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椅如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勵學生在今后各個階段繼續努力學習數學,實現終身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應用意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應用意識”的定義概括為:一方面,學生要非常有意識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等知識來分析和解釋我們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許多數學現象和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許多與生活中的數量、圖形等有關的問題,進而可以在實踐中把這些問題轉化成一些有關數學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一、創設生動問題教學情境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當下學生的好奇心理,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自身的創造力和主動應用數學的能力。
(一)充分應用數學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講故事的教學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活動。結合講故事的內容和方式組織學生一起學習,營造合適講故事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產生主動提問的意識。比如,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與“年月日的判斷”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時,教師為學生講述一個這樣的童話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動物幫小兔子過生日時,松鼠弟弟突然“哇”地大哭起來,說它12歲才過了3次的生日。然后,教師們可以就此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12歲的松鼠只過了三次的生日嗎?”隨后, 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猜想。學生們對問題的觀點和答案都產生了很強的好奇性和興趣,從而讓學生深深體會到問題來自于生活,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激發自身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二)鼓勵學生應用不同觀點創設情境
在學生解題的每一個過程中,通常都會出現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有多種不同的思維和方式的情況。教師要充分營造不同的學習觀點和情境,以此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應用意識。比如,在課中講解一道應用題時,教師先讓學生對應用題進行觀點分析,自主分組,并要求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相互的提問、分析、對比,選擇并找出最便捷的一種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二、注重知識的實際綜合運用
引導學生在解決數學應用問題之后進行反思,有助于充分培養學生對綜合運用知識的不斷探索和嘗試,引發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熱情,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強化數學應用意識。
讓學生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運用一些知識加以解決,能探索、分析出解決簡單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師必須先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利用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來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
在教學五年級的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問題時,要考慮實際情況,但由于學生容易受“四舍五入”法遷移的影響,往往使問題的求解與生活實際脫離。因此,在探究新知時,筆者以“小強過生日”作鋪墊,走進生活進行教學。筆者開始設計“媽媽需要準備幾個杯子倒飲料”,讓學生根據實際經驗說說理由,并討論。解決完裝飲料的問題,接著讓學生自主討論“媽媽能做幾個蛋糕”,同桌討論“這根紅絲帶能包裝幾個禮盒”和“需要幾個禮盒裝糖果”。這些問題均來自生活,所以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趁著學生此時高漲的情緒,筆者提了另一個問題:“請你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我們在保留整數的時候有什么規律呢?”小組討論發言。這樣的體驗,使學生對“剩下的部分”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就會聯想到剛才的情景,自然就容易理解究竟何時該用“進一法”、何時該用“去尾法”了。這樣的設計,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三、傳授適合學生的課堂提問方式
(一)做好學生提問的引導以及示范
“模仿”是小學教學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由于小學生自身年紀的學習能力限制,無法單獨完成某項學習的任務。此時,教師的引導、示范及其重要。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入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在執教“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時,出示題目:小新家養鵝7只,養鴨10只,養雞20只,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筆者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并用自己的方法解釋自己得出的結論。通過一番交流小結后,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信息再提出數學問題,在巡視的過程中,好多學生模仿的語氣向組員發問:你的算式是怎么來的,請解釋你的結論。這一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了探究問題的平臺,在教師的示范下自己通過模仿提出問題,創造了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鋪墊。
(二)激發學生的疑問意識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及應用意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如何培養學生更好地學會自己提問一些有價值、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質量。筆者在課堂上常常讓學生根據課堂的知識提出問題,不講究提問方式。對學生所提的問題經常讓學生討論,幫著教師共同解決。這樣,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的思路更廣,問題也更多,也更好地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應用問題,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數學的應用習慣與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牟惠蘭.淺議數學文化價值的教學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幾點體會[J].教育現代化,2016(40):78.
[2]魯潔.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其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55.
[3]謝國洪.小學數學教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情感讀本,2015(20):96.
[4]鄭碧石羨.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11):18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