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波
摘 ? ?要: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一項最基礎的要素是種子。種子管理水平直接會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因此為了推進農業朝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加大對種業管理的重視力度。通過提高種業管理的科學性,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種子市場經濟化的發展背景下,由于我國對種業管理的經驗不足,因此造成了諸多發展問題。文章分析了新時期種子市場的現狀,論述了加強種業管理的策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種子市場;現狀;種業管理;策略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9-0118-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6 ? ? ? 文獻標志碼:A
在新時期背景下,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對于糧食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隨著農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種子行業發揮著核心作用。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種子行業的發展依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有著很大的進步和提升空間。所以在農業發展中,應充分確立種子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高效率地利用種子,加強種子管理,構建全面的管理系統,從而解決現存的種業管理問題,確保農民經濟效益的實現,不斷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1 研究背景
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農業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農業發展而言,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產業就是種子行業。種子行業關乎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民生問題。在農業生產中,種子作為一項重要的生產資源,可提升農作物生產的質量和數量。因此,從整體上來看,農業生態的發展趨向受種子管理水平的影響,種子管理的質量也關乎著農民的實際收入,是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在當前的農業發展背景下,必須要不斷健全種子管理體系,促進種業持續性發展,充分挖掘農業生產的潛力,這樣才能維持和鞏固我國農業發展,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新時期背景下,各個行業都面臨著全新的發展特點和機遇挑戰。因此,對于種子行業而言,要把握時代變革的趨勢,在符合現代化背景下提出全新的種子管理要求,革新與轉變管理方式,推進制度體系建設,從而優化新時代背景下種業發展的需求。另外,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了高品質種子在培育過程中轉變具體程序和標準。因此,為了增強種子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成果轉化率,就要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各項流程與環節。
近些年,我國農業技術人員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是為了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這樣一來,必須要加強種子管理,推進科學種子管理工作的落實。對于相關農業企業來說,種子質量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效益。所以在農業生產中,面對種子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技術人員不僅要加快推進新型優質種子的研發和推廣,而且還要針對融資管理,加大宣傳力度。相關企業在種子運營的過程中,要重視管理工作的落實,改革與完善種子市場機制,這樣一來有助于健康育種目標的順利實現[1]。
2 種子市場現狀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作為一項基礎性產業,直接決定了種子的重要地位。要想在農業生產中提升農作物質量和產量,基本前提是選擇優質高產的種子,開展科學的培育工作。對于農業發展而言,種子管理作為一項主要的影響因素,要想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就要把關好種子的質量。種子研發作為基本的農業生產手段,也是農業生產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時期背景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種子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存在較多種子不規范的情況。我國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種子的質量、標識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制訂了種子上市的具體要求。但是在當前的種子市場中,所售賣的很多種子類型都無法滿足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特別是一些小型公司所推出的種子銷售類型,常常出現以次充好的問題,所售賣的種子質量難以達標;還有一些企業直接售賣給農民一些沒有通過審核檢查的種子,由于這些類型的種子并未接受嚴格管控,所以難以保障其質量安全,使用這些種子進行農業種植,將會直接威脅到種植糧食的安全。在種子市場中,農民經常會選購一些假冒偽劣的產品,不僅無法保證產品質量,而且銷售企業的各項經營手續不齊全,種子通過低廉的價格誘惑農民爭相購買。同時很多農民面對種子的質量,不具有較強的分辨能力和經驗,在選購種子時,往往更加看重價格方面的優勢。因此,如果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選用的種子為假冒偽劣產品,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效益。比如,很多商家在售賣種子時,不僅會標榜該種子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而且價格低廉,吸引農民購買。但如果在實際種植中暴發病蟲害,這些種子也無法有效抵擋病蟲害,從而造成作物大規模減產,給農民帶來巨大的損失。由于這些不良商家和企業的存在,使得當前種子市場混亂不堪,影響很多優質的種子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市場聲譽,導致農民對種子市場的整體印象較差,使得市場經濟水平的發展腳步停滯不前,阻礙農業順利發展。
