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毓琪



【摘要】統編教材非常重視學生復述能力的養成,因此根據各年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作出循序漸進的安排。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為例,淺談高年段復述故事教學中,應如何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生動地復述故事。
【關鍵詞】小學語文;民間故事;變換人稱;創造性復述
民間故事,源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于民間的故事。民間故事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了解和學習民間故事,是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統編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編排的單元,選編了《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兩個民間故事。本單元閱讀和習作的學習目標,分別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下面,筆者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獵人海力布》為例,談談落實要素的具體操作方法。
一、瞻前顧后,把握全局
關于“訓練學生復述能力”這一閱讀要素,統編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作出了循序漸進的安排。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五年級“創造性復述”這一語文要素是依據學生的認知思維與能力發展而制定的,是從二年級“借助圖片和關鍵詞句講故事”、三年級的“詳細復述”、四年級的“簡要復述”基礎上提出的進一步要求,讓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二、結合課后習題,聚焦“創造”生發點
統編教材課后練習題是檢測語文要素是否落實的重要途徑。解讀課后練習題,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解析出課文的教學價值,確定核心教學內容。筆者以《獵人海力布》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為例,結合本課的課后習題“試著以海力布或鄉親們的口吻,講一講海力布勸說鄉親們趕快搬家的部分”,將本課教學的核心目標定位為:變換人稱,根據不同人物的身份進行創造性復述故事。
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什么是“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以原文為依據,展開想象,發揮創造性的復述方式。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找到“創造”的生發點。
《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語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矛盾沖突激烈,帶有神話色彩。在故事敘述上,非常注意技巧的運用。同時,又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如果有心,可以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通過解讀文本后,我們找到了“創造”的生發點:變換人稱及補白細節。
三、借助思維導圖,梳理故事脈絡
創造性復述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后習題一“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海力布的哪幾件事”,引導學生通過小標題進行概括,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脈絡,可以為接下來的創造性復述學習做準備。通過梳理,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民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特點,更能在理清情節的基礎上,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簡單復述。
四、搭建復述支架,鋪好復述之路
變換人稱,生動講述海力布救鄉親的過程,即進行“創造性”復述故事。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要落實的語文要素目標。為了降低難度,我們為學生搭建了復述支架。
(一)梳理情節,講清楚
首先,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從起因、經過、結果這三方面講清楚故事脈絡,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地講清楚海力布救鄉親的整個過程。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從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度、語言表達的流暢度這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復述內容進行引導和點評。
(二)巧用細節,講具體
1.聚焦語言,有感情朗讀
聚焦課文第八自然段,找出海力布勸說鄉親們的語言。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海力布催促鄉親們搬家的句子,體會海力布焦急的內心活動。
2.聚焦神態、動作描寫,轉述過程
教師追問:“當時海力布那么著急,海力布是怎么勸的呢?鄉親們又有什么反應?”通過填空形式,引導學生再次瀏覽第八自然段,聚焦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描寫,把海力布勸說鄉親搬家的部分講具體。
搭建復述支架,在講清楚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找出海力布的語言、神態、動作這三個方面的細節描寫,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品讀人物細節描寫,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將“救鄉親”這一部分講具體。
(三)變換人稱,補白想象,講生動
進行到這里,學生基本能將“救鄉親”這一部分的內容講具體。但想將民間故事傳承下去,還需要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才能吸引人們去聽。
那么,如何把故事講生動呢?帶著這個疑問,教師通過變換人稱、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代入角色情境,大膽想象,補白想象海力布的心理活動,為后面的“變換人稱”環節搭建支架。
五、借助表格,走穩復述之路
(一)角色扮演,復述故事
此環節開展之前,教師先通過播放視頻動畫,創設情境:看,一群急著搬遷的小鳥飛過來了,它們看見急得跺腳的海力布,問:“海力布,你怎么還不走啊?”于是,海力布將他勸說鄉親們搬家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接著出示復述要求:如果你是海力布,你會怎么把勸鄉親們搬家的部分說一說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提示(加上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站起來和你的同桌演一演。
借助表格內的信息,根據提示,引導學生代入角色,嘗試以海力布的口吻復述勸說鄉親們搬家的部分。與同桌進行角色扮演的環節中,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示的鍛煉機會,化身為小故事家變成海力布把勸說鄉親們搬家的場景還原出來。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總結創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圍繞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等添加細節,讓學生再次明確創造性復述的要求。
(二)自主練習,繼續復述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代入鄉親們的角色,回憶起當年海力布勸說他們的場景。讓學生用上剛學到的創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以鄉親們的口吻講述海力布勸說鄉親們搬家的場景。
本環節教學內容結合“先扶后放”的教學策略,凸顯本課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變換人稱、添加細節的方法,以不同的身份復述故事,學會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
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基于“創造”的生發點——變換人稱及補白細節,為學生搭建復述支架:梳理情節,把故事講清楚;品讀人物細節描寫,巧用細節,把故事講具體;變換人稱,猜想人物的心里想法,進行補白想象,把故事講生動;最后,借助表格,以不同的身份復述故事。這幾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其真正成為復述的有效支架,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生動地復述故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馬艷玲,曹媛.融合讀說寫? 凸顯單元整體教學特征[J].小學語文教學,2020.
[3]李竹平.為什么用民間故事來學習“創造性復述”[OL].https://mp.weixin.qq.com/s/EhaL56etp1QuXuuXUPLe3w.
責任編輯? 陳? 洋393DC7A6-73D0-4407-B136-863B4F457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