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樊
摘? ?要:德育是當前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板塊,而小學數學學科同樣也承擔著開展立德樹人的重要責任。在當前的綜合素質教育目標下,小學數學與德育的融合,能夠充分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教學原則,同樣也能夠落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宗旨,通過德育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課堂的課程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小學生的課堂中,利用數學教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德育意識,為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13-0040-03
品德是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的重要評價標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德才兼備成為我們對新時代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對于品德培養來說,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教育培養過程才能夠形成。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學校注重對于學生德育的實施,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其德育意識,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
小學數學因為其縝密的邏輯性、科學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習慣、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根本目的。本文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分析了實踐中以數學教學融合德育原則的方法和策略。
一、重視挖掘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
小學數學的教學往往離不開數學計算、思考與實踐,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思維能力的良好教育。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尊重科學、重視邏輯、追求理性的研究思維,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發展更為高尚的道德品質等。一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數學,對于數學的認識直接關系到他們未來數學素質的發展,因此在此期間,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數學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將數學教學與德育的目標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例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讓一年級學生理解5以內的數字概念,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不同數字之間的差,感受加減法的具體作用。同時作為教師來說,應當為學生發現數學學習中的興趣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時,筆者為一年級的學生講述了一個“朝三暮四”的故事,借助故事中的小猴子早上和晚上吃的棗子的數量之和,幫助他們理解和認識學習數字的重要性,在講述過程中一年級的學生被猴子們這么容易就被騙到逗得哈哈大笑。但是此時筆者趁機對他們講述了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同學們,今天我們可以說這幾只小猴子因為不懂數字、不懂數學,因此被人欺騙了,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知道如果在一年級時不能夠學好數學,將來我們也是會有出錯的時候,因此我們要怎么樣呢?”學生們此時都不約而同的回答:“學好數學!”
在這一過程中,一年級學生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有趣味的故事,更加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在這個“朝三暮四”的故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力量與作用,這才是激發他們用心學習、重視數學的最好方法,也能夠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知識在生活中的巨大價值,從而培養他們尊重知識、渴望學習知識的良好習慣。
二、建立游戲性質的德育策略
小學一年級學生對于游戲的熱愛是其身心發展過程的具體體現。由于小學數學講求邏輯性以及具體的數字運算占比較多,因此許多小學生認為數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也因此降低了對于數學學科的喜愛程度。從這一客觀事實出發,我們應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借助數學游戲可以有效的將數學教學與德育目標緊密結合,最終實現雙贏的效果。
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分別扮演時針、分針,通過自我介紹、彼此互動、廣泛參與的形式,讓學生們認識到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系,同時借助數學游戲的形式,為學生創造具體的實踐場景。
例如讓學生與教師一起扮演一個準時開會的活動場景。在此期間通過教師遲到,向學生道歉的情節,向學生們講述遵守時間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守時與誠信在人生成長中的重要意義。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時間的理解和感受,又例如:在小學生參與考試模擬情景中,由教師做裁判,讓學生一起憑感覺來感知一分鐘、兩分鐘的時間差異,看哪一位同學感知的時間最準確等。需要認識到,這種對于時間的感知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和實踐,對于學生參加日常測驗甚至未來參加中考、高考時把握考試時間都有著長遠的作用和意義。
當學生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感知到時間的流逝時,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真正理解“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中蘊含的巨大價值。借助“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教師能夠實現多種德育的目標,這也顯示了數學學科教學中蘊含的德育內容之豐富。
三、將生活化的德育主題融入到數學課堂上
德育與數學教學內容的融合,最終要通過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展現其價值。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關注生活化內容的引進。隨著現代教學中對于實踐價值越來越關注,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也要為學生創造更多有利于實踐、便于其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學習和運用的環境。
通過師生互動,我們可以獲取到學生反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這些素材既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內容,同時又具有著豐富的德育價值。
例如:在教學“位置”一課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一起來探討為什么會出現“位置”這樣一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去思考生活中會有哪些場景運用到這一知識點。學生們通過思考得出答案,有些學生的回答是問路,有些學生回答是回家,而這些內容都可以讓我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情境。如:學生提出的“問路”,教師可以立即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場景“同學們,現在有一位小朋友迷路了向你問路,你愿意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家嗎?”在學生們回答“能”或者“不能”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思考小朋友在迷路之后所產生的恐慌感,讓一年級的學生主動去思考自己面臨這種情況時是不是希望有人來幫助自己呢?
通過這樣的一些生活化的場景,為一年級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內容提供更多的樂趣,讓學生在了解位置運用的同時,也能夠理解社會中出現的“熱心人”做出的貢獻,從而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以換位思考的形式理解和尊重他人,主動幫助他人,這種培養能夠讓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也讓學生變成一個更加善良、胸懷更為廣闊的人。
四、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創造德育內容
當前小學校園中的信息網絡技術得到了廣泛普及,數學教師應當立足這一基本現實,借此為小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從現實來看,小學生對于當前的網絡熱點有著極高的關注度,而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引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但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例如:我國國際空間站的新聞時常成為頭版消息,即便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們都不陌生,那么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筆者為學生們展示了從神州五號——楊利偉登上太空以來的所有宇航員的人數,同時讓學生們自己計算中國到底有多少位宇航員曾經登上過太空,隨著多媒體資料的展示、網絡視頻的播放等,學生們一邊在計算中感受數字的魅力,同時也讓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軌跡默默的烙印在心里。這些素材讓一年級的學生提升了對于國家、社會的關注程度,有利于他們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變成一個熱愛國家、關注社會的新時代學生。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發現數學教學中的內容往往可以與德育的目標形成完美的結合。而在此期間困擾教師的是自身設計和研究能力的不足。因此不斷探索數學教學和德育的結合,是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永遠不能停止的一項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與德育融合的能力,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張? ?娟.基于德育教學的一年級數學課堂游戲教學的設計與思考[J].科普童話,2019,(46):159.
[2]施淋燕.一年級數學課堂如何滲透德育[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1):234.
[3]劉燕萍.讓素質教育從課堂開始——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36~137.