其次,種子企業內部不具有較為激烈的競爭,因此也無法實現規模效應。由于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種植,針對相關種子培育方面的企業來說,具有較大數量,但從規模上來看,普遍不具有較大體量。對于大部分種子企業是依靠農作物的常規育種作為主要收入和盈利,所以企業的培育技術較弱。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種子培育技術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針對我國現存的育種企業來說,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技術的普及和規范。在當前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限制了規范化生產企業生存空間的擴大,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企業存在嚴重的技術短板,技術上缺少核心優勢。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種子的市場經營環境,一項重要的舉措是明確各部門權責。因此,如果企業不具有較大規模,會模糊權責分工,難以保障種子質量,從而無法維持整個市場秩序。
再次,種子市場的監管問題。對于種業的經營管理來說,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多樣化和復雜化。因此,在市場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因素。比如,一些企業為了最大化地獲得利潤,就會盡可能地壓縮成本,從而實現更大的效益。企業的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市場規制的正常實行和運轉,降低種子的質量,而且在種子市場中,普遍存在育種亂象,會給相關部門開展監管工作造成巨大的壓力,激化矛盾;還有一些小型企業會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躲避市場監管。為了維持市場規范運作,必須要促進企業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等多方協調和配合。但是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下,相關管理部門未重視種子市場的監管,在市場中所售賣的種子缺少統一的質量要求和標準。因此,難以有效控制種子市場,增加了市場調節機制確立的難度系數[2]。
3 種子管理工作的現存問題
3.1 落后的管理方式
隨著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在當前的種子管理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對于種子管理來說,優化完善了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種子的管理發展依然處于初期階段,所以在管理模式的變革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在具體落實管理工作時,依然以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為主。通過行政的方式進行種子管理,所以導致具體的管理責任和權利落實困難。第二,當前很多種子管理部門所應用的管理方式較為落后,這也導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單一的銷售渠道、產銷脫節等,不利于新型種子的推廣和應用,會給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管理方式存在滯后性,難以保障管理工作的效果和開展水平,從而限制了農業的發展。
3.2 落后的質量檢測設備
當前,在種子管理工作中,所應用到的質量檢測設備不夠先進。隨著農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推進了各項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但是,針對種子管理來說,由于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足,資金也會受到限制;不注重種子質量檢測環節,無法引用先進設備。另外,很多企業為了縮減成本,不會及時地更新和升級設備,依然采用舊有的設備進行質量檢測。對于具體的種子質量檢測工作而言,檢測設備直接影響檢測的結果和效率以及種子管理質量的水平。所以如果應用落后的質量檢測設備,不僅會降低設備的檢測能力,而且會導致檢測效率低,因此難以保障種子質量。為了高效推進種子管理工作,就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引進和應用先進設備,及時升級和更新舊設備[3]。
3.3 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水平有待提升
在新時期背景下,對于種子管理工作而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低下。在具體的工作中,如果人員的素質能力不足,不僅會影響到種子質量檢測的精確度,而且還會降低管理水平。在檢測種子質量時,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如果管理人員的素養水平較低,不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就會影響到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另外,在管理工作具體落實過程中,人員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了管理工作能否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管理工作定位依賴于人員的管理經驗,所以如果人員不具備足夠的經驗,會影響到管理工作定位的準確性,限制了種子管理工作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3.4 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當前的種子管理工作中,往往在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問題。要想確保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就必須要具有完善的制度作為基本保障。在種子管理工作中,如果沒有確立一個科學的監管制度和質量檢測制度,那么都會影響到具體的管理效果。由于缺少健全的種子質量檢測制度,因此相關人員并未高度重視種子管理,使種子質量檢測不符合國家的具體規定和標準,同時使得種子的發芽率、水分、凈度等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另外,如果缺少完善的監管制度,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競爭壓力,很多種子企業為了謀求更高的經濟利潤,就會鉆制度的空子。再加上很多監管人員的監管力度不足,所以在進行種子經營監管時,常常會存在不足和紕漏,限制了管理質量的提升[4]。
