灌服。除此之外,也可以將上述藥劑混合均勻,研磨成粉,加入開水沖服,均可起到相同的治療效果。1劑/d,連用2d。
8 結語
綜上所述,豬水腫病是生豬較為高發的一種疾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死亡率較高,所以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做好飼養管理、消毒、藥物防治、疫苗注射等預防工作,以此來降低豬水腫病發病幾率。而一旦發現有生豬感染水腫病,要立即將其隔離飼養,并采取上述舉措對其進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豬水腫病蔓延擴散,幫助病豬盡快恢復健康,進而最大限度降低豬水腫病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談正喜.豬水腫病的綜合預防[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1(6):81-82.
[2] 史永勝,王康忠.豬水腫病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探討[J].畜牧業環境,2020(4):79.
[3] 王卓,蔡曉紅.豬水腫病發病原因及病癥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8):67-68.
[4] 俞麗芳.豬水腫病診斷與防治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