4 加強種業管理的具體策略
4.1 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為了順利落實種子管理工作,就要構建和完善組織市場管理系統。當前我國要重視農業用種問題。在現有法律條文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完善各項法規制度,對種子管理確立一個嚴格的標準,這樣就能保證在種子流入市場前,強化對于種子質量的把控,防止在市場中出現存在問題的種子。為了有效完善和健全種子管理體系,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于種子管理法的學習,不斷加強種子管理機構建設,從而達到一支高專業水平的管理團隊,這樣才能保障種子管理體系的順利落實,對于各個種子生產環節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提高種子管理的規范性和標準性,從而實現種子高質量、高水平的生產。
4.2 加強種子管理,提高選種的科學性
要給農民提供正確的指導,確保其能科學地進行選種工作。針對種子企業,要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規范性,避免市場出現混亂的問題。為了保障種子的安全性,提高農民對于當前種子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度,應加強對種子生產企業和單位的評估與檢查,構建種子推薦制度。相關機構和部門在培育和研發種子時,要在栽培高產優質種子的基礎上,集中展示和種植所申報的種子。同時,還要邀請相關的企業和專家,對種子品種展開實際的研究。通過鑒定田間品種,確保所推出的種子品種不僅能實現較高的產量,而且還能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能力。對于種子市場所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要加大打擊和懲戒的力度,這樣才能完善種子市場機制,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銷售環境[5]。
4.3 落實好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
根據種子行業所具有的特點,可以定期開展宣傳工作,以廣播、培訓等多樣化的形式,宣傳普及種子管理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條文。要針對非法的種子貿易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和嚴重后果,加大宣傳力度,并開展各種活動,從而提高宣傳效果。有效落實宣傳工作,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避免農民在選購種子時,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騙。讓農民能夠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種子的法律法規,并且能夠通過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通過宣傳工作能普及種子管理的知識,讓其認識到市場所存在的風險問題。
4.4 優化種子管理
首先,要對種子市場加大監管和控制力度。當前,種子品種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擴大了其生產渠道。所以相關部門必須要重視種子市場的監管和控制工作,在明確種子管理標準與條件的基礎上,對于種子的使用方法和條件,做到明確的規定,強化市場監管。對于選種工作而言,可提供重要的依據。對于種子質量檢測環節而言,要嚴格檢查種子質量。在種植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秉持公平、開放的工作原則,構建現場檢測機制,確保其專業性水平。同時,還要符合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另外,要加大種子生產風險評估分析的力度,確保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都能獲得安全、可靠的種子,提升其經濟收入水平[6]。
其次,優化種子業務。針對新研發出的種子品種,相關部門要完善與改進登記程序。在種子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落實登記制度,并且針對種子市場做好專項檢查,定期落實好質量抽檢。在引進新品種時,要具有足夠的政策和物質支持,構建種子檔案機制,完善統一的管理系統,提升種子管理水平。
再次,明確種子管理任務。不僅要嚴格界定種子的功能,開展有序的種子管理,構建全面的管理系統,深入分析農業的生產狀況以及管理情況,而且還要強化對于技術人員的培訓教育,構建一個專門的管理小組,實現高效率管理工作的落實,強化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效地控制種子質量。
5 結束語
在農業生產中,種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收入。因此,在新時期必須要加大對種子管理的力度。在種子市場中,推出更多優質種子,從而帶動種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盛煥銀,徐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后如何加強種子管理[J].中國種業,2022(2):39-42.
[2]嚴寒.淺析我國種子管理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123-124.
[3]石莉平.新形勢下提升種子管理工作質量與效果的具體措施[J].種子科技,2021,39(20):125-126.
[4]蘇慧清.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向種業發展的策略[J].黑龍江糧食,2021(9):75-76.
[5]黃正華.加快推進縣級種子管理體系規范化建設的思考嘗試[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99-100.
[6]劉金娥.關于加強農作物種子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種子科技,2021,39